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与企业家人力资本:基于珠江三角洲的调查_人力资本论文

意识形态与企业家人力资本:基于珠三角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形态论文,企业家论文,人力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社会学领域。直至近三十年,在经济学界,以道格拉斯·诺斯为代表的一批新制度经济学家才开始关注意识形态的研究。林毅夫(1989)认为,意识形态之所以具有制度性功能,是因为意识形态是人力资本。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定义中,将意识形态视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一则是因为意识形态是人力资本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另外,只有引入意识形态,才能跨越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两者内涵的藩篱,打破企业家精神可遇不可求的桎梏;而且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就是企业家意识形态的投资与消费过程的统一。

一、意识形态与企业家人力资本

根据意识形态主体不同,意识形态可以分为个性化意识形态、群队意识形态和公共意识形态,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意识形态属于个性化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种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由主体私有的意识形态;另一种是存在于环境的,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意识形态。如果进一步细分,还有一种界于二者之间的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中,具有俱乐部型准公共物品性质的意识形态,可称之为团队意识形态。

由文化遗产和时代文化背景决定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公共意识形态。时代文化背景这里主要指制度环境,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公共意识形态往往通过教育来传承。团队意识形态主要有三个范畴:一个是企业家的家庭社交背景,具体表现在家庭和社交两个方面。家庭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家庭的意识形态背景体现在父母职业、人际环境(家庭成员是否民主平等、尊老爱幼)、心理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及情感的交流状态)[1]。而社交体现在亲戚、朋友、同学等的意识形态,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意识形态与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密切相关。他们共同影响着私人人力资本的意识形态的存量和流量。二是企业家的职业背景,包括企业规模、职业文化(由企业家地位和身份及行业性质决定的行为模式)[2]。三是区域人文精神,主要是区域范围内的主流意识形态。个性化意识形态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先天禀赋与后天教育,禀赋可以看作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意识形态的一个存量,而教育则可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意识形态流量[3]。

企业家个性化意识形态主要由企业家价值取向来表现,价值观或价值取向是具有明显的主体差异性的观念。博伊德(Boyd)和弗兹吉斯(Vozikis)探讨了人的信念对其后行为影响的问题,可看作是企业家价值取向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问题。他们进一步指出,准备创立企业的人还必须相信他们有能力有效地实施其意图。积极地实践、对成功人士的仿效、积极地反馈、不断地鼓励以及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会影响其自我效验。因此,有如下假设。

H1:企业家价值取向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相关。

任何人从出生伊始就存在于一定的团体中,如家庭团体、宗教或宗族团体、社会经济文化团体等。市场竞争越激烈,越需要企业家具有灵活的反应意识与果断的决策意识。而当产品的复杂程度较高时,通常需要较高的技术与较大的规模,需要企业家不仅拥有有关产品与市场的先进技术,而且还要善于同供应商、销售商、政府等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交易能力。另外,同等身份地位的人价值标准、思维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共同特点,为寻求支持与归属感,企业家会不知不觉地接受这种价值标准、思维与行为方式。家族成员不同的社会阶层、种族、年龄和血缘关系将影响成员在企业内部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建立内部网络的广度。而且,正如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同一样,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成员的态度、价值、信仰和设想也是不同的。

此外,由于环境不同,应付环境与解决生存问题的方法、手段不同,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产生的意识形态无疑是特定环境中个体适应社会的结果,当这种意识形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偏好的结构与排列秩序处于稳定状态,就形成了区域内个体所共有的价值心理定势。而这种价值心理定势一旦达到潜意识的层次,就会形成区域人文精神模式,形成普遍的价值观念束缚着个体的意识形态。因此,区域人文精神必然通过政治经济制度、风土人情、习俗礼仪等影响着企业家意识形态。由此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H2:基于职业背景、家庭社交背景、区域人文精神的团队意识形态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相关。

不同的文化将影响个人工作目标的确定,比如财富的积累或者甘冒个人风险抑或追求个人的社会地位或人生的充实(Hunt,1992)。Redding以72位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CEO为样本的研究将文化遗产对华人的影响归结为家长式作风、个人至上主义和不安全感[4]。韦伯(Max Weber,1906)认为儒家文化是阻碍资本主义的因素,而有学者致力于说明儒家文化如何为东亚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意识形态、精神支柱。这正说明了文化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既有限制作用,又有促进作用[5]。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的结构调整与重建,我国社会总体意识形态的结构也出现了分化的趋势,公众意识日趋多样化和独立性。人们对传统单一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由认同,继而迷惑,走向质疑,最终产生了多元的思想观念和评价标准。因此,有如下假设。

