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艳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骨科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301800
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牵引、电针等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较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影响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对于该疾病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针灸、推拿等非手术方式,且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患者治疗期间锻炼腰背肌功能锻炼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当前主要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运用腰背肌功能锻炼模式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选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有3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范围在26~60岁,年龄均值为(46.9±2.8)岁;病程为1~10年,病程均值为(4.8±1.2)年。对照组:有3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龄范围在27~60岁,年龄均值为(47.8±2.4)岁;病程为2~10年,病程均值为(4.9±1.6)年。比较两组资料,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饮食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会伴有明显的腰酸腿痛,其肢体活动受到阻碍,患者需卧床休养,使得肠胃功能受到一定的损害,极易产生便秘,因此,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多食用清淡、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多饮水,多食用新鲜水果等,切勿食用油炸、辛辣刺激或难以消化的食物,避免出现便秘。(2)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双肢活动受限,且在治疗期间会产生剧烈疼痛,患者容易产生暴躁易怒、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措施,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详细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病理知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3)皮肤护理。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根据患者的皮肤敏感程度,护理人员需不定时的询问患者皮肤温度,严格按照时间进行调节,避免患者由于操作不当烫伤等。治疗结束后,应帮助患者清洗皮肤,避免中药色素沉淀。出现过敏等症状。
1.3疗效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可用四个等级进行对比。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活动自如,没有疼痛感;显效:患者时有疼痛感,直抬高腿实验在70分以上;有效: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能力有所改善,直抬高腿实验没有达到60分;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迹象[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数据处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对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借助于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其加强分析并统计,用()表示计量 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检验,判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如下:痊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如下:痊愈35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4%。两组患者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为(15.36±2.41)天;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为(11.02±1.48)天;两组患者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神经根受到的髓核压迫以及无菌胜炎症发生水肿导致的疼痛感,采取牵引、针灸以及中药离子导入等途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水肿、脊髓与神经受到突出物的压迫程度,最终达到治疗的效果[3]。再联合腰背肌的的功能恢复锻炼,可以有效促进肌肉血液的循环,新陈代谢也会得到改善,肌肉的强度和反应性会有所增强,软组织的粘连程度会有所松解,调节脊柱内外的平衡,促进腰椎的耐久性、灵活性以及稳定性等[4]。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使得患者的腰椎功能得以早日恢复[5]。上述探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优,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为(11.02±1.48)天,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为(15.36±2.41)天,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早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防治复发,且方法简易,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涛. 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s1).
[2]吴鲜.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245-245.
[3]崔静雅.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1).
[4]曹丽平.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J]. 大家健康旬刊,2017,11(5).
[5]王凤,谢敏飞,林佳佳,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7(27).
论文作者:王晨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