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行知小学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精神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间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中华传统节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的载体。《禾韵•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从传统节日文化的本质出发,挖掘出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价值,丰富传统节日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课程的内在价值,在课程中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发展,在课程中学生传承节日文化,用经典浸润人生。
【关键词】传统节日 课程目标 课程教材 课程评价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精神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间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宣部就传统节日弘扬特发出以下实施意见: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
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我们要在孩子的心灵中播种传统文化的根。而《禾韵•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正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的载体。因此,我们试图从传统节日文化的本质出发,构建系统完整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课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禾城地域文化资源,依据生活德育课程理念,深入研究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传承节日文化,用经典浸润人生。
一.追本溯源,提炼节日内涵,建构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目标。
以传统节日文化为基点,以人们参与节日的广泛性、对节日的认知程度和低于文化资源嘉兴南湖为参照,以适宜小学生活动为标准,课程实施的传统节日依次定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各节日以最具代表性、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典型习俗为切入点,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剖析其中蕴涵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并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加以提炼、概括。
二.目标引领,整合学科资源,开发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教材。
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的编写原则,将课程教材分为《禾韵•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活动方案》、《禾韵•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指导课教案》两套。《禾韵•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活动方案》是主要活动教材,每个传统节日课程分课程背景、课程目标、实施时间、课程内容、实践作业单五大版块。《禾韵•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导课教案是班主任和志愿者辅导员以《禾韵•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活动方案为蓝本,结合班级特色与教育要求,围绕活动课程目标、内容自主撰写的教案,旨在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课程,促使学生朝着预期的课程目标发展。
三.自上而下,抓好实践菜单,落实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实施。
1.合作联动,全面运作,推进课程实践。
全校上下形成一股合力,通过合作,不断沟通,从而推进《禾韵•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实践。
(1)顶层设计
由课程研发小组对《禾韵•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在整个学校的实践进行整体的规划,从科研运作、教师培养、课程实施、活动策划、辅导员、家长参与等方面进行部署,通过“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使课程更贴近学生、更有效果,真正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全校联动
以学校师生、辅导员、学生为整体实践者和参与者,实践过程中,搭建各组成员分享见解的平台,通过共同协商、脑力碰撞、分组交流等方式,达到对课程的深层理解与建构。
2.课堂菜单,双管齐下,开启课程实践。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开设节日传统文化指导课
根据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每个传统节日实践活动前,以班级为单位开设节日传统文化指导课。分别为:亲子课程、教师课程、学生课程。亲子课程由家长、大学生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学生课程旨在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自行实施。
指导课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为总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活动形式如下:知识传授、资料调查、调查体验、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参观访问、小课题研究或主题活动设计。采取哪一种形式或哪几种形式,没有固定的程式,根据具体环境、场合、学生实际而定,不可拘泥于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任务,服务于学生发展。
(2)按节日前中后三个时段,设计实践作业菜单。
按节日前中后三个时间段设计相应的长短实践作业菜单,让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上得到全面的学习和提高。节日前,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视听媒体、图片展览等方式对节日的相关知识、文化内涵作进一步的了解;节日时,引导学生背诵相关诗词、吟唱相关歌曲,开展调查、访问等实践作业;节日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汇报展示,通过写文章、出小报、演讲等方式交流活动心得,分享内心感受,深化学生对节日文化、内涵的认识。
四.互动发展,立旨学生成长,构建传统节日文化课程评价。
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孝老、感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而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参与,因此课程的评价采取多元的方式。
1.多元主体评价,理清学生实践思路。
评价主体为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在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作用。在学生自我评价时,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更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不足。家长、教师的评价,能督促学生做得更好。过程中不尽人意时,能及时休整。
2.多元方式评价,注重学生实践过程。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积极鼓励和评价学生的努力行为。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时,应当及时肯定;当学生将自己探究结果大胆分享时,应当及时肯定;当学生展示实践作品时,我们也应当及时肯定。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教师过程性评价,这样的多元方式评价使不同发展水平及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各自现有水平的发展,尝到实践的快乐。
3.多元结果呈现,乐享学生实践成果。
(1)实践成果展示:在个体或小组实践的基础上,用图配画记录单、小报、课程感受小故事、小课题等形式记载自己的实践经过,在每个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结束后进行班级、学校墙面展示,供大家共同分享或讨论评价。
(2)节日实践星评选:每个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对应三级目标和作业菜单的完成度,进行自评、互评,得出等第。优秀者都能获得节日实践星的称号。
《禾韵•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挖掘出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价值,丰富现有传统节日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课程的内在价值,在课程中学生了解了节日的由来、习俗、发展,在课程中学生传承节日文化,用经典浸润人生。
【参考文献】
高慎英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美)帕梅拉•博洛廷•约瑟夫的《课程文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论文作者:蔡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传统节日论文; 课程论文; 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节日论文; 评价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