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完善标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实施中的体系
任聪
(中国长城铝业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41)
摘 要: 就目前来看,管理工作贯穿于各个领域,建筑工程中亦是如此。标准化管理是基于某种管理原则按照一定管理方式而形成的一种相对规范化,具有一定科学性和精细化特点的管理形式。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逐渐和世界接轨,实施标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如何完善标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实施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标准化管理;建筑工程;体系
引言
企业管理模式对于建筑工程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建筑企业的盈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我国工程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随着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提高建筑管理水平成为建筑行业竞争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成为建筑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标准化管理工程贯穿于建筑工程实施的全过程。无论是前期的调研过程以及后期的施工现场管理阶段都属于标准化管理的范畴。
1 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管理
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有长效运行的基础,但是制度也是建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制度不仅是制约全体员工按照相应规章制度实施的保证,同时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通过制定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实现各个岗位的合理分工,保证每项施工作业质量符合规定。同时该项质量保证体系能够约束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章管理制度完成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质量不达标和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要求的情况进行严惩,提高施工质量。
达斡尔传说中认为除夕的夜晚已故亲人的灵魂会回家来探访,其它游魂也会回到人间到处游串。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把门窗上的缝隙封好堵严,以防游魂野鬼进入家中;除夕夜晚与该年同属相的人不准出门;除夕夜晚不准在室外呼叫孩子的名字,怕被鬼魂带走;除夕一整夜不许关灯,要放置长明灯。
2 项目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定义及意义
2.1 项目标准化管理定义
标准化管理体系是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常用的一种管理模式,该种模式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长存的一些问题进行处理,同时还能够挖掘一些潜在的问题,通过探究可循的方式对其进行解决。一旦遇到问题,能够通过对问题条款的解决以及参照成功的经验和方式来进行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提升建筑管理水平。
2.2 实施项目标准化现场管理的意义
在建筑施工中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能够降低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几率,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还能够借鉴之前的成功经验,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提升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工期,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这种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是对原方式的一种创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够节约工程成本。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模式还能够明显降低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出差错的几率,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项目成本,提升建筑工程的效益。②可以优化建筑施工方案。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从细节入手,提高施工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便于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③可以明显提升施工质量。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方法之后,避免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权责一体,保证施工质量。
3 项目管理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管理制度标准化
实施管理制度标准化。保证工作程序的规范化、有章可循,奖惩分明。项目管理部门需要结合业主的要求以及企业的实际管理特点,按照系统全面的方式来实施管理。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是一种径向基函数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在逼近能力、分类能力和学习速度方面优于BP网络[2]。
3.2 人员配备标准化
人员配备的标准化。通过实施人员配备的标准化能够解决管理人员素质和任务不相适应的情况,实施人员的标准化配置,首先需要满足:①合理、科学设置岗位,满足岗位需求;②合理配置人员,落实每个人员的责任;③通过定期学习和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
3.3 现场管理标准化
为建筑工程施工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期做好充足技术准备,进而使工程施工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在建筑施工技术前期准备阶段,要全面分析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深入优化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效率,使建筑施工工程成本尽量缩减[4]。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环节,其肩负着对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和质量把控的重要作用。在建筑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成本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把控。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的检查力度,相关部门应进行不定期抽查,对施工技术管理运用不当和违规操作的施工企业予以处罚。
现场管理的标准化。首先需要明确工作标准,实施现场管理内容的具体化和量化。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文明工地建设施工标准;
(2)建立劳务用工管理标准;
(3)建立工地实验室建设标准;
(4)明确管理标准;
(5)编制合理的作业指导书;
2015年9月,国务院先后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2016年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的发布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行业的国有企业,本文在国企大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梳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相关文献,为接下来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革提高生存和竞争能力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两组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PCCP治疗,取患者仰卧位,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确定钢板位置通过C型臂X线机将一枚导针在小转子上界水平固定,选择在股骨粗隆间下纵行切开一道长约2~3 cm的切口,钢板位置确定满意后在导针筒将定位导针钻入,于股骨外侧固定钢板,在股骨上置入钢板,在位于股骨颈中部三分之一的区域内选择第一枚合适长速的股骨颈螺钉,利用钢板将螺钉股骨颈至股骨头软骨下方,为进一步加压使用叩击器对钉尾进行敲打,将主套筒去掉,打孔、测深、攻丝完成后,将股骨近端第一枚股骨干螺钉拧入去除骨钩,第2枚螺钉按照上述同样方法拧入观察拧入位置满意后关闭切口,留置负压引流球。
