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及相关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入世后论文,战略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02)03-0082-03
2001年12月11日,我国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获准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幕,同时也为国内众多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与严峻的挑战。为此,政府应从宏观上在对外贸易政策这一环节上加以调整,以便适应贸易世界化的进程,同时也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经营环境。
一、传统的对外贸易政策已不适应对外贸易的发展,必须采取新型的外贸战略,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优先实现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在对外贸易中也一直取“进口替代型”的发展战略。进口替代,是指当某些进口商品量达到可以进行国内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时,通过采取某些限制进口的政策,将这一市场保护起来,利用它来建立和发展国内同类商品生产的工业。进口替代可以说是利用对外贸易所开拓的国内市场来促进本国工业发展的一种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我国建立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同时也增强了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提高了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但是,“进口替代”战略的选择,也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了许多现实的问题,比如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策略已不再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进口替代”战略的政策工具的实施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其主要的政策工具有:(一)保护性关税;(二)进口配额;(三)补贴;(四)外汇管制。这些政策工具实施过久,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例如滥用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国内生产的高成本和低效率,这一问题在我国有较明显的表现。而且,由于国内技术水平有限,随着替代范围的扩大,替代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
基于以上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由“进口替代型”逐渐向“出口替代型”转变。出口替代,又称为出口促进,即利用进口替代时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来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尤其是工业消费品,用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以此来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其主要采用的政策措施有:(一)取消不利于出口的措施。1.当出口的增大有赖于进口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时,需要降低中间产品与原材料的进口关税,取消进口的数量限制。2.尽量降低最终产品的出口关税。3.降低高估了的汇率,让汇率反映外汇市场实际供求。(二)采取有利于出口的措施。1.减免出口者所得税。2.设立自由贸易区,在区内不设任何关税和配额。3.出口补贴,鼓励出口。
这一战略的转变,既扩大了我国的出口范围,增强了出口能力与产品竞争能力,也使国内的生产规模、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外贸获得显著发展。1978年进出口贸易额仅为206亿美元,到1996年已达到2899亿美元,增长了14倍之多,1982-1996年间,出口年均增长14%,进口年均增长14.2%。
中国加入WTO后,面临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更广泛意义上的竞争,将采取何种策略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提高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是继续采用进口替代战略还是采用出口替代型发展战略,这需要根据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我国的经济比较优势及经济的发展目标来确定。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生产力还不发达,内向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同时存在,所以对外贸易应采取综合型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要点是:(一)坚持开放型经济;(二)继续扩大出口贸易;(三)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四)适当增加进口,更多的利用国外资源和先进技术;(五)开拓新的国外市场。也就是说采取“进出口替代”相结合一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赶上亚洲国家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我国原有的进出口结构,完成从出口原材料到出口制成品;从进口制品及高技术产品到进口原材料,粗加工制成品的转变。并扩大出口范围,从只局限于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扩大到全世界范围内,减少出口范围狭小所带来的风险。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具备高精技术,实力雄厚,并足以承担出口导向的支柱产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外向型经济的运行,所以目前只能采取“进出口替代结合型”的发展战略。
二、把握入世良机,并逐步完善自身经营结构,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是目前国内众多企业的唯一出路
中国入世给正在下滑的西方经济打了一支“强心剂”,因为广阔而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将带给他们无限的商机,便于他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经济下滑的窘境中解脱出来。新世纪之初,外资企业、外资已逐渐向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中国入世后未来五年将逐渐开放所有市场,完全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办事,外资将直接进入中国,国外产品也将在大大降低贸易壁垒的条件下,按照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进入国内市场。中国原有的外资企业也将打破各种限制,享受国民待遇。而国内企业也可以在世贸组织各成员市场获得无条件、多边、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及国民待遇,对大多数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和半制成品可以享受普惠制待遇。还可享受多方面的权利,如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决策权等。中国政策也将取消对国内企业原有的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
面对这样的情况和变化,如何在冲击中求生存,并利用这一良机来发展壮大自己,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因为采取何种发展战略只是从宏观上解决了“方向”的问题,而面对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国内众多企业将采取什么样的方针和策略及是否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入世并接受挑战,则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政府已承诺,近期内将关税水平从15.3%下降到12%,一般的进出口产品,如交通工具,电子产品,原油等关税下降幅度将达到25%。这势必会对国内同类生产企业产生冲击,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企业只有进一步完善自身经营结构,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转变经营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提高产品质量与科技含量,注重产品品牌的打造与维护,根据世界各地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的差异而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加强售后服务,注重企业后续发展资金的积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企业全体职工的公平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并在竞争中逐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充满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政府也应及时转变观念,取消外贸方面的指令性计划,减少行政干预,坚持“统一政策,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的原则,并且规范中介企业,整顿金融市场,税收系统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打破地方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同时统一和健全对外贸易法律,逐步向国际规范靠拢,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并提供法律保护,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经营决策,实现利润最大化,达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入世给了我们发展的机会,也带来了挑战。采取“进出口替代结合型”的对外贸易战略,将会确保国民经济在平稳中求发展,而能否在挑战中应付自如,实现经济的腾飞,则需要我们在改革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