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_民族精神论文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_民族精神论文

再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向心力论文,凝聚力论文,中华论文,生命力论文,民族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举国上下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中华民族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固有内涵,是现代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我们既战胜“非典”、又赢得发展的强大精神武器。

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固有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核心,是中华文明民族魂,是文明传承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凝聚力以一种观念的形态(感情、愿望、理想、价值观),蕴藏在每一个民族成员之中,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从本质上说,中华民族凝聚力就是把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确保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力量。从精神形态层面上说,中华民族精神是核心,中华民族凝聚力则是这个核心的表现形态。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语出《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孙中山说:“立国基础,众志成城。”;李大钊《告全国父老书》说:“举国一致,众志成城”;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写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词中形容我根据地军民团结一致,构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唱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众志成城指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城: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根基深厚的五大哲学基石:“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爱国主义的人生观;“义利统一”、“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天下为公的伦理观;“仁者爱人”的主体观。这五大哲学基石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具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多元一体”、众志成城的民族统一凝聚力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都认为,我国文明起源过程中有多个中心,多个源头。苏秉琦把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划分为六大文化区系:第一是东北区系;第二是西北区系;第三是中原区系;第四是山东区系;第五是中南区系;第六是东南区系。王东《中华文明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又补充了三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系:四川;新疆;西南。这九大文化区系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他们共同生存、共同发展,使中华文明在世界其他五大原创文明都发生了中断或断裂,而沦为“失落的文明”、“湮灭的文明”时,依然能够在起源五千年、发展五千年的万年文明长河中,薪火相传,以独树一帜的民族精神,开创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多元一体、连续进化万年的综合创新模式。

龙是我们祖先崇拜的图腾。“龙文化”是一种文化创造。闻一多曾提出了“复合图腾说”,认为龙是由各种动物的特征复合而成的,他在《伏羲考》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实际上,仅仅搬用西方图腾说,不能充分证明龙的起源与本质,不能充分证明中国龙文化及独特创新之处。图腾是原始氏族的实物崇拜,它对狭小的氏族血缘团体有凝聚力。中国龙的文化创新源于图腾,又根本超越了图腾,以“九似之兽”的形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凝聚了诸多氏族,共同生存,共同发展。中国龙并不是原始实物的图腾崇拜,而是“九似之兽”的文化创造:“角似鹿、头似蛇、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处于主导地位的华夏民族包容了其他部族,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包”、“以和为贵”的思想,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创新的雏形。

炎黄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代。据先秦文献记载,在距今五千年左右,黄帝、炎帝联合起来与九黎大战于涿鹿,打败九黎,而后对其部落民众采取“以和为贵”的柔武方略。随后,炎、黄又大战于阪泉,黄帝打败炎帝,成为黄河中下游部族联盟的首领。《帝王世纪》曾有“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之说。所谓“天下大服”是指建立了较大范围的联盟关系,而不是军事征服的确立,这就促进了各部族之间的大融合、大团结。

四千多年前,洪水泛滥,给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危机。“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就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主题。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当时“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为了战胜水患,大禹一靠艰苦奋斗、团结众人;二靠因势利导、科学治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因此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象征。

修筑长城更是一项艰巨的伟大工程,经过了近两千年的漫长过程:春秋战国长城—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实际总长约五万公里,体积包容了1.5亿立方米的泥土,5000万立方米的砖和石块,动用的军队、民夫不计其数。万里长城不仅是人类建造史上的奇迹,而且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典型象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多元”是指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复合民族共同体,“一体”是指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多元”之所以能够纳为“一体”,而且数千年而不衰,归根结底,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威力,这种强大的凝聚力是实现和维护全民族统一的永恒支柱。

三、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向心力是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精髓

由于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严重滞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六次入侵,中华民族先后经历了六次民族生存危机:1840至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1931至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封建专制、官僚腐败造成的民心涣散、一盘散沙,是一个重要症结。为了解决民族危机,近代仁人志士更高地举起了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克服一盘散沙的涣散局面。但是,他们虽然积极探索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却因缺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强化力量与先进的指导思想,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了失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我们的党员要“为保卫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面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和民族生存的危机,拯救中华、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是克服困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历经风雨而意志弥坚,屡经磨难而巍然屹立。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是民族精神的倡导者。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中说:“我们宣传大会的路线,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他讲完“愚公移山”的寓言后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民族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中国经历了十年动乱,政治、经济、文化都遭到严重破坏;当时“两个凡是”的固守僵化模式、固守僵化观念,使社会徘徊不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观点鲜明,从民族命运、民族精神的高度,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把民族精神的创新作为推动改革开放体制创新、观念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乃至全面创新的动力源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凝聚力”。“抗洪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发扬,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非典”、持续发展是中国当代民族精神的亲和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战胜“非典”,赢得发展的强大武器。

危难时刻,率先垂范。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的重大灾害降临中华大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危难关头,党中央强调指出:做好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是指全党全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抗击疫病的强大合力。他要求广大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实践,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去。中央领导亲自到疫情严重的广东、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看望群众,实地调研,部署工作。他们在危难时刻,率先垂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诚实践者。北京市领导高度负责。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十六大报告精神,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对照检查防治非典工作的差距,实行及时的信息披露制度,较好地控制了疫病,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他们还努力寻求加强国际合作的新途径,以增强北京城市发展的开放性、国际性、现代性。

白衣战士,舍生忘死。在肆虐的病毒面前,在生与死的较量面前,他们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舍己救人、舍己为公、舍生忘死。他们紧密团结,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一位哲人说过:一位高尚的母亲,必定能养育出勇敢的子女。许许多多的生命卫士、科学勇士、人民战士用行动、用生命筑起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线,他们是时代的骄傲,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困难的时刻,各地纷纷向北京伸出了援助之手,送款、送物、送设备、送技术、送人才。北京疫情平稳后,又捐助其他省市人民抗击“非典”。这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血浓于水,情系中华。社会各界也向非典地区伸出了援助之手。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卫生部门、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系统共接收非典防治社会捐赠款物十几亿元,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和北京市海外联谊会向北京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捐款捐物……爱的火炬在全国传递,爱心使民族凝聚力更强。

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越是艰难困苦,越是危难当头,越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任何困难都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都阻挡不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这场磨难锤炼了我们民族的意志,升华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凝聚了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总结我们前一段的成功经验,主要是一靠现代科学技术,二靠中华民族精神,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开始有效地、初步地遏制住了“非典”、持续发展的双胜利。

让我们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与现代科学技术,筑起一道新的长城!

标签:;  ;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_民族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