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一方”是辩证逻辑的基本特征--兼论“思想解放”路线的基本特征_认识论论文

“任一方”是辩证逻辑的基本特征--兼论“思想解放”路线的基本特征_认识论论文

“亦此亦彼”乃是辩证法逻辑的根本特征——兼论“思想解放”路线的根本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征论文,思想解放论文,辩证法论文,逻辑论文,路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路线。且人们多能对此作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解释,却较少从辩证法逻辑学的角度予以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乃是辩证法,逻辑学和唯物认识论三者统一的哲学。而且毛泽东早就说过:“要照辩证法办事”,并强调“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①。说明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思想政治路线,必定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辩法的统一。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考察“思想解放”路线的辩证法认识论,指出其逻辑上的根本特征乃是辩证的“亦此亦彼”,以就正于大方。

一、“亦此亦彼”乃是对立面统一的灵活性

要从逻辑上考察思想解放路线的辩证法,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辩证法,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列宁回答说辩证法是“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②,或者是“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③。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把辩证法的逻辑起点确定为形式逻辑的“非此即彼”原则。说明辩证法也坚持“非此即彼”的原则性,承认不同种类事物间的界限分明,反映事物的思想概念要求清楚明确而不能模棱两可等。而且辩证法之坚持此等原则,“在先进民族的一切存亡危急的时代中表现得特别显著”④。因为“这种时候,一个民族只能在二者之中选择其一:‘非此即彼’!⑤。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经历过这样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过这样的历史时期,那是一个旁无选择的时期。中国人要么坚持“社会主义的草”和穷过渡,要么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要么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化,要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方向路线问题上没有调和的余地,中华民族只能在二者之中选择其一,即只能是“非此即彼”!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而且方向路线一经确定,就要一百年不动摇地坚持下去,这又是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显而易见,马克思主义所讲的原则和资产阶级所讲的原则截然不同甚至是势不两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阶级特征或个性特征。但仅就讲原则这一点来看,则又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共同特征或称共性。因而仅此一点还不能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区别开来,因为它们在逻辑起点上都遵循形式逻辑的“非此即彼”原则,即坚持二居其一的选择性。然而辩证法行于此并不止于此,辩证法仍要继续前进并和形而上学分道扬镳。辩证法继续前进时就要“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⑥,就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活用原则的灵活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灵魂,也是辩证法区别于形而上学的根本特征。在方向路线确定之后,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要灵活多样,用毛泽东的话讲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不再适用,就要过渡到辩证思维方式,由“非此即彼”的原则性过渡到“亦此亦彼”的灵活性,即如列宁所说的“达到了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分别指对立中有统一的灵活性,以及统一中有对立的灵活性。前者表明辩证思维遵循对立同一律,坚持“非此即彼”中有“亦此亦彼”的灵活性;后者表明辩证思维遵循同一对立律,坚持“亦此亦彼”中有“非此即彼”的灵活性。

“对立中有统一的灵活性”,是指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坚持的僵硬对立,达到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灵活性。反映在思想路线上,就是思想解放路线克服思想僵化路线坚持的单一制经济形式的局限,使诸如社资矛盾,公私矛盾、计划与市场、先富后富等矛盾着的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些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并以此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哲学含义。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辩证法“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⑦。“非此即彼”是讲矛盾着的对立面彼此分立而不可共居,是指在方向路线问题上不可调和折衷,只能是二居其一;“亦此亦彼”是讲矛盾着的对立面可以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譬如不同的经济手段可以兼容并用,人民内部矛盾可以用说服教育的办法来解决等。这样的“亦此亦彼”就是原则性结合灵活性的统一,它由“非此即彼”的僵硬对立转化而来,因而使原则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马克思主义原则性中的灵活性,乃是事物矛盾运动发展转化的辩证法,亦或是反映客观辩证法的主观辩证法。这种辩证法使“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⑧。譬如使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由所谓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过渡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恩格斯所说的“使对立互为中介”,就是使诸如公方私方、计划市场、先富后富等矛盾对立的东西,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补充和相互为用等。共处、过渡、渗透、转化以及互为中介等,都是讲对立面统一的灵活多样形式。辩证法坚持对立中有统一的灵活性,就克服了形而上学坚持的一切矛盾和对立都不可调和统一的刻板性。辩证思维遵循对立同一思维律,就克服了形式思维坚持对立思想不能共居的局限,即克服了形式逻辑的矛盾律排中律的局限。辩证逻辑的“亦此亦彼”超出了形式逻辑“非此即彼”的眼界,是辩证逻辑区别于形式逻辑的根本特征。

