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与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新媒体具有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双向互动、覆盖面广、隐性、便捷等特点。下文针对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促进高校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引 言:新媒体个性化沟通较为理想,且有信息多变、灵活的特征,可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有效辅助,是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改革转型的重要应用手段。为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使其效能可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得到高质量发挥,研究人员首先应分析新媒体应用优势,为后续运用研究做好铺垫。
李克强同志在 2015 年的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是未来发展的最新驱动,“互联网 +”是一种创新的经济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融合性的发展引擎,它能够把网络和传统产业有机结合,创造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我国《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以互联网为基本发展要素与各个领域相结合,并鼓励高校教育深化“互联网 +”行动,打造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面对新的“互联网 +”时代,传统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高校思政工作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了解新的特点,找准新的目标,树立正确的方向。
一、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新媒体涵盖协作性和简便性、大量性和共有性、科学性和虚构性、信息技术和超链接、集成性和实时性、定制化和大众化等诸多特性。使人们的日常交流越来越轻松方便,消息来源渠道越来越广泛轻捷,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消息源与广大学生共享资源,交流更加深入人心,给人们的处事理念、行为准则、三观走向的形成提供帮助。新媒体在人们平时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56.4%的调查对象频频使用新媒体,57%新媒体每天参与到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过程两个多小时。与此同时,群众对于新媒体参与到政治活动持同意意见。多数受访者觉得网络媒体是他们了解国家策略政见的良好平台,始终比较喜欢通过网络平台去了解政府重大决策以及相关部署。不过,当下很多事业单位和高校部门依旧采取上党课、文件下放、集体开会等相对传统的方式完成思想政治建设,新媒体本身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它还比较浅薄的认识,还不能熟练的使用它来完成业务,从而无法达到民众的满意值。寻觅通过网络完善和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定要秉持着求实和进取的精神进行好思想政治工作,定要端正主观能动、敞开容纳的态度迎接新媒体浪潮,违害就利,取利去弊。
二、新媒体的优势
1.互动性、引导性较强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以单向传播模式为主,而新媒体更加注重双向互动,是对传统传播方式与舆论格局的一种突破。以新媒体为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信息编辑与制造工作,信息传播互动频率也会更加理想,会达到切实增强政工信息传播效果的目标。同时,政工人员可以通过对新媒体的合理运用,对高校内部的舆论形成有效引导,能够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向。
2.信息传播较为及时
新媒体信息制作与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且对专业设备要求相对较低,只需一部手机便可随时随地编辑与分享信息。利用这一优势,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高校热点新闻以及思想政治觉悟培育等内容传递给学生,并得到相应反馈信息,信息传播效率与质量会得到显著提升,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有效辅助。
3.信息内容多样丰富
新媒体信息内容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可将画面、文字以及音频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为受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有效增强信息传播生动性以及趣味性,对学生形成有效吸引。同时,运用订阅号以及网站等新媒体交流平台,也可以有效提高政工人员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随意化以及多样化水平,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4.信息传递突破空间性
互联网信息的传递突破了空间限制,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进行信息传播,互联网让世界变小,地球也仿佛变成了一个村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借助智能手机或电脑在学校以外的任何地方获取信息,教育的空间在不断地扩展,思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线上学习。
三、“互联网 +”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遇到的挑战
1.新媒体促使思政教师主导权弱化
传统的思政理论教育都是由高校思政部老师承担的,但进入新媒体时代,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断弱化,学习知识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多元化,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大学生更加青睐通过网络进行理论学习,教师与学生不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互动的模式。随着网络课程的不断丰富,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这造成了教师的权威地位逐步下降。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引导为主,提高课程互动性,拓展课堂实践性,从而实现铸魂育人的目的。
2.新媒体促使传统教育模式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他们借助新媒体通过网络迅速获取有效信息,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的课堂模式。所以,高校思政课程要发展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要不断提升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利用互联网来进行课程教学,但是仅仅是利用了多媒体软件,并没有做到启发式的教育,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并没有在根本上有所改变。总体来说,在未来新媒体的道路上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只有迎接挑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3.新媒体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多样化
互联网使得信息资源传播得更快、更广,拓展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但是面对新时代的变化青年们必须进行取舍,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获取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难题。现在进入互联网的门槛非常低,很多网络平台不断传播一些低俗视频,大学生沉浸在网络的世界中很容易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如何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在多样化的价值观中树立正确的风向标,才能迎接网络时代对于思政工作提出的挑战。
4.新媒体促使大学生沉迷网络
高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校认真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但是随着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学习时间比较自由,很多青年沉迷网络。互联网给年轻人带来自由的空间,他们用一台智能手机便能随意上网,在大学里有很多学生不听老师上课而是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刷抖音。目前我国的网络监控能力还不够完善,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心智还未成熟,所以在面对网络诱惑时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不仅影响其学业成绩,还影响身心健康,甚至有些严重沉迷网络的学生出现了精神障碍。新媒体时代不仅仅带来了信息的快速便捷化,同时也让很多自控能力差的高校大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学校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四、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要跳出高校看高校’,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当代青年有很大的影响力,我国高校思政工作面对新形势必须主动迎接挑战,结合时代的要求创新理念,进一步拓展思政工作的渠道,把网络思政工作落实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以新媒体为依托建设思政工作网络平台
