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外科教研室 341000
【摘 要】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妇科术后高危患者,对患者进行药物和护理干预。结果: 48例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预防、早发现,采取正确全面的护理措施效果较好。
【关键词】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一直在临床医学及术后护理中深受重视,一旦形成轻者影响下肢功能,重者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引起肺拴塞(PE)危及生命。做好预防及支持护理是关键。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妇科术后高危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妇科术后高危患者,年龄27~50岁,其中子宫全切28例,子宫及附件切除8例,附件切除12例。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易怒等情绪,我们应主动关心患者,缓解其思想压力,取得信任和理解。利用语言和非语言形式与病人交流,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以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6]。
1.2.2卧床休息,严密观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观察外周循环情况,下肢皮肤颜色,按压局部,感觉皮温,测量患肢周径,患肢皮温升高则出现感染,颜色加深则出现静脉回流受阻,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1.2.3患肢护理:抬高患肢30°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利于静脉回流,缓解水肿,减轻疼痛肿胀感。膝关节微屈15°,腘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指导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穿弹力袜,运动下肢。禁止按摩及热敷患肢,以免加重皮肤损坏感染及栓子脱落,形成肺栓塞,造成严重后果,当肺栓塞在肺动脉总干或大分支时,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可导致心排出量骤减,右心急剧扩张和急性右心衰竭,导致猝死[7]。
1.2.4患肢静脉输液的护理:由于患肢肿胀,静脉显露不清楚,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动作熟练,静脉穿刺准确度高,避免破坏患肢血管。
1.2.5用药护理:临床实践证明,抗凝剂的正确应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其目的是预防血栓扩展及再栓塞[9,10]。常使用溶栓剂尿激酶或抗凝剂小分子肝素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病情稳定后逐步减量,穿刺成功后抬高患肢15°-30°,利于药物向心回流,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33%的硫酸镁湿敷患肢,每天三次,湿敷时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疼痛、肿胀情况。同时,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高度重视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窒息感及发绀等症状[11]。
1.2.6监测D-二聚体等指标:严密监测,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1.2.7生活护理:保持皮肤、会阴部清洁,做好口腔护理,预防感染。帮助病人翻身时应动作轻柔,指导病人大小便时避免用力,以防止栓子脱落,加重心脏负荷。患者患肢疼痛时应积极疏导,多与其聊天,看书、听音乐等分散其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给予高纤维素、高蛋白、低脂饮食,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避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病情。
2结果
48例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无深静脉血栓发生。
3讨论
3.1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
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3.2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3.2.1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管壁损伤,前两者为主要原因[1,2]。术前了解有无个人或家族血栓史、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评估外周循环情况,凝血功能、血压、血糖、血脂情况,患者是否为肿瘤患者、高龄、肥胖、需要长期卧床,长期口服避孕药。
3.2.2通过直观观察,触及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是否为深红色或紫色,感觉皮肤温度是否降低;询问患者主观感觉是否麻痹、有疼痛感,进行VAS疼痛评分;观察下肢肿胀情况,测量小腿周径,术前术后测量下肢同一部位进行比较。比较双侧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大于1cm有临床意义[3]。
3.2.3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双下肢按摩,避免腹胀,尤其是腹腔镜术后;抬高患肢,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膝关节微屈15°,腘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指导踝泵锻炼;肢体周期充气循环泵使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3.2.4指导患者穿弹力袜,促进血液流动,定期观察下肢血运情况。避免下肢穿刺形成静脉炎,或造成血管壁进一步地损伤,加强导管护理,在置管和封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可采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做好留置针的护理[4,5]。术后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性抗凝治疗,尤其是肿瘤术后患者,补液充足,保证水电解质平衡,慎用止血药物。
3.2.5监测D-二聚体指标: D-二聚体是体内纤溶系统被激活时降解交联的纤溶蛋白生成的特异性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当D-二聚体>5mg/l时有血栓发生的可能,当<0.5mg/l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很低,可作为妇科术后早期筛查的手段,早期监测该项指标,做好护理工作。具体见表1.
综上所述,随着妇科疾病的多样性及复杂性的出现,术后的护理也需要更为专业全面。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妇科术后DVT的预防以及术后患者身心的康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康复、减少致残、避免医疗纠纷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乐良,魏林,主编.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
[2]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
[3]徐秋霞,王松,赵永志.血栓栓塞性疾病.[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93-94;108-109.
[4]王悦,王健六. 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处.[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理. 2009,5,327-329.
[5]樊爱珍.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8):70-70.
[6]董彦亮.抗凝剂在防治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39(3):178.
论文作者:彭天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下肢论文; 静脉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妇科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