第二个灵活性是“统一中有对立的灵活性”,即灵活性中要有原则性。这是指辩证法在克服中又有保留,说明“亦此亦彼”的灵活性并不排除“非此即彼”的原则性,正如计划与市场的结合并不排除它们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一样。辩证逻辑的“亦此亦彼”非但不排除形式逻辑的“非此即彼”,反而保留了彼和此两个矛盾着的对立面,从而达到了统一中有对立的灵活性。这说明辩证法所讲的“统一”也不是凝固的和僵持不动的,而是有矛盾有斗争有发展有转化的灵活统一。这就是在社会主义的统一体中,引入竞争机制,让它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譬如把企业推向市场,放手让它们参予国内外竞争,经受市场经济浪潮的考验。这就是放开搞活的哲学本义,放开则活,不放开锁在保险柜里则死。在逻辑上就是辩证思维的“亦此亦彼”具有“非此即彼”的灵活性,克服了形式思维坚持单纯的“亦此亦彼”的片面性。辩还逻辑坚持“亦此亦彼”的灵活性即遵循同一对立思维律,就超然于形式逻辑坚持同一中无差异、无矛盾、无发展转化的所谓抽象同一律之上,克服了形式逻辑坚持僵死同一的局限。可见辩证的坚持“亦此亦彼”并不同于形式逻辑的“亦此亦彼”,它是“非此即彼”的“亦此亦彼”,又是“亦此亦彼”的“非此即彼”。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和同一律,分开来看都只有有限的真理性,只有它们的结合才是绝对真理。对思想解放路线来说,坚持统一中有对立的灵活性,就是坚持求同存异和实行“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在对内搞活问题上引入各种竞争机制,以此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到此完成了第二个超越是思想解放路线区别于思想僵化路线的显著特征。第一个超越是说对立中有统一的灵活性,是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超越,是辩证法区别于极端主义形而上学的根本特征。所谓根本特征是决定事物之根本性质的特征,在时间上贯穿过程始终,在空间上则表现为大量现象的特征。譬如社资或公私等矛盾共居于统一体中的现象,即弥盖于社会主义统一体的广大空间,又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第二个超越是说统一中有对立的灵活性,是辩证法对自身同一性的超越,也是它区别于折衷主义形而上学的显著特征。所谓显著特征是辩证法显示自身矛盾运动过程的特征,矛盾斗争的结果一种是对立的双方可以和平共居或“秋水共长”,实际是辩证法拥有大量现象的特征;另一种是矛盾公开显露,对立的双方具有势不两立的矛盾性质并取对抗形式,但因为机会少有又称为鲜有特征。承认统一体中有矛盾斗争或竞争但一般不取对抗形式,而是服从社会主义统一体的大局,坚持这种观点是思想解放路线区别于极端主义路线的显著特征;承认统一体中的矛盾斗争有时会转化为公开对抗,但是这种突发事件只是例外情况,坚持这种观点是思想解放路线区别于折衷主义路线的鲜有特征。辩证逻辑的“亦此亦彼”超越形式逻辑的“非此即彼”是其根本特征,超越形式逻辑的“亦此亦彼”是其显著特征,保留形式逻辑的非此即彼”只是它的鲜有特征。由此可见,辩证法是双刃剑,它既反对极端主义形而上学又反对折衷主义形而上学。思想解放路线既反“左”又反右,还反对中间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批判性特征。

