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儿科 北京 518036)
【摘 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红霉素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疗效。方法:将87例喂养不耐受且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组予口服5mg/kg.d(分3次)红霉素进行干预,大剂量组口服15mg/kg.d (分3次),分析不同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结果:两组不同剂量红霉素总有效率均80%以上,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大剂量红霉素显效率59.0%,显著高于小剂量组。两组副作用均不明显。结论: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组,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红霉素;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47-02
1 引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早产儿尤其是早期早产儿(胎龄<34周)被救治,由于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临床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喂养不耐受,主要表现为胃潴留、腹部胀气、呕吐、严重者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常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肠道喂养建立困难,静脉营养时间长,相应并发症多,住院周期延长,对家庭及医疗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往研究曾报道小剂量红霉素对胃肠道的促动力作用,而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尚有争论。因此,本文将大、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合理应用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提供临床参考,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按以下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即频繁呕吐≥3 次/天;奶量不增或减少>3 天;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 1/3);腹部膨隆、腹胀,腹围增加超过3cm(每日定时专人测量腹围,与上日对比),除外消化道畸形、NEC等[1]。选择在2013.06-2014.06期间出生胎龄小于34周早产入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病房的87例早产伴喂养不耐受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EM-S 组(依托红霉素颗粒5mg/kg.d,分为3次口服)和 EM-L 组(依托红霉素颗粒15 /kg.d,分为3次口服)。治疗前两组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性别比例
男:女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窒息母亲高危妊娠
小剂量组43例25:1830+4天1.51kg6例19例
大剂量组44例31:1330+3天1.49kg4例23例
2.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治疗原发病、静脉营养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常规治疗,出现喂养不耐受后小剂量组予口服依托红霉素颗粒:5mg/kg.d总量,分3次管饲;大剂量组予口服依托红霉素颗粒:15mg/kg.d总量,分3次管饲;10日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2.3 疗效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每日记录患儿喂养情况,包括呕吐次数、奶量增加情况、胃潴留量、腹部膨隆及肠型缓解情况,肠鸣音情况,并每天记录体重。治疗前后均需检测肝肾功能。
2.4 疗效标准
显效:腹胀、胃潴留、呕吐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肠鸣音正常,加奶达15-20ml/kg.d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有效:未再呕吐,腹胀、腹部膨隆、胃潴留、肠鸣音明显改善;加奶达10ml/kg.d以上。
无效:以上症状、体征无改善。奶量减少或者禁食后重新开奶仍困难。
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之和。
2.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治疗效果
治疗情况:小剂量组有效例数为21例,显效16例,有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0%,大剂量组有效例数10例,显效率26例,总有效率81.8%,大剂量红霉素总有效率稍低于小剂量组,但统计学无差异。而显效率大剂量组则明显高于小剂量组,分别为59.0%和37.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数 显效有效 总共有效率 无效
小剂量组43 16(37.2%) 21 86.0%6
大剂量组44 26(59.0%)10 81.8%8
χ2 4.170 0.288
P 0.034* 0.404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结束时两组药物接受程度均好 ,两组前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监测肝功能均无异常, 均无死亡病例。
4 讨论
红霉素是一种从红色链丝菌中提出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4 元环)。自 1952 年起应用于临床[2],红霉素对全胃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动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效应:(1)促进食道收缩及增加下段食道括约肌压力(LESP);(2)促进胃窦收缩,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功能的协调性;(3)诱导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MC)及促进结肠运动及胆囊收缩等[3]。新生儿尤其是较小早产儿胃肠动力发育远远落后于消化吸收功能,因而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症状,而胃肠道动力对早期能否成功建立肠道喂养起关键作用,因此胃肠道动力药物对于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显得尤其重要。现公认红霉素对胃肠动力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4],但具体多大剂量的红霉素合适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则各种报道不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剂量红霉素促胃肠动力作用,但我们临床工作中发现增大红霉素口服剂量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更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分析了两组不同剂量红霉素口服后疗效,发现改善喂养不耐受总有效率均达80%以上,与国内曾经报道的有效率相似[5],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大剂量红霉素组效果却更显著,显效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及明显不良反应。
关于红霉素治疗喂养不耐受的最佳剂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多年前Ng PC[6]曾报道予口服红霉素12.5mg/kg.次,效果较好,研究者认为口服用药的血药浓度比静脉给药血药浓度低,且稍大剂量红霉素可更好地刺激十二指肠以促进胃排空,在治疗早产儿胃肠动力不足时疗效更好。本研究发现对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予15mg/kg.d红霉素口服疗效确实优于5mg/kg.d,亦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因观察例数仍较少,时间尚短,该剂量是否为最佳剂量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缙,董丽.小剂量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给药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76例[J].儿科药学杂志2008, 14(4): 39-40.
[2]Salrador AE,Enzler MJ. The Macrdides: Erythromycin,Clarithromycin, and Azitromycin[J]. Mayo Clinic Proceedings,1999,74(6):613-635.
[3]Costalos C, Gounaris A, Varhalama E, et al. Erythromycin as a Prokinetic Agent in Preterm Infants[J]. J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2002, 34(1):23-25.
[4]陈健平.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 2006,24(11):920-921.
[5]漆明霞,肖建群,郭辉,等.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86例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33,43.
[6]Ng PC, So KW, Fung KSC, et al.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of oral Erythromycin for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motility in preterm infants[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01, 84(5):177-183.
论文作者:徐颂周,胡晓艳,林月钰,赵,方,周于新(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红霉素论文; 早产儿论文; 两组论文; 剂量论文; 疗效论文; 小剂量论文; 新生儿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