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技推广面临的难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贫困地区论文,农技论文,少数民族论文,对策论文,难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1)01-0037-03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由于长期处于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的状况,使该地区的农技推广工作严重滞后,农业生产力低下。因此,做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技推广工作,提高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摆在我们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扶贫部门、农技部门及农技人员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技推广面临的难题
(一)自然条件差是造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技推广难的直接原因。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分布的区域不是高寒荒漠的高原,便是缺土少水的山地。自然环境主要表现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水土流失严重,基本农田缺乏,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如:位于三穗县良上乡西南部山区的小巴冶村,全村9个村民组分布在被大山分割的5个山岔中,交通十分不便,人畜饮水困难,贫困户数达235户,占总户数的84%。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内外交往不便,思想守旧,科技意识淡薄,严酷的自然条件,造成先进农业技术缺乏基本的“土壤”,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收效果,同时,也影响了群众应用农业技术的积极性。因此,自然条件差是造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技推广难的直接原因。
(二)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差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技推广的主要障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根据199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记载,三穗县台烈镇的寨头村、良上乡的巴冶村的文盲、半文盲人数分别占34.67%、35.87%,农村劳动力文盲率分别达57.89%、57.02%。从三穗县实地考察证实,最贫困的地方是文盲最多的地方,最难推广科学技术的地方,也是文化层次最低的地方,由于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差,从而导致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削弱了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严重地制约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产的发展。同时,由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民接受能力差,加上采取行政措施强行推广,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应付田”、“任务田”,使大量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由于无人接受或接受不了而无法在生产中应用,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就难以发挥。
(三)农业生产投入不足是造成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业科技应用效果不显著,农技推广难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风险性较大,比较效益低,使各级政府对农业发展不够重视,农业投入不足,同时长期的经济发展滞后和贫困,使温饱问题难以解决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群众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又十分有限。这样,一个先进适用的技术,由于投入不足,设备及技术难以配套齐全,从而增加了技术应用的风险,降低了生产的效益。
(四)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和农技缺乏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技推广工程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农技推广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造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健全,不少地方存在着“网破”、“线断”、“人散”的现象,在偏僻边远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就更为严重。乡镇一级农技服务体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备缺乏,经费困难,人员不足,素质不高,服务功能不健全的状况。同时,有的农技人员常常承担着繁重的行政工作,真正投入到农技工作的精力是很少的。村、组两级农技服务体系多为名存实亡,或者根本就没有建立,使农技推广体系到了村一级就基本断了线,先进的农业技术难以与广大群众直接见面。
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技推广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投入,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道路,打开他们与外界的通道,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建立一批高产稳定农田,为脱贫致富创造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三穗县加大坡改梯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小流域治理等建设力度,进行农田、水、林、路综合治理,为改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自然环境作了有效尝试。
(二)加强基层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实行农业生产的全程服务,确保农技推广工作产生实效。农技服务组织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和传动器,当前应在重点抓好乡镇农技服务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建立村级服务组织,并逐步发展成为以县科技部门为龙头,乡镇农技服务组织为基础,民间科技组织为纽带,村组服务体系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服务;组织、支持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与开发的有机结合,整体提高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
(三)基层行政人员的技术化及示范推广与行政措施相结合,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推广的有效办法。根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技术严重缺乏,服务组织不够健全和短期内难以有较大改观的实际,克服当前存在的行政人员只注重任务指标的完成,而忽视技术服务的弊端。基层行政人员的技术化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定条件下的特殊要求,也是尽快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技推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还必须实行行政与技术的有机结合,示范推广先进技术,首先,要培训各级行政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使他们在落实和完成行政指标之前就熟悉和掌握适用的先进技术,由于他们既是行政措施的实施者,又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从而弥补了技术人员不足的缺陷。
(四)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宜的农技推广项目和扶贫帮困措施。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各自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推广项目,发挥各自的优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应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积极推广高效种植,暖棚养殖等技术;在山区要把种草种树与发展优质果品、优质牛羊等种养业有机结合,念好“山字经”,发挥山区优势,实施富山工程;在干旱地区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抗逆性强的技术进行示范推广。通过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基本条件,优化种植结构,实现高产高效,稳定解决温饱,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