当今社会是一个数字化时代,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迅速获取有效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予传统教育方式很大的冲击。面对互联网一体化,高校必须搭建新媒体平台,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用大学生经常接触的电脑、手机等新媒体工具来进行全方面教育。例如搭建网络阵地,运用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新媒体交流平台促进高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第一时间了解大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做好网络舆情工作。新媒体方式突破了学习的空间性,大学生可以随时上网进行理论学习,这种多元式创新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在校大学生的关注度。
2.以新媒体为依托建设专业化的网络思政队伍
思政队伍专业化可以极大地提高学校工作效率,所以高校思政工作的网络团队建设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高校辅导员,第二类为高校班主任,第三类为高校思政部老师。首先,强化辅导员网络队伍。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一线教师,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也是思政工作的实践者。高校需要培养具有网络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负责学生思想动态的线上指导,深化思想引领,确保各项思政工作顺利进行。其次,加强班主任网络队伍建设。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众多,班主任制是全员教育的最好体现,班主任是思政队伍的有生力量。班主任可以针对本班同学建立班级 QQ 群和微信群,通过关注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疏导,把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中。再次,提升高校思政老师网络教学水平,培养一批网络名师。思政课教学要着力破除僵化模式并提高授课的亲和力,以互联网新媒体为立足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指导,不断改进多媒体教学,激发在校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这三支队伍的网络专业化建设,既可以稳定思政队伍,还可以为学校长期发展培养生力军。
3.以新媒体为依托建设人文关怀性的思政工作理念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目前我国的教育理念还是重教师轻学生,这种老旧的教育理念需要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体现出学习者的平等性才能真正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跟随时代不断发展,以最新、最贴近大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做到理论与时俱进、内容深入人心。在教育方法上要改变单一的方式,以人文关怀的方式鼓励教育对象,从教学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在授课内容上改变理论化教学,从人文角度出发触动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产生共鸣主动提高政治站位。“互联网+”时代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思政教育工作必须给予受教育者理解和尊重,允许不同的意见与想法,做到从教者和受教者互通有无,最终实现信息共享达成共识。
4.以新媒体为依托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透彻地诠释了青年的历史地位,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国未来的发展是要靠年轻人的,青年一代只有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定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承载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人的教育方式上谈到,各个高校要把握各种机会利用不同渠道加强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要生搬硬套而是要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慢慢影响。针对当前新媒体背景下的多元化价值观取向,高校更应该把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工作关乎青年人未来的发展,如何把握方向便是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进入互联网时代,高校必须借助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解读其中的内涵和意义,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并坚定社会主义道路。高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是社会今后发展的后备力量,利用网络平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
5.以新媒体为依托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我国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优势,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加强一级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需要搭建互联网平台,集中整合优势资源并结合相关学科为优秀的理论研究者提供交流渠道,努力打造一流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同时,培养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才,利用网络平台推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提高高校思政工作宣传力度。
6.利用新媒体,对思政工作内涵进行深化
高校想要有效提升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思政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发一个党政园地APP。在APP中,对党章党规和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等资料进行统一归集,对高校党建动态新闻进行及时更新,对党员进行号召并及时对心得体会进行发布,对党支部书记和委员进行动员,把微党课及时上传到APP中实现资源共享,对学习内容进行不断丰富。然后,高校可以对平台内容进行充实,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快、平、短的优势,并抓住新时代党员与群众的阅读习惯,把党建理论知识以长期发布、短小精悍的形式传播出去,进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每天可以对一条理论知识进行发布,如四个全面、四个合格、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使高校党员可以通过自己的碎片时间,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进而使党员和学生可以了解相关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新闻媒体的变革转型和融合发展中,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利用新媒体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升思政工作的时效性与便捷性,还可以使思政工作的覆盖面与亲和力得到有效扩大。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无法满足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思政工作人员需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新媒体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做到与时俱进,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要想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政工作就必须拓宽工作渠道,以网络新媒体为依托,解决新问题、化解新危机,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迎难而上,开拓我国未来高校思政工作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涌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01).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1).
[6]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9-03-19(01).
[7]张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教育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7):145-148.
[8]李梁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式微及重建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13):107-112.
[9]牛凤燕.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的现代转换[J].社会科学统战,2018(12):276-280.
[10]李芳.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换与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47-49.
[11]田霞,范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109-113.
作者简介:
方少灿(1990.07~),男,广东普宁人,硕士,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方少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高校论文; 媒体论文; 互联网论文; 思政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网络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