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论文_黄东海

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论文_黄东海

新疆乌鲁木齐第七十四中学 830023

摘 要: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受教育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重生理、轻心理的现状,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和实施体育教学时,一定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

关键词:初中体育 心理健康 实施途径

初中体育教师在营造课堂教学环境时,一定要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龄特征,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更有助于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热情,排遣和舒缓其内心的不良情绪。体育健康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体育教学的实践课中,需要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作用,而且还需要心理上和情感上的因素,比如完成长距离的田径运动需要的不只是充沛的体力作支撑,而且必须具有奋斗的目标和坚持到底的精神,通过中长跑运动就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因此,通过不同的体育活动,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健康的发展。

一、让心理健康融入初中体育课堂中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

体育教育的内容与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竞争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运动的各种游戏与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竞争的机会,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欲望,使学生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此外,体育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及人际交往能力,并能初步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身体健康是其他两个方面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情操。

2.初中阶段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实质上就是他们在不断地克服和适应内外心理压力情况下实现的。在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主观的原因,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家庭生活以及学校教育的变化,或者不能正确对待社会环境、家庭生活以及学校教育中的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就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从而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青少年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运用多种途径与形式,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科间的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几个方面,而且需要将这些途径与形式有机构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系统。体育教育也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它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以及思想品德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选教材,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多关注那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他们会因多次练习后仍不能达到要求而产生失望的情绪,失去练习的兴趣。体育教师要耐心辅导,不断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以表扬、鼓励为主,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篮球、集体接力、拔河等项目;对优柔寡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球类的活动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以及篮球、体操等项目的锻炼;对急燥、易怒的学生适宜选择下棋、慢跑、长距离的步行等项目;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应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的比赛,特别是篮球项目;对自负、逞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性项目,如健美操、长跑等项目。

4.多样性和多选择性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多样性是指体育教师所能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富于变化的方式和方法,而多样性是需要通过多选择来显示其存在的价值。这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或让学生自己选择,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良好个性

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对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全面贯彻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气质类型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类型,因势利导,因人施教,使学生的个性、人格得到良好的发展。比如,对于抑郁质型或内向型的学生,要多加关怀和鼓励,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根据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适当调整对他们的要求,切忌公开指责。要尽量为他们提供和创造成功的机会,防止和避免他们向优柔寡断、孤僻怯懦方面发展,使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勇于创造、积极进取。而对于胆汁质型或外向型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要利用他们的气质和性格中精力充沛、开朗活泼的特点,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急躁任性的弱点,向着活泼热情、勇敢顽强的方向发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正确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点,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个性教育,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习,提高运动技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三、开展体育竞赛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耐力、对抗力、抗挫折力,增强其对真、善、美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就应科学地组织竞赛活动。竞赛采用公开、共同认可的方式和规则,以相互间身体运动能力、协调能力的比较进行挑战,所以学生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而且要遵守规则、不断超越自我。对此,体育教师在组织和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时,一定要遵循真、善、美的合理尺度,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从而在满足精神需要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相互对抗与合作中体验生命存在、延续及超越生命的价值,并不断满足其在强身、交往、竞争和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活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从而体验出人的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社会地位这一重要道理。

此外,在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的过程中,成功与失败是其中不可回避的两个环节,体育教师在竞赛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在经历体育竞赛的成功与失败之后,有效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增强战胜困难与不屈不挠的自信力,促使其心理品质不断改善。此外,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由于有规则约束和竞争关系的存在,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竞赛活动的科学设计,有效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四、初中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情绪稳定性,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的学习,使自己的教育心理理论水平得到更新和提高。一个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修养、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广泛接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把自身的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状况、身体素质状况充分暴露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师生交流的时机和过程,创造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都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现在的孩子多因受家庭溺爱而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以及遇到种种不顺的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迎面接力跑比赛气氛活跃、竞争激烈,失败一方学生往往不能正视失败,或垂头丧气,或不从自己这组找原因,而反说胜的一方违反规则。如都采取强制措施,情况虽暂时能得到改变,但学生反而会产生反感心理。在以后的活动中又会再犯,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的心态。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论文作者:黄东海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论文_黄东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