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峰[1]2002年在《酒钢LF炉工艺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酒钢60tLF炉自从1997年投产以来,由于设备和工艺不完善,脱硫、脱氧和去除夹杂物等精炼效果一直不理想。本文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从改善LF炉精炼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入手,经过充分论证,通过冷态水力模拟实验优化供氩参数;采用改进的复合精炼渣和工艺参数,通过工业性试验在线优化LF炉生产工艺,强化LF精炼功能,取得了显着的深度脱氧、脱硫和良好的去夹杂效果。 论文对酒钢LF精炼传统工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评价,找出了问题,在精炼试验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水模试验和工业性试验研究表明酒钢LF炉应采取分阶段变流量的吹氩模式。 LF精炼工业性试验研究表明,采用1#CaO—Al_2O_3渣系和2#CaO—BaO渣系能够达到良好的深度脱氧、脱硫效果,精炼渣加入量为钢水量的1.6%;平均加热功率为5800~6200KW,平均吹氩时间为35min。 研究认为:酒钢LF炉已具备发挥其精炼功能的条件,只要优化工艺制度,进一步改造设备,加强规范化操作,酒钢LF炉同时脱氧、脱硫功能可以充分体现。
虞海燕[2]2002年在《酒钢LF、VD和CAS-OB炉精炼效果分析及品种钢精炼工艺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酒钢现有的LF、VD、和CAS—OB叁种精炼法的冶金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目前,CAS—OB法仅用于处理转炉低温钢水,升温速度较快,但处理成本较高。VD法主要用于钢水脱[H],效果良好,但温降较大。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多功能的LF炉自投产以来,其精炼效果,特别是深脱硫和深脱氧方面,尚不能令人满意。 鉴于LF法对酒钢今后产品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围绕提高LF精炼效率这个中心议题开展了研究。首先,通过大量调研,以及底吹Ar模拟试验和对精炼渣的基础研究,确定出较为合理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然后,进行了精炼工艺优化的工业性试验,取得了同时脱氧、脱硫的显着效果。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不同类别品种钢的精炼工艺路线以及精炼工艺优化的实用模式。
冯兵[3]2002年在《酒钢LF炉精炼工艺的优化》文中认为酒钢LF炉当初是为处理事故钢水而设置的。自1997年投产以来,主要用来调整转炉钢水的温度和成分,并没有发挥其脱氧、脱硫的基本功能。本文旨在探索酒钢LF炉精炼效果的工艺途径,为今后酒钢开发超低硫品种钢提供依据。 结合国内外转炉匹配LF炉的生产实践,针对酒钢LF炉的传统工艺缺陷,提出了合理的温度制度、吹Ar制度和造渣制度,并在酒钢LF炉上进行了优化工艺的试验。得到了平均脱氧率58.9%、脱硫率56.5%,平均∑[O]去除率64.3%的好效果。 酒钢LF炉良好的造渣制度是选用良好的精炼渣系且加入量在900kg/炉左右,精炼后炉渣碱度平均在3.0左右:吹Ar制度是进站测温取样前氩气流量为5~8 m~3/h,加精炼渣料时吹氩量为20m~3/h;加热提温时吹氩量增为25~30m~3/h,合金微调时吹氩量降为18~20m~3/h,精炼结束氩气流量降至5~8m~3/h;升温时间应在16~32min,精炼周期在35min左右,功率尽可能大。 优化试验得出:酒钢LF炉已具备发挥其精炼功能的条件,切实改进工艺制度,加强操作,酒钢LF炉同时脱氧、脱硫功能可以充分实现。
李积鹏[4]2007年在《酒钢管线钢L415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铁水预处理—120吨转炉冶炼—钢包精炼炉(造渣、脱硫、吹氩和喂线)—薄板坯连铸工艺流程生产了管线钢L415板卷(C:0.04~0.07%、Si:0.20~0.35%、Mn:1.30~1.45%、P:≤0.013%、S:≤0.008%、Nb:0.01~0.03%、V:0.02~0.04%)。转炉采用高拉碳补吹法控制转炉终点(C:≤0.02%),用铝锰铁脱氧,加入量6.0~7.5kg/t,当终点碳低,按照上限配加;当终点碳高,按照下限配加。钢包精炼处理时用低碳锰铁、铌铁和钒铁合金化,并喂入铝线和硅钙线,连铸采用全程氩封保护等工艺措施,成功开发了管线钢L415。试验结果表明,化学成份设计合理,最终确定的冶炼工艺满足薄板坯浇铸工艺,连铸坯质量指标均达到轧制要求;采用的脱氧合金化工艺可减少非金属夹杂物含量,且尺寸较小,钢中的有害气体含量少,达到同类产品的较好水平;该钢的屈服强度470~520MPa,抗拉强度525~575MPa均达到GB/T14164-1993的要求,且板卷表面良好,可应用于相应级别的管道建设。
彭元军[5]2006年在《酒钢宏兴炼钢一工序叁炉对四机生产组织模式的实践》文中指出在对酒钢宏兴炼钢一工序脱硫-炼钢-精炼-连铸工序时间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与实践中得知,工艺流程和生产协调匹配、生产模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生产系统运行效率,生产模式决定着系统运行效率,因此,制定了该厂叁炉对四机的生产组织模式的调控方案,确定了生产组织模式的调度模型,为全流程更好的衔接匹配奠定了基础。