H3:基于文化遗产、时代文化的公共意识形态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相关。

知识可以被分为技术性知识和制度性知识两类。技术性知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包括生产知识、对物品效用的知识等。所有的自然科学命题都可归为这一类。制度性知识是涉及人与人之间协调和交流的知识,也可以说是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企业家恰好迫切需要技术性知识和制度性知识这两种知识[6]。早期学者如Penrose的研究表明,企业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地组织企业内部的资源和外部的资源以创造利润,而生产则是在企业家所发现的生产性机会的指引下进行的。鲍莫尔(Baumol,1990)将创新延伸到非生产领域的同时,把寻租创新的企业家称为非生产性企业家,而关系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外部网络,动员外部资源、识别机会等是以外部网络为条件的[7]。

所以,企业家人力资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人力资本,即企业家技术创造与资源投入整合的知识、技能[8];一类是制度性人力资本,即企业家获取资源、应付不确定性与适应外部环境的知识与技能,以与企业外部各种关系的交易能力为主要表现形式。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的分发主要通过本人送取、邮寄方式送取和电子邮件送返等方式完成,问卷的发放及回收过程进行了约12个月。回收问卷的数据应用了SPSS12.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检验预先提出的假设。

基于理论分析,对初步设计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形成探测性问卷。在对回收的预测试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项目分析及信度与效度分析基础上,对测项的均值趋近量表一端,测项未达到显著水平或不适合做因子分析的给予修正,保留32个项目作为正式测项。主要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计分。

研究主要选择各种类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行业及规模没有限制。主要通过学校、机关及同学、亲友等多渠道滚动式发放和收集样本。共发放问卷600多份,收回问卷292份(中山大学EMBA班、MBA班学员128份,增城市新塘镇经济发展办97份,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21份,按企业名录邮寄及其他46份),最后得到有效样本191个。

三、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意识形态的实证研究

研究样本主要来自于“珠三角”地区。对于题项“您认为周围的人际交往最看重的是”,选择“品德”和“关系、权利”的比例最多,各占37.7%和34.55%,其次为“知识、技能”和“金钱”。可见,在“珠三角”地区,人际交往中“品德”占重要地位,首先考虑的是“品德”因素,最后才考虑“金钱”。在对“当地给您帮助的人多不多”的调查时,选择“一般”和“较多”的,各占39.3%和36.6%,说明“珠三角”地区合作互助的氛围较好。对于“周围的人是通过正当途径致富的吗”题项的回答中,选择“大部分”及“绝大部分”的共占到69.1%,可见,总体而言,表明“珠三角”地区具有互利、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机制较为完善。

企业家价值取向变量包括道德价值取向与工作成就价值取向。这两个变量选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企业家价值取向——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提供的量表。

道德价值取向。这里的道德价值取向涉及三个选项:(1)做事情要诚实守信;(2)任何时候都不应为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3)心怀感恩更能显示一个人的品行。以此分别探测企业家对“诚信”、“公益”与“感恩”的道德价值取向。此变量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0。

工作成就价值取向。此处工作成就价值取向涉及三个选项:(1)靠知识技能成功的人应受到尊重;(2)最大的快乐是在学习、工作中取得成绩;(3)选择工作主要看能否干一番事业。此变量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6。

以上测项都来源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11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中的中国企业经营者价值取向的现状与特征部分。

团队意识形态包括职业背景、家庭社交背景与区域人文精神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都需要多测项进行测量。

职业背景。此处职业背景主要指基于企业家角色,其他企业家、产品及行业特点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是企业家“干中学”的主要内容[9]。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职业背景有四个方面,分别为:(1)成功企业家的价值标准;(2)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3)产品的复杂程度;(4)行业的工作对象、经营内容等特点。此变量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7。

家庭社交背景。家庭社交背景是企业家的家庭成员及朋友等较密切的社交关系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家庭社交背景包括五个选项:(1)父母兄长的期望;(2)亲戚朋友的经商经历;(3)父母的职业;(4)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状态;(5)家庭成员的社交范围。此变量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1。

区域人文精神。区域人文精神是特定区域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等通过当地居民、当地企业、当地政府的言行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意识形态的影响[10]。包含三个方面:(1)本地居民的思维与行为模式;(2)本地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与经营思想;(3)本地政府的思想观念。此变量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2。

公共意识形态包括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两个变量。

传统文化。根据Milton Rokeach(1973)提出的测量人的价值观的价值量表,刘军进行了企业内个体价值观的调查,以“接受命运”、“尊重传统”与“报恩”为我国传统价值观指标[11]。在此选用三个指标表示文化遗产:(1)尊重权威;(2)接受命运;(3)谦逊。此变量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55。

时代文化。与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传统文化指标相对应,时代文化包括三个内容:(1)独立自主;(2)创新;(3)承担风险。此变量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64。传统文化变量与时代文化变量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较低,都处于中等信度,但仍然可以使用。