(7)建立检查制度;
(8)建立现场定期管理分析制度。
3.4 过程控制标准化
实施过程控制的标准化,是为了保证3 个标准落实到位。对各个环节进行监控,通过采用PDCA 循环原理来制定管理体系、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由于质量和安全是过程控制的重点,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对质量和安全实施管理。主要通过以下8 个环节来实施控制:
(1)确定管理目标;
(2)建立管理体系;
他曾仕途正顺,却辞官下海;他不懂包粽子,却成为中国的“粽子大王”,他带领五芳斋坚守品质之道,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变迁,铸就了家喻户晓的金字招牌;他启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促成五芳斋品牌规模持续壮大,也成为嘉兴的一张城市名片。
(7)建立相应的评价评估体系;
以上,我们从《伪古文尚书》北传问题出发,对青齐学术在北魏洛阳时代的兴盛,以及在东魏北齐时代的退潮,作了粗略的梳理。由此可得两点结论:其一,青齐学术在北朝的沉浮与政治权力的兴替密切相关;其二,青齐学术的流行缩小了南北学术差异,为日后南北学术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6)打造样板工程;
(4)建立内部资料管理标准;
(5)制定工作程序;
(6)实施工序责任制度;
(3)建立专项管理制度;
你一直在说这句话,包括我们在万象做爱的时候。那我是什么,一个工具吗,一个不需要发表意见和感觉的协助生育的机器吗。
(8)制定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程序实施工期、环境、科技创新且投资效益是对建设单位而言的,而作为我们来说,在做好成本控制和开源创效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财务风险。
4 建筑工程前期调研可行性论证的标准化管理
在一般情况下,在项目实施之前需对项目现场进行调研考察,调研考察的对象主要是施工周围的环境,以及项目后期的施工质量的保证、项目是否盈利等多种因素。建筑施工前期的标准化管理就是保证建筑工程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实施管理,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在项目开展之前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本身的技术情况、社会情况、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情况,对施工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科学论证以及相关单位的许可之后开展项目工作,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提高,国家对于经济建设带给环境的影响的重视度也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过程尤其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建筑施工过程要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标准,这就要求施工之前管理部门需要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并搜集相关数据制定标准化管理模式来实施管理,预先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符合要求,降噪节能,排除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施工风险以及隐患。
5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的标准化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关键,也是施工安全保证并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重要保障。标准化的施工现场管理首先需要建立系统性的管理机制,责任落实到位,合理组织安排人员,并根据项目管理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同时,不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和管理,提高机械管理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了解度,保证技术人员技术过关,排除现场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人员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实施安全质量管理,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在建筑施工的各个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每个节段进行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保证各个阶段的工程质量。
6 施工班组和全体施工人员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离不开人才,建筑项目施工更是如此,一项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强大的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的高低以及施工方式的选择对可能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因此对施工队伍实施管理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制定合理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要求施工队伍按照规范进行约束和管理,定期进行技术水平测试,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考察,提高施工队伍员工的岗位责任感,继而保证施工质量。
除此外,管理部门还需要协调好不同施工队伍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沟通的能力,由于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是需要多个施工队伍相互配合,不同的施工队伍之间可能会产生分歧。因此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不同施工队伍之间的协调,促使其建立良好的工作协调关系。
同时要求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向管理部门反映,以便能够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组织部门的管理,提升企业的文化素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加强各个施工队伍之间的合作,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
7 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施工企业管理工作是施工质量的保证,也是施工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精细化管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建筑施工管理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建筑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论述和分析,期望能对建筑工程企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何立志.浅议建筑施工项目技术标准化管理[J].科技展望,2015(23):386.
[2]阴鑫,王国栋,晁越,等.浅谈建筑施工项目标准化建设与管理[J].中国标准化,2016(18).
[3]周松.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体系探究[J].城市建筑,2016(11).
[4]赵宝玉,董红霞.浅谈建筑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第二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
[5]Wan Guofeng.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urrent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Management[J].EnterpriseTechnologyDevelopment,2017,34(30):165.
中图分类号: F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44(2019)20-0034-02
收稿日期: 2019-4-24
标签:标准化管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体系论文; 中国长城铝业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