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_市场经济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市场经济体制论文,理论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不仅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文主要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意义以及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尽早实现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带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些理论观点和特色理论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是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问题。它的提出和确立,不仅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在认识上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而且也为我国跨世纪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断言,这一理论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究竟应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尤其是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早在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召开不久,小平同志就以他独有的胆识和勇气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1979年11月26日,他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辑吉布尼等美国学者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①]这是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的观点。可以说是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初期。这之后1984年党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在这次会上通过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第一次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统一起来,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为此邓小平同志给予这个决定以高度评价,指出了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新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紧接着85年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1年初他又连续两次讲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尤其是1992年初,小平同志视察了南方各省,在这次视察过程中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谈话,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一系列的论述。这些论述可以说是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由提出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段。他在这次视察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既然是手段,就从根本上解除了长期以来人们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着是属于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把大家从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在这次谈话中他还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科学的解释,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我们之所以要搞市场经济。主要就是(要利用市场经济这个经济方法或手段去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提出来的。这样也就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得以最终确立。同年十月党召开了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根据小平同志南巡的讲话精神和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正式确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一目标模式的确立,一方面是我们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在小平同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引下才提出并最终确立的。如果没有小平同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可能提出和确立。所以这不能不说是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卓越贡献,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这一理论不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对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有着普遍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十多年改革实践的结果,有其必然性。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设想的是:“一旦社会占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灭,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被为有计划的自觉组织所代替;[③]”社会的生产无政府就让位于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④]在未来的社会里,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按照总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全国生产。从而避免资本主义生产中经常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总之,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是产品经济形态,而产品经济形态就是计划经济,所以社会主义一旦建立,就只能采取计划经济形式,这几乎成了一切社会主义者,甚至包括反对社会主义的人的一个共同的信条。并且还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根本特征。我国也没有摆脱这一信条的束缚。建国以后就是遵循这一信条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不可否认这一体制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比较简单,建设规模比较小,发展目标比较单一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和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造”的需要,确实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后来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联系的加强和复杂化。它的某些弊端也就逐渐暴露出来,乃至最终成了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譬如:它以国有制为追求目标,搞“一大二公”排斥和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它排斥市场以行政手段,指令性、实物量的计划指标的生产和分配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以人为定死的价格与市场价格对立,以吃“大锅饭”和端“铁饭碗”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排斥竞争规律,从而抑制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以主观愿望去配置资源造成资源浪费而不能使资源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其结果使得经济结构失调。总之这一体制已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如不进行改革势必阻碍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所以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新的经济体制就成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在通过拨乱反正,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的基础上经济体制的改革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尔后的改革又主要是围绕着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断扩大市调节的范围,围绕增强市场机制功能这一中心来进行的。也正是因为这十多年的改革是以市场取向的改革为中心获得了成功,为其提供了实践基础而才使得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得以最终确立。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同志在这一问题上以其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非凡才能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作出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贡献。

突破社会主义就只能是计划经济的误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首先,它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并进一步扫清了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思想障碍,从而保证了我国的改革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市场经济在哪里发育得比较早,哪里的经济就充满活力,比如我们的经济特区,一开始就是以市场为取向,不仅经济搞得很活而且发展速度也比其他地方快。这就有力证明市场经济体制确实是发展经济的最佳模式,从而清除了我们在改革过程中的种种思想障碍,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出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次,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必将越来越充分地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是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之所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就是因为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一书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创造生产力的这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市场经济都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大凡利用市场机制较好的国家,其生产力发展都比较快,而排斥市场机制的国家其生产力发展一般都比较缓慢。落后国家通过搞市场经济就日益富强,生产力水平原来比较高的国家由于排斥市场经济,经济就停滞落后,道理很明显市场经济的高效率来自社会化、市场化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以严酷的损益激励生产者和经营者去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新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这种竞争又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使生产要素灵活和合理的流动去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我国改革以来,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加,已经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预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确立后必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我国经济不断登上新台阶。

再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有助于我国的经济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与世界其他国家包括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改革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虽然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看到,现在的改革开放无论是深度广度都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还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将推动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总之,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无论对我国还是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改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乃至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作出的一大贡献。

当然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既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所不同,又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有着明显的区别而有着自己的特征。

第一,从所有制上看,它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各种经济成份平等竞争共同发展。但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部门和产业要坚持公有或国家控制为主。它的细胞——企业则是依法经营、自负盈亏和具有充分的自主权,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第二,从分配关系上看,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既考虑效率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运用各种调节手段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防止和避免产生两极分化。

第三,重大的社会经济活动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政府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经济活动,做到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从而引导经济能更健康的发展。

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尽快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抓住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是1.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重塑企业主体形象;2.加快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3.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4.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具体地说,当前,为了促进新旧体制的转换,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改革的步伐;1.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理顺产权关系,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公有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2.努力培育和完善包括商品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并加快建立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3.改进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提高工资水平的过程中理顺工资分配关系。4.尽快建立起新的劳动就业制度,完善合同用工制度,发挥市场对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5.抓紧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同时要加快待业保险和职工福利制度的改革。6.加强法制建设,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实行统一竞争规则和统一的法律、法规。7.加快农村经济改革,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的双层经营责任制。8.尽快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切实改变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办法。9.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按照国际贸易规范,改革进出口管理体制,更多的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了保证新旧体制的转换,顺利过渡,当前还要特别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总之,我们已经选择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策略,找到了发展经济的最佳模式,只要我们抓住江总书记指出的四个环节,从上面几个方面去深化改革就能够促进旧体制向新体制的顺利过渡,早日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3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2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37页。

标签:;  ;  ;  ;  ;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