企业家人力资本包括技术性人力资本与制度性人力资本两个变量。

技术性人力资本。包括5个方面:(1)精湛的专业知识;(2)擅长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的产品和服务;(3)关注企业的研发和创造性活动;(4)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5)能有效地投入整合企业经营所需的人、财、物资源。此变量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81。

制度性人力资本。企业家制度性人力资本主要表现为企业家与企业外部各种关系打交道的能力,包括5个方面内容:(1)与供销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2)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3)擅长与税收、工商等职能部门打交道;(4)喜欢把握市场机会,当机立断;(5)即使企业遇到市场难题,也能稳步迎难而上。此变量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6。

企业家人力资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明,整体上被测样本企业家技术性人力资本与制度性人力资本的均值大体相当,主要由于企业家对自己某些人力资本评价不高,对有些评价又较高,样本个体间有一定差异。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评分总体上大于中间值,因此企业家对自己的人力资本还是持积极肯定态度。技术性人力资本的最小值为2,说明在技术性人力资本方面,所有企业家都认为自己是有一定能力的。

至此为止,研究的所有9个变量总体上的内在一致性信度比较好。另外,问卷经过探索性试测及反复修改,数据来源的信度也较好。

研究通过表5列出的企业家价值取向、团队意识形态与公共意识形态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讨论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意识形态与企业家人力资本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四、讨论与分析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看,除了传统文化,企业家价值取向中的道德价值取向、工作成就价值取向,团队意识形态中的职业背景、家庭社交背景与区域人文精神,公共意识形态中的时代文化,它们的均值都大于3,表明这些意识形态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作用。相关分析与比较分析对各个假设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一部分假设被接受,一部分被拒绝。人力资本的两个维度技术性人力资本与制度性人力资本在0.01水平显著相关,说明二者内部相关共同构成企业家人力资本。

从企业家价值取向方面看,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但企业家的道德与工作成就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认同性。因此,仅从道德与工作成就价值取向难以衡量企业家价值取向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关系。

从团队意识形态看,职业背景与企业家技术性人力资本存在相关关系,与制度性人力资本不存在相关关系。说明制度性人力资本不受职业背景的限制。相关分析表明,家庭社交背景与企业家技术性、制度性人力资本都存在相关关系,所以,家庭成员及亲戚朋友的意识形态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意识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人文精神与制度性人力资本存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当地居民、企业、政府的思维观念与企业家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密切相关。

从公共意识形态看,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分别与技术性人力资本、制度性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所以,对尊重权威、接受命运、谦逊、独立自主、创新、承担风险的态度与企业家人力资本情况密切相关。

通过以上的讨论与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通过对教育的投资,有助于获取积极的道德与工作成就价值取向。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形成多依赖于教育与培训。因此可以说,学校教育过程对企业家人力资本中的诚信、公益心、感恩等道德价值取向以及学习工作态度、工作成就感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企业家在模仿、借鉴、学习他人经营战略与思想时,在进行自身技术性人力资本投资时,必须要将本企业所处的特定资产规模状态、同等身份地位人的价值观、产品特性、市场特性、行业特性、本企业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等作为考虑的前提。一是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与复杂程度、行业的工作对象、经营内容等特点、成功企业家的价值标准对企业家的影响,还有企业家技术创新能力及投入整合资源进行生产的能力都会因企业的不同资产规模而不同。二是企业家的技术性人力资本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企业家对同等身份地位人的价值观、产品特性、市场特性、行业特性的敏感程度。

第三,政府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公共投资,应着重于以家庭为单位的教育与培训投资。企业家的家庭社交背景与企业家人力资本密切相关,可据此推断,未来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关注与期望,以及家庭社交中独生子女突出地位,都将有利于未来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为未来企业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所以,从孩子的孕育到成长,针对父母亲,政府应提供抚养孩子过程中的咨询、培训等服务,对家庭教育给予一定的引导与保障,推动新一代企业家成长。

第四,增强企业家制度性人力资本能力的关键在于降低企业家与当地居民、企业、政府的交易成本,在于区域人文精神对企业家制度性人力资本的支撑。当地居民合作态度,企业、政府运作规范程度关系到企业家在从事各种交易活动时的预期稳定程度。当然,作为企业家,要想自如地运作于各种关系,必须了解和立足于当地居民、企业、政府的思维观念。

第五,无论是家庭、企业还是政府、社会,应适当摒弃传统文化中接受命运等观念,既不一味谦逊或迷信权威,也要在某些时候适当虚心与遵从权威;应鼓励营造勇于独立自主、创新、承担风险等时代文化的氛围,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

标签:;  ;  ;  ;  

意识形态与企业家人力资本:基于珠江三角洲的调查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