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人阶级论文,进程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工人阶级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发展的主导力量,肩负着建设一个强大、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中国去赢得21世纪的历史使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实现富民强国宏伟目标,工人阶级必须加速自己的知识化的进程,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人阶级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根本要求。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全民素质、构筑人才优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大任务,是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经验得出的深刻认识。
思考之一:从我们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看工人阶级加速实现知识化的严峻性
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我们的经济活动将汇入国际大市场,我们企业、我们每一位职工,都将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在近似残酷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下,要么奋起直追,要么黯然出局,眼下已到了对入关积极应战的紧要关头,在竞争中自强,在竞争中求发展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位职工不可逃避的命题。
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虽然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和企业界抗争的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但在总体上,我们产业革命的素质的竞争能力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全面实现,我们一方面要努力缩短钢铁、汽车、化工等诸多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方面要尽可能地赶超世界发展水平,由于科技革命的进程不断加速,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没有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新技术革命对于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基础的国家来说,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抢抓机遇,就必须二步并做一步走,赶超世界水平,我们任重而道远。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一个没有经过工业革命的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最大瓶颈,不是基础设施,不是资本数量,而是产业工人的技术能力和素质。人力资源在经济体系中被看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知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基础。经济的竞争,表面上看来是产品、资金和技术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谁拥有人才的优势,谁就拥有发展的优势;谁抓住了人的素质,谁就抓住了发展的根本。然而,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不够,人力资源的因素作用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比较低。据有关资料,我国的人力资源因素在经济增长中要素作用仅为20%。而发达国家已达到了78%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劳动力质量比较低,国民素质不高,高素质的人才缺乏。作为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必须尽快改变自身体制和结构等方面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积极推进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人才、技术优势,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
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和生产的科技含金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强化教育的投入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企业长期效益的战略选择,是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加速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重要根本之所在。我们工人阶级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提高对加速自己的知识化进程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使工人阶级的每一员都要成为具备科技时代要求的新型劳动者。
思考之二:从经济发展趋势给劳动力结构带来的变化,看工人阶级加速实现知识化的必然性
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思想中早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经济的推动力量的论断,但本世纪初,社会生产力发展只有5 %依靠科技进步,而目前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70%—80%。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信息产业将超过石油工业,成为世界每一大产业。中国也相继确立了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充分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关键,并积极依靠科技进步致力于本国的产业结构改造、改革和优化升级。一大批低水平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将被淘汰,高新技术产业将要迅速兴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带动社会劳动力结构发生根本的转变,这就是高科技职位正在迅速替代低技能职位。以发达国家为例,在美国就业人员中专业人员、技术职位(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职位的比例已由过去50年2∶2∶6, 演化为90年代初的2∶6∶2。过去的十五年中,已淘汰了八千种低技能职位, 同时又诞生了六千种新职位。劳动者不断从低技能职位向高技能职位迁移转变,拥有更多的知识的人才逐步成为社会劳动者的主体,劳动者知识化的前景十分明朗。比尔·盖茨就提出了知识工人的新概念。知识化的劳动者已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的运作的主体,人力资本或者说知识积累已经成为改变经济系统产出的显著变量。当今世界,一国或地区的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有形因素上的优势不再是永远的优势,而知识及提高自己的知识潜力即动态比较优势才是发展关键。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有着极大的机遇,发展得更快些,甚至于赶上工业化国家。以人为本,尽可能多的塑造科技时代所需的新型劳动者,大力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强调知识发展,努力缩小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知识差距,这就是中国21世纪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任务,即加速知识与技术创新的过程。
工人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但工人阶级是不断随着时代进步而前进的,尽管我国的工人阶级教育程度稍低。但是工人阶级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这是我们工人阶级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完善自我的重要基础之所在。工人阶级是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着力于提高自身素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的。作为工人阶级的每一员都应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并且把这种紧迫感落实到在学习上、行动上,落实在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素质上,完善自我,适应时代。
思考之三:从市场经济发展对工人阶级高素质的要求,看工人阶级实现知识化的紧迫性
二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总体市场化程度进展是显著的和实质性的,劳动力市场化已达到65%。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已成为定势,下岗、培训、再就业、将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常态。想求职、先求知,将成为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的共识。这个时代显著的变化是终身职业时代宣告结束,终身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
高新技术的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其产出和就业增加最快速,传统产业中技术含金量不断增加,而对就业者的知识更新水平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劳动者不但要具备科学的思维、工作、生活的能力,还要不断摄取自己需要的新知识和利用有关知识的方法。知识劳动将演变成为绝大多数人谋生的手段,知识的占有量将是富裕程度的基本标准。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自身的生存能力将最终取决于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资本,技能就是财富。谁拥有知识多,掌握技能高,谁就拥有财富,拥有更多的机遇,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掌握最新知识的劳动者是社会发展的最大的动力,而没有知识的劳动者将无法参与未来的竞争,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包袱。这一形势迫使更多的人重新学习,重新进行技术培训,进行知识输血和新技术充电,也就是说,终身教育将是未来经济时代中每一个人的必然选择。工人阶级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专业人才,才能成为一个能够适应时代的现代人。
思考之四:在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加速工人阶级的知识进程无疑是我们作出一个最好的抉择
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会组织作为工人阶级代表者和维护者的特色将更加明显。但是单纯维护是不够的,而应放眼二十一世纪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来审视自己的职能,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要从根本上去维护,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提高工人阶级的素质,使其成为知识化的一只队伍,能够经受住新兴产业的挑战,无疑是最大的最好的维护。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工人阶级队伍的状况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1.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们要大力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这一方针,在全社会、尤其在职工群众中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协助政府、企业行政从政策措施、制度保障、培训条件、就业录用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形成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教育的社会全力的激励机制,形成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
2.要形成一个系统的培训基地。构建劳动者终身学习体系,满足与知识经济相联系的学习社会化的要求。这一体系要求我们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级学校成为种类学习基地,充分发挥企业培训职工的重要作用,建立社区学习体系,完善学习网络。社会化学习体系的形成将从制度上的条件上保证劳动者终身学习,这对于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及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都有重要意义。
3.要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活动。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与行政合作协调,进一步抓好职工培训,发挥监督作用,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利,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的技术练兵活动、读书自学成才活动和新技术推广活动。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培训,普遍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以达到能够适应新时期技术革命的需要。
4.要注意培训教育的实效性。培训目标要明确,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既要有新工人入厂培训也要有关键岗位、骨干职工、重要技术岗位的培训,既可以进行初、中级别的培训,也可以进行高级技工的培训。真正使劳动者成为适应新技术、会操作、懂修理的新型劳动者。
我们相信,我国的工人阶级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一定能够经受住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和考验,以自己的勤奋刻苦、以自己艰苦奋斗创业的精神重新塑造工人阶级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