刘会圈[6]2003年在《161万吨复合式炼钢厂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相继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建设。炼钢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不锈钢、硅钢等高附加值品种的生产尚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因此酒钢在即将进行的技术改造项目中,将不锈钢、硅钢等品种钢生产线的建设列为发展目标。 本文根据文献综述、在广泛调查国内外先进的炼钢技术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酒钢现状和发展目标,着重从产品结构、工艺方案,设备选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及设计。 根据国内外炼钢技术的发展趋势、钢铁产品的发展方向以及酒钢的实际条件,确定的年产161万吨板坯的多功能复合式炼钢厂工艺路线为:(1)通过“铁水预处理—EAF炉—AOD精炼转炉—VOD炉—板坯连铸机”进行不锈钢生产;(2)通过“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RH精炼炉)—板坯连铸机”进行硅钢等品种的生产,同时还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优质碳钢的生产。 本设计方案以酒钢发展目标和实际钢铁料平衡为前提,以技术新、效益高为原则,充分体现了先进、灵活、多功能的特点,具备可持续发展性。
巨建涛, 杜俊峰[7]2005年在《60吨LF炉底吹氩的水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酒钢60tLF炉为原型,通过水模实验,对LF炉吹氩工艺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建议。
陈培敦[8]2015年在《泰钢TSR转炉流程冶炼430不锈钢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达到2169万吨,其中430铁素体不锈钢产量达到267万吨。国内宝钢、太钢、酒钢等不锈钢厂家都将430不锈钢作为主要钢种生产。上述厂家以AOD. K-OBM-S作为430不锈钢的脱碳设备,但由于上述装备高碳区供氧强度弱、炉容比偏低,导致高碳区脱碳速度慢,热效率偏低,只能用EAF炉配合熔炼,以减轻AOD炉或K-OBM-S炉脱碳负担,降低铬烧损。因而宝钢、太钢、酒钢(二期改造前)等只能采用“二步法”生产430不锈钢,生产周期长,耐材消耗大。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钢)2011年完成了“铁水预处理+TSR炉全铁水冶炼不锈钢”的技术改造。改造后实现了430不锈钢“脱磷铁水+TSR转炉+LF”的“一步法”生产。通过几年的实践,仍存在以下问题:(1)铁水初始磷含量高,脱磷率偏低;(2)430不锈钢供气曲线设计不合理,铬烧损偏大,终点氧偏高;(3)氧化期造渣制度不合理,碱度高,铬损大,还原过程造渣及脱氧材料消耗大;(4)TSR还原期硅铁脱氧不充分,造成LF炉“回硫”以及夹杂物不能满足品种质量要求,冷轧板表面质量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430不锈钢“铁水包脱硅脱磷+TSR转炉+LF”冶炼工艺为主线,分别对铁水包脱磷、TSR炉供气曲线、顶枪枪位控制、氧化期以及还原期造渣制度、还原期脱氧、脱硫以及夹杂物塑性化控制等环节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以及工业试验研究,使铁水[P]由初始的0.15~0.20%降至平均64×10;TSR炉高碳区氧气利用率达到66%,低碳区氧气利用率达到29%;铬收得率达到99%;LF出站[O]平均值降至1.95×10-6、[S]降至19.8×10-6;通过炉渣成分控制及Si-A1复合脱氧,夹杂物从TSR还原期到LF结束,经历了Al2O3→MgO-Al2O3→CaO-MgO-Al2O3的转变,86.4%的夹杂物处于塑性低熔点区间成分范围,有效解决了“线鳞”等表面缺陷。
李明[9]2012年在《酒钢60吨LF炉SVC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电网无功补偿装置由过去采用传统的并联电容器发展到引入微机控制型SVC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通过无触点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电流来实现动态无功支持,用于解决电能质量问题、增强电网稳定性、优化无功潮,SVC被大量应用于工业及输电领域,是重要的节能技术手段。文章在描述SVC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在酒钢供电网应用的同时,介绍了SVC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通过对SVC系统投入使用前后供电电网各项技术参数的比较,可知它是一种新型节能的无功补偿系统,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虞海燕[10]2011年在《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较少,由于历史、环境等因素,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属于欠发达地区。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快速发展。我国西北地区的钢铁工业虽然起步晚,但在其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有效利用西北地区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西北地区钢铁工业的科学发展,是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基于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围绕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以西北地区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酒钢)为重点对象开展研究,以期为西北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咨询依据。