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复习课探讨
◆ 孙淑红 山东省莱西市第四中学 266600
初中化学复习,每节课的知识繁多,教学更要注重理解,不应只是机械接受及死记硬背,教学设计的重点应放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上。教师应根据复习的主体内容,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抛出一系列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并通过组合、铺垫或设置台阶等方法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一、化学复习课构建知识网络的意义
初中化学复习课旨在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使之获得系统提高的一种课型。教学内容一般是把有关联的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从“横”“纵”角度将已学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加以分类、合并,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在设计复习课的思路时,既要调整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所掌握的知识与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完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要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和沟通,理出良好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
二、构建知识网络复习过程
1.认识知识网络图,初步学会建立知识网络图方法。
让学生初步感受知识网络图的意义,教师展示一定数量的知识网络图实例,简单介绍知识网络图的含义、功能、构建方法、注意事项,增强其感性认识,由学生来点评知识网络图的意义,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和合作,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2.模仿教师进行知识网络图的制作。
学生的化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对知识网络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学生模仿教师进行节知识网络图、章知识网络图的制作,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整理,起到加强联系、巩固的作用。
3.学生独立建立知识网络图,并使用知识网络图解决新问题。
让学生自己用知识网络图进行专题复习,整理复习提纲、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再在课上进行交流。
4.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网络图的制作技能后,开始应用知识网络图进行自主学习。
利用知识网络图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会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需要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
三、酸碱盐复习课案例
序号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思路意图
复习环节一:幸运课堂----猜猜它是“谁”?
1.它不是冰,但却有含“冰”的名称,天气干旱时,人们就用它来降雨……它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它是一种酸,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变大,有强烈的腐蚀性,稀释时一定要把它慢慢注入水里……它是 。
3.它是一种酸,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变小,浓度大时打开瓶塞会看到“白雾”……它是 。
4.它是一种碱,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强,可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得到……它是 。
5.它是一种碱,在空气中易潮解易变质,常用来做干燥剂……它是 。
6.他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他是。
7.它是一种盐,老年人可以用它来适当补充某种元素以增强骨头功能,它是水垢的主要成份……它是。将本单元中常见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及用途以信息的形式给出,让学生进行竞猜,促使学生主动背记基础知识。换一种形式复习,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也为后面化学方程式书写扫清“俗名”障碍。通过学生主持人的设问,让学生在竞争加游戏的竞猜氛围中,把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容量大,新颖、有趣、有效。
复习环节二:本章常见化合物
打出本单元常见氧化物、酸、碱、盐,组织学生读常见氧化物、酸碱盐,体会它们的命名规律;组织学生分析酸碱盐的组成特点,得出酸碱盐的组成规律;同时加强了物质分类的知识。通过学生对常见酸碱盐名称的齐读、化学式组成特点的剖析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命名特点及组成特点,更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感悟的知识更牢固。
复习环节三:小试身手----你行吗
学生根据总结出“快速判断酸碱盐技巧”做练习。教师提问并适时点拨,学生在练习中有了掌握知识的成功感。
复习环节四:酸碱盐知识的应用及酸碱盐性质小结
复习环节五:我们来探究
问题:现有两瓶无色溶液A、B,一瓶是稀硫酸,一瓶是饱和石灰水,你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鉴别出来?
学生分组试验:利用自己实验筐的材料自行鉴别。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在探究中体会如何应用酸碱盐反应规律,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通过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把这堂课的内容在实践中再次感悟,提高学生的解题及应用能力。特别是老师能把学生的分组实验操作拍成相片,在总结交流时展现,具有新意。
复习环节六:方法归纳、布置作业
下课:让学生在化学版《青花瓷》的歌声中意犹未尽地走出课堂。
论文作者:孙淑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知识论文; 它是论文; 学生论文; 网络图论文; 酸碱论文; 环节论文; 所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