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将加强旅行社行业改革_国旅论文

中国加入WTO将加强旅行社行业改革_国旅论文

“入世”将加大旅行社业改革力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力度论文,旅行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的旅行社业一直是受政府倾力保护的行业,“入世”给旅行社业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旅行社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入世”承诺给旅行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旅游业多年“入世”谈判中,旅行社一直是谈判的重点。就最后谈定的有关旅行社的具体承诺可以看出,“入世”以后,旅行社市场的开放是有条件的逐步到位。从客观角度来看,“入世”对中国的旅行社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国际客源量的增加,但国外旅行社将参与瓜分市场。

“入世”后,随着设立中外合资旅行社和外商独资旅行社条件的放开,将促进外资旅行社对中国市场的拓展。外资旅行社通常都具有自成体系的国际销售网络,有较强的促销能力和较稳定的客源群。随着其对中国市场的拓展,新的利益导向将大大提高这些旅行社经营中国旅游业务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将更多的精力和更强大的促销攻势用于对中国旅游产品的促销,这将促进我国国际客源市场的开发,有利于国际客源总量和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然而,由于这些外资旅行社来自于我国国际入境游客的客源国,在旅游市场上的销售渠道比较短,具有交易费用低的优势,与千里迢迢赶赴异国进行招徕的中国旅行社相比,更容易占有旅游消费市场,因此对中国的旅行社保持在境外市场上的份额具有致命的威胁。而且,2005年以后,随着中国旅行社市场的全面开放,一些独资的外国旅行社有可能与其国家在中国的航空公司、饭店、商场及餐厅形成全面合作,实现入境接待“一条龙”服务,使大量的旅游支出在其合作企业内部循环,形成对其他企业的排斥和部分旅游经营利润的外流。届时,外资旅行社将发挥旅行社的纽带作用,全面瓜分我国旅游业的利益。

2、有利于引进新的旅行社运行机制和企业制度的改革,但也会使部分中资旅行社面临生存危机。

我国的旅行社企业规模比较小,基本保持着作坊式的运作方式。旅行社与协作单位的关系并不密切,在旅游者市场上也没有深入人心。这决定了旅行社在我国旅游市场上的尴尬地位,影响了旅行社的运营效率。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中,作为交通部门的主要分销渠道之一和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媒介之一,旅行社在旅游业中发挥着枢纽作用,具有比较高的运营效率。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旅行社业已经发展了10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战略管理、产品管理和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有很多独到的做法。外国旅行社进入以后,我国的旅行社将与之短兵相接。而我国的旅行社总体上是一个弱势群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一些在原来尚较封闭的市场竞争中惨淡经营的中小旅行社必将很快遭到淘汰。而幸存下来的旅行社势必会引入新的旅行社运营机制。这样做将不仅有利于我国旅行社管理的升级换代,加速我国旅行社业与国际的接轨,而且有助于改变国内的旅游相关部门和旅游者对旅行社的认识,有助于促进旅行社运行效率的提高。

3、加速中资旅行社人才的外流,但有利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旦外资旅行社进入到中国的旅行社市场,旅行社业将出现中资旅行社的业务骨干大量流失到合资或外商独资旅行社的现象。因为合资或独资的旅行社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灵活的运营机制和用人政策,又能提供比较高的薪酬,这些都会对优秀的国内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开放初期人员的流动将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但人才的大量流失必将迫使国内的旅行社改革用人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并最终促使人才的回流。而这个人才外流和回流的过程也将成为旅行社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巨大提高的过程。

4、有利于加速企业制度改革和分工体系的调整。

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制约,多年来国家对旅行社的保护,使旅行社的企业制度没能实施根本性的改革。这种保守的企业制度和落后的经营观念与“入世”以后开放的市场格局显然格格不入。“入世”会促使我国的旅行社更新经营观念,变革其保守的企业制度。外国旅行社的进入将为旅行社的企业制度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型。目前,我国旅行社的经营表现出“小而全”的特点,在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和众多的小企业之间并没有按照旅行社的职能进行行业内分工,而沿用了水平分工的模式。“入世”后参与国际竞争的经常化必然要求旅行社行业分工与国际接轨,同时外国旅行社的进入也会加快我国旅行社业行业分工体系的调整。