全文主要内容如下:(1)在综合评述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现代钢铁工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从矿山资源利用、选矿、冶炼以及轧钢等工艺设备情况、生产现状、综合能耗水平、环保和清洁生产水平等方面入手,总结提出了酒钢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2)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论证了酒钢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通过物质流、能量流、水资源流的减量化和再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能源消耗降低、产品档次质量提高、污染物以及碳排放减少、经济效益增加、竞争能力增强,使企业步入“资源效率提高—能耗降低—环境改善—成本降低—竞争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3)基于剖析酒钢生产设备、产品、能源、资源等的现状,结合酒钢“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以低成本、高效益、全方位、综合发展的思路来提升酒钢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酒钢铁前、炼钢、轧钢等主要工序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实施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策略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论证了酒钢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并对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4)基于西北地区的特点和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对酒钢钢材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目前产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酒钢在经历了由棒线材到扁平材、由普碳钢到不锈钢的二次重大产品结构调整后,今后必须由注重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转移到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轨道上。逐步形成普碳钢的拳头产品,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扩大不锈钢的品种、产能和产量,是酒钢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5)西北地区钢铁工业下一步发展,要贯彻“依靠科技,重视创新,人才为本”的思想;通过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科研开发平台,汇聚多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使酒钢等西北地区钢铁企业的科技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为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本文完成之时,适逢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即将启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希望本文对西北地区钢铁产业的分析和建议能够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酒钢LF炉工艺优化研究[D]. 杜俊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2
[2]. 酒钢LF、VD和CAS-OB炉精炼效果分析及品种钢精炼工艺的优化[D]. 虞海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2
[3]. 酒钢LF炉精炼工艺的优化[D]. 冯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2
[4]. 酒钢管线钢L415的研制[D]. 李积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5]. 酒钢宏兴炼钢一工序叁炉对四机生产组织模式的实践[J]. 彭元军. 酒钢科技. 2006
[6]. 161万吨复合式炼钢厂设计与研究[D]. 刘会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7]. 60吨LF炉底吹氩的水模研究[J]. 巨建涛, 杜俊峰. 四川冶金. 2005
[8]. 泰钢TSR转炉流程冶炼430不锈钢关键技术研究[D]. 陈培敦. 北京科技大学. 2015
[9]. 酒钢60吨LF炉SVC动态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J]. 李明. 酒钢科技. 2012
[10]. 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虞海燕. 东北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