二、“亦此亦彼”又是认识转化的灵活性

如上所述,辩证法由形式逻辑的“非此即彼”过渡到辩证的“亦此亦彼”,“亦此亦彼”正因为是辩证的又要回复到“非此即彼”,以此形成一个思维运动的大圆圈。但终点并不和起点完全重合,而是在回复中又有超出,超出才是辩证法区别于形而上学的主流本质或根本特征。由原则性到灵活性又由灵活性到原则性,在其前进运动的第一点上都要作短暂的停留,但又是绝对的不停留。停留是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和思想概念确定性的表现,不停留是反映事物的绝对运动和思想概念流动性的表现。因而辩证的思维如同列宁说的,它“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⑨在谈到思想解放路线的认识论之前,首先要在思维认识的螺旋线上,确定唯物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如前所述,辩证法的认识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原理,其逻辑起点是形式逻辑“非此即彼”的原则性,是一种绝对无条件的原则性;唯物认识论的认识起点则是实践,其逻辑起点则是形式逻辑“亦此亦彼”的灵活性,是一种绝对无条件的灵活性。所谓绝对无条件的灵活性,是指广袤无垠的客观现实,人的认识开始于它时不能有任何的所谓“先入之见”。这是列宁所说的“观察的客观性”,要求人们考虑问题时不要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这就是“思想解放”的认识论含义。而“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就是从实践提出的现实问题出发,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全部意义。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认识起点,和辩证法的认识起点何以如此不同呢?这就是诚如马克思指出的,“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和研究方法不同”。⑩。因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只有在探寻工作“完成以后”,“材料的生命”才能“观念地反映出来”;那时“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我们就好象是在处理“一个先验的结构了。”因此,必须在初步加工处理材料的工作“完成以后”,才能从“亦此亦彼”的灵活性中抽引出原理和原则,才能使材料燃烧起来并注入生命活力。当然,唯物辩证法和唯物认识论并没有根本的不同,虽然它们的逻辑起点不同,但要燃烧材料则是共同的。正如列宁指出的,无论是从肯定的东西(抽象同一即肯定)出发,还是《否定的东西(矛盾排中即否定)出发,都会立刻转化为它们的对立面。唯物认识论是从没有条条框框的灵活性出发,这个灵活性就被规定为对中国国情的肯定。但“从这个基础出发继续前进,它立刻就会直接转化为否定的东西”(11),即转化为灵活性中的原则性。从灵活性到原则性再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这就是思想解放路线认识论的全部逻辑”是区别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认识论的根本特征。

思想解放路线的认识论从“亦此亦彼”的灵活性开始,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矛盾特殊性开始,而不是从矛盾的普遍性开始。从对中国国情开始的灵活性认识,再到对世界情况认识的灵活性,乃是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认识过程。但是当认识到和平与发展乃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主流,并认识到改革开放也是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大势所趋。这时认识就要来一次飞跃,由特殊性认识上升到普遍性认识。既把发展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又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来看待。然而中国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国家,因而发展与改革的普遍性又是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性。这样,认识就由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又由普遍性上升到特殊性,以此完成了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前一个飞跃表明党的思想路线,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后一个飞跃则表明党的政治路线,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路线,因而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又要转化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即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等。由方向路线的确定到具体政策的制定,乃是认识过程的第三次飞跃,它通过实践理性思维来体现认识指导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第四次飞跃是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实践行动,这是一种原则确定性的行动,因而又是一种运用原则的灵活性。群众的实践经验是丰富多彩的,其实践形式是灵活多样的,这又回到了唯物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即“亦此亦彼”的灵活性。认识的全过程有四次飞跃或转化,但基本的是物质变精神和精神变物质这两类,它们都是人类特有的自觉能动性。思想解放路线的认识论,既讲物质变精神又讲精神变物质,是区别于“凡是”路线忽视物质文明建设的根本特征。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讲认识的辩证转化的,它突出一个自觉能动性问题,因而是唯物认识论又是能动反映论。唯物认识论进展到辩证法认识论,乃是它区别于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机械唯物论是只见感性感性不见理性精神的,费尔巴哈曾自我解嘲般地对人说,难道我只见树叶不见树吗?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正好暴露了所有机械唯物论的共同缺陷。他们只见到混沌整体的表象即“亦此亦彼”的灵活性,就是见不到条理清晰的思想即“非此即彼”的原则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批评于费尔巴哈的地方正是指出他只从感性直观去理解事物,而不知道从认识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方面去理解客体的片面性。(12)如果说机械唯物论拿了感性认识当法宝,那么形而上学则拿了抽象的原则当护身符;前者不知道有第一次飞跃,而后者则不知道有第二次飞跃。上述讲的两类飞跃,就是指思想解放路线的认识论高扬了人类认识和实践的两个自觉能动性,是分别区别于机械唯物论和形而上学认识论的根本特征。讲到能动性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回顾恩格斯说的“除了”和“又在”等字眼。“除了”是讲认识和实践转化的内在根据,即客观事物“非此即彼”的内在矛盾;“又在”是讲认识和实践转化的外在条件,即人类认识和实践的自觉能动性。倘若一个事物具有了转化为他事物的内在根据,而没有人的实践的能动努力,就不可能按照人的要求去转化。但人的自觉能动性,不仅表现在实践活动中,也表现在认识活动中;不仅表现在理论理性思维中,也表现在实践理性思维中。理性思维或思维的理性,正如列宁指出的,就是“使有差别的东西的已经转化的差别尖锐化、使表象的简单的多样性尖锐化,达到本质的差别,达到对立”(13)。特别是实践理性的决策思维,其显著的能动作用就是把普通思维所抓到的矛盾尖锐化,并“上升到矛盾顶峰”,以便为实现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创造条件。反映在思想路线上,要求人们在进行决策思维时有一种敢担风险的精神,敢于把外资引进来又把本国的拳头产品打出去。既要对内搞活又要实行对外开放,既有企业内部挖潜又有外延扩大再生产,既有集权指挥和宏观控制又有分权管理和市场搞活等。经济作战的双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包围和反包围,形成一种改革兼备、诸种矛盾犬牙交错的经济斗争格局。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计师,从他为我们党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来看,都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略。他所进行的辩证思维,就是以矛盾作为动力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总之,按照思想解放路线来进行决策思维,和那种畏“资”如虎、回避矛盾,逃避现实的保守主义思维方式断然不同。思想解放路线所倡导的决策思维是一种解放思想大胆决策的思维方式,这就把人的自觉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三、“亦此亦彼”还是思维方法转化的灵活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系统矛盾论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也是系统矛盾论的方法论。前面已经侧重谈了矛盾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里则着重讲系统论的哲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用马克思的话讲就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14)。所谓思维方法的转化,就是指由表象具体的分析向思维抽象的综合,以及由思维抽象的综合向思维具体的分析综合或再现的过程。从逻辑上说,就是由“亦此亦彼”的灵活具体向“非此即彼”的原则抽象转化,以及由“非此即彼”的抽象原则向“亦此亦彼”的具体理论转化。由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以及由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两个方法。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也具有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意义。认识过程怎样由具体实际出发抽引出原理原则,再到运用原理原则指导具体实际,这里恕不重复。哲学本体论是关于存在及其规律的学说,世界的存在形式既以彼此独立的部分的形式存在,又以相互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的形式存在。即如列宁所说的:“自然界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现象又是本质,既是瞬间又是关系”(15)。因此马克思所讲的抽象方法和具体方法,乃是把哲学方法和哲学本体论认识论衔接起来的桥梁,它还内在地包含矛盾辩证法,我们简称为系统矛盾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矛盾辩证法,把黑格尔提出的量变质变规律改造成了这样:从系统整体的量变要经过部分的质变才能到达全体的质变。换言之,在全体的量变和质变之间,插入了部分质变的中间变量,也就是在全体质变之前要有局部质变的量的积累阶段。在思维的量变阶段强调人们认识的全面性,即如列宁所说的:“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16)。用毛泽东的话说,要求“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17)。在部分质变阶段,要把握诸多矛盾的差异性,要“从矛盾的各方面着手研究”;在全体质变阶段,要把握多样性矛盾的统一性,即掌握真理的具体性或“了解其总体”。在思维从表象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过程中,要求在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体的基础上,抓住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在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要求从各具特色的方针政策上,来把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具体总体。思想解放路线既强调全面系统地看问题,即把握社会主义统一体中矛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应于思维中的全体量变阶段;又强调重点地看问题,让人们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对应于思维中的部分质变阶段。进一步说,又强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把农村和特区的典型经验向全国城乡的面上推广。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就是“一着棋活,全盘皆活”(18),局部质变对全体质变的作用一目了然。运用马克思的系统辩证方法,还意谓着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结构与功能,集权与放权等矛盾关系,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放开搞活与加强法制建设等关系。

