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_政府审计论文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_政府审计论文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转变政府绩效审计的模式

中国目前的审计体制是“行政模式”,其特点是政府审计机关对政府负责,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主持管理全国的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这种审计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使被审计的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与审计者同属一个领导,具有同一隶属关系和共同利益,严重影响了政府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制约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与“行政模式”相对应的是美国的“立法模式”,审计总署受国会领导,独立于行政部门,只对议会负责并对议会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而且其预算经费也是独立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并为政府绩效审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此,应改革现行的审计体制模式,使之向立法型转变。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人大负责、直接向人大报告;地方各级政府机关由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直接领导,对地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应在《审计法》或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国家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法律地位、审计权限、范围、目标等内容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绩效审计提供有利的法制环境。

(二)加快现有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大规模开展绩效审计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绩效审计队伍的建立和人才的培养。因此,中国应该加快绩效审计的人才队伍建设。

1.绩效审计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工作。建立绩效审计人员的创新需要制度的保证,包括理论创新、工作创新、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及对优秀审计成果的创新。

2.绩效审计实践是最好的学习课堂。因此,应该鼓励各级各类审计机关大力开展绩效审计实践,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

3.建立学习型审计机关对于绩效审计来说最为迫切。效益审计对于绝大多绩效审计人员来说是新东西,因此,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制度。

4.盘活现有人才,广开源路选人才。尽管绩效审计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全国上下也不乏绩效审计的人才。因此,应首先盘活现有人才,建立内部竞争上岗激励机制。与此同时,还应该广开人才资源,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选人才,从社会上,从国内外招聘合适人才,努力建立一支精干、年轻、综合素质高的绩效审计队伍。

5.建立外部人才专家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英国审计署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雇佣大量的外部专家,包括学者、管理咨询人员、专家,以至于在英国很少存在没有外部专家参加的绩效审计,他们认为外部专家对效益审计工作起到了深远和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充分利用外部专家协助审计师工作,建立外部人才专家库。

(三)加强绩效审计立法,完善审计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是开展绩效审计关键的一环。首先,要在《审计法》或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审计权限、范围、目标等内容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绩效审计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法制环境。其次,借鉴国际绩效审计惯例,根据中国目前的审计环境对政府审计的新要求,修改《审计法》,建立中国绩效审计制度,完善中国审计法律体系。

(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借鉴美国的经验,为了促进中国绩效审计的快速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制定中国绩效审计准则:

1.准则制定主体——政府审计机关,在制定准则时,应以开放的态度谋求与其他审计组织的合作,借鉴它们在准则制定上的经验,减少审计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有关注册会计师从事政府审计项目的资格、责任、审计程序与报告等条款,鼓励民间审计力量进入政府审计的一部分领域,从而有效解决政府审计人员不足与审计范围过宽这一矛盾。

2.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在制定绩效审计准则时,应当以风险导向审计思路为指导,充分考虑绩效审计实务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准则的编排上可以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审计准则。

3.政府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着眼于对绩效改善的建设性,因此在政府绩效审计中,审计证据不仅应具有充分性和适当性,以适用于常规审计的取证程序,而且需要对原有程序的内涵加以丰富,并相应增加其他程序。故而,如何充分规范合理地利用分析性程序获取证据将构成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不可或缺的内容。

4.政府绩效审计报告是绩效审计结果和建议的载体,绩效审计结果及建议的表达应有其公允性,包括绩效审计结果及建议本身的公允,也包括公允地表达绩效审计结果和建议;同时,绩效审计建议也应当具体,有可操作性。在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中对审计报告进行规范时,还应注意不应规定得过细过死,要鼓励多给审计工作一些灵活处理的空间,充分发挥绩效审计的作用,以适应被审计单位绩效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审计程序的多种多样。此外,准则还应该就被审单位对绩效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的后续监督作出规定。

(五)转变审计理念

一方面,在审计理念上,改变传统的偏重财务审计的思想,把审计目光聚集在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上来,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财政资金运行的效益、效率、效果以及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效果为重点,关注管理和业务流程,以绩效评估为落脚点开展审计。另一方面,改变“就事论事”的思维模式,增强宏观意识、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从大处着眼,努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发挥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六)加强审计项目管理

1.审计项目的选取要好。在绩效审计项目选取上要充分考虑项目重要性、时效性和可行性,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效应。一是年初可以向市人大、市政府和各镇(区)领导、有关部门发放《审计项目征求意见函》,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在审计立项时就把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和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为政府绩效审计的重点。二是注重审前调查了解,开展可行性研究,不仅要研究被审计单位的条件和配合程度,还要考虑审计力量和业务要求。三是在审计机关内部由上而下,集思广益,征集审计项目,提高审计项目的有效性。审计方案编制要细。审计方案必须根据每个项目特点“量身定制”:一方面,抓住方案编制细节,每个绩效审计方案编制中必须要有绩效评价内容和标准,重大绩效审计项目的方案必须召开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决定;另一方面,抓好方案调整细节,审计实施中根据工作需要,确需通过调整审计方案来完善绩效审计的内容,要及时按规定调整审计方案。

2.审计重点要准。审计重点因审计项目的差异而不同,随着绩效审计全面普及,由过去传统围绕资金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资金和管理并重,更注重管理绩效审计,实现由财务向业务的过渡。应坚持审计查账和收集账外信息相结合,不就账查账;坚持审计业务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相结合;从业务流程入手,先学业务,摸清流程,再开展审计。

3.审计报告表述要新。审计报告是审计展现的重要载体,绩效审计是一种全新的探索,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报告的表述方式也应多种多样,而传统意义上的纯文字式审计报告枯燥无味、表述不直观明了,如较多使用图表式的审计报告则显得一目了然,使问题反映得更加直观。

(七)实行“2+1”的绩效审计模式

“2+1”效益审计模式中的“2”包括两部分,一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开展的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的常规审计项目,二是指审计机关接受委托开展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简称经责审计)。“2+1”的绩效审计模式中的“1”是指独立开展的效益审计或者审计调查项目。所谓“2+1”的绩效审计模式,就是在开展的常规审计、经责审计中融入效益审计的目标和内容,与开展的独立效益审计项目共同构成效益审计组织形式。与独立效益审计模式比较,“2+1”的绩效审计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1.兼容性。从审计目标看,“2+1”的绩效审计模式涵盖了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三个最高层次的审计目标。从审计的种类看,“2+1”的绩效审计模式涵盖了政府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企事业组织财务收支审计、各类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审计等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的主要审计项目。

2.适用性。目前,中国国家审计组织体系由审计署、省市审计机关、地级市审计机关和县级审计机关四个层次组成,可以说,“2+1”的绩效审计模式在各级审计机关都能适用。

3.灵活性。“2+1”的绩效审计模式中,既有专项效益审计或审计调查,又有结合型、延伸型等非专项效益审计,各级审计机关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运作,是今后时期比较可行的效益审计模式。而且由于当前财政经济领域违法违纪问题还比较严重,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安排上还不能专门进行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采用此模式,可以使效益审计目标扩张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使现有的审计资源扩张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使现有的审计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与利用,进而使参与效益审计的力量大大增加。

标签:;  ;  ;  ;  ;  ;  ;  ;  

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_政府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