二、“入世”后中国旅行社的战略选择

随着我国旅行社市场的逐步开放,旅行社业面临着是被动防守还是主动出击的战略选择。被动防守难免会痛失城池,主动出击则必须先练好内功,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为此,我国旅行社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1、加速旅行社企业制度改革,增强旅行社活力。

目前我国旅行社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旅行社的产权关系不明确。因此,明晰产权关系是我国旅行社进行企业制度改革的核心。我们可以参照国外旅行社的做法,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到对旅行社的改制之中,对大型旅行社实行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对中型和部分小型旅行社实行股份合作制改制,而对于以门市、营业点等形式经营的小型旅行社则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处理,采用多种所有制形式进行改制,使旅行社的控制权和收益权统一,提高经营者经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2、加速旅行社经营和管理体制的调整,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行社的数量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而数量的剧增导致旅行社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旅行社之间的竞争不是通过加强管理和产品开发,各自有针对性地占据细分的旅游市场,而是局限于价格竞争等低水平的竞争方式,致使市场经营秩序混乱,整个行业处于低效益运行之中。

针对这种局面,我们首先要学习外国旅行社比较规范的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以提高我国旅行社内部运行的效率和整体服务的质量。其次,要下大力量加强产品线路的开发,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变低水平的恶性价格竞争为高层次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竞争。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此外,旅行社应加强信息技术及其他现代科技手段在业务运作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运用,以提高旅行社的经营效率,逐步实现规模扩张和规模经济。

3、加速行业分工体系的调整,提高我国旅行社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我国的旅行社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沿袭的是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即按照旅行社所服务的市场的不同划分旅行社。每类旅行社都独立进行产品的开发、销售和接待,各自形成“大而全”或“小而全”的企业结构。资源各异的旅行社都以相似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从而使得大型旅行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而中小旅行社由于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亦十分艰难。

因此,我国旅行社行业分工体系的调整势在必行。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和组合,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制形成网络化。大型旅行社在实现集团化之后,就可以将全部资源集中于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旅游接待三大旅游业务上面,而将销售业务交由数量众多的中小旅行社代理,这无疑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提高总体接待质量。而旅行社行业也由于避免了许多分散的重复劳动和不规模竞争而减少了资源耗费,有利于提高我国旅行社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4、加速行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为市场全面开放后各类旅行社的公平竞争创造有利的环境。

我国目前的行业管理在很多方面还无法可依,这将极大地限制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入WTO后,随着WTO规则的引入,随着合资和外商独资旅行社的进入,我国现有的部分法规和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将受到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加速行业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行业管理要朝着更加公开、公平的方向发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积极培育旅游市场,特别是国内旅游市场上来。其次,要加快旅游立法,提高行业管理的权威和效率。此外,要加强旅游行业协会的功能,建立一个自下而上、体系完善、运作规范的旅行社行业组织。

5、加速旅行社跨国经营的战略进程,逐步实现大规模的国际化经营。

我国在“入世”承诺中所作的关于合资和外资旅行社不得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的约定,为我国旅行社开展跨国经营提供了独占客源市场的垄断优势。虽然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对于这一约定的长期有效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但在近期内这一约定的存在无疑对中资旅行社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借此约定,中资旅行社可以凭借手中的客源,提高在国外市场讨价还价的能力。也可以以客源为资本,参股目的地国或地区的饭店、餐饮、零售和娱乐企业,全面参与瓜分其旅游市场的利益,并在时机成熟时,循着出境游客的足迹,凭借各种现代化的投资和经营手段将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服务提供到游客所到之处,促成旅游消费和旅游利润的回流,提高旅游业的总体收益。

我国旅行社的跨国经营可以采取三步渐进式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的目标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具有现代企业制度和开放型法人治理结构的大型旅行社集团,从而构筑民族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第二个目标就是要在国内旅游市场巩固企业的竞争优势,并结合本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通过低、中级形式的跨国经营活动向国际旅游市场渗透。第三步的发展目标则是在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形成和国内旅游市场地位巩固以后,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跨国经营策略开展大规模的国际化经营,努力使从事跨国经营的旅行社真正成为国际性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标签:;  

中国加入WTO将加强旅行社行业改革_国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