综合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处理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但矛盾运动的基本结构不过是对立面统一。对立面统一规定了一切哲学范畴间的关系,诸如同一与差异、多样性与统一性、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等。它们的逻辑公式,就是由“非此即彼”的矛盾性达于“亦此亦彼”的统一性,以及相反的公式。用列宁的话讲,就是“从肯定到否定,——从否定到与肯定的统一”(19)。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运动,对认识论来说是认识的各环节、各阶段、各层次的对立统一,对方法论来说是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译及抽象与具体等方法的对立统一。因此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贯穿事物发展转化全过程的规律,又是贯穿人们的思维认识过程并建构各种思想体系的规律。但它主要是支配事物或认识发展转化的阶段、层次间关系,又称为层次递进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经济发展三台阶理论,就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即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由简单初级向复杂高级发展的规律,对应于思维认识就是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因此,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20)。这门科学的逻辑特征就是辩证的“亦此亦彼”它们应用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就成为思想解放路线的逻辑。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61页

②③(11)(15)(19)(20)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160页,31,62,69,143,165页。

④⑤⑦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534,535页

⑥⑦《毛泽东选集》一卷本,287版

⑨(20)《列宁全集》第38卷,411356页

⑩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2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61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103页

(16)列宁:《再论工会、时局及托洛芡基和哈林的错误》

(1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66页

标签:;  ;  ;  ;  ;  ;  ;  ;  

“任一方”是辩证逻辑的基本特征--兼论“思想解放”路线的基本特征_认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