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B超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总结预防措施。方法:择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B超室收治的112例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行以常规B超护理,研究组行以优质B超护理,对两组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1.79%,常规组感染发生率为12.50%,研究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B超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使护理安全隐患得到有效避免,减少感染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B超室;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B超室作为临床重要检测场所之一,该科室不仅人群密集,而且病患多,所以B超室发生交叉性病源感染的概率也比较高,为有效控制B超检测过程中疾病感染率,则需要做好护理工作[1]。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B超室收治的112例患者,分析B超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总结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我院B超室收治的112例患者,所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56例患者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35岁,平均年龄为(51.2±9.2)岁,病程最长为6年,最短为1年,平均病程为(3.3±1.2)年;研究组56例患者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最大为73岁,最小为34岁,平均年龄为(51.3±9.3)岁,病程最长为6年,最短为0.5年,平均病程为(3.4±1.3)年。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常规组行以常规B超护理。研究组行以优质B超护理: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核对受检者信息,如姓名、检查项目等,并提前准备好B超检查需要用到的医疗物品。同时,针对受检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健康教育,以其病历资料为依据进行宣教,加深其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在宣教期间,护理人员应确保受检者理解,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并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告知受检者,使其做好相关准备。②心理护理。在受检者进入检查室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因大部分受检者因不了解自身疾病,因此在检查前通常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对于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尽量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得到减轻、负性情绪得到缓解,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从语言上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以平常心对待检查,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③环境护理。通常情况下,B超室环境也会影响受检者的心理和状态等,因此检查室环境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整个检查在无菌环境下开展,同时护理人员应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调节,使患者舒适感提升。另外,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安慰和关心,配合检查工作,协助患者起卧,准备热水,递送纸巾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1.79%,常规组感染发生率为12.50%,研究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B超室护理中难免会出现安全隐患问题,据临床研究指出,B超室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交叉感染情况。由于B超室作为检测场所之一,患者流动性大,同时在检查期间室内处于封闭状态,难以保证空气流通,加上病患流动频繁,使得在B超室中容易留有病原菌,对之后检查患者造成感染风险,所以B超室感染是B超室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另外,由于B超检查仪器频繁使用,接触多个患者,因此容易发生病原菌感染现象,对周检查患者造成感染风险。②医患沟通缺乏。在检查之前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受检者就检查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指导患者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使患者的检查依从性提升。③B超技术操作水平问题。在B超技术应用期间,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使医疗检查更加有序,不可违规操作,可能会导致医疗事故[2]。
针对B超室中安全隐患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解决:①强化B超室抗感染处理,使病原菌数量减少,护理人员应定期对B超室进行杀毒和灭菌处理,确保室内空气的通畅性,另外需要对上一位受检者可能留有病原菌的用具进行及时更换,并对检查仪器进行灭菌和消毒处理,使感染源从根本上得到消除,同时也使感染途径减少,提高B超室抗感染处理。②在检查之前,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介绍检查具体操作,为其提供心理支持,使患者对检查知识认识缺乏所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同时就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并说明检查部位原因,使患者检查依从性提升,进而保证B超检查准确性[3]。③对B超仪器操作者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熟练掌握B超操作相关知识,并更新B超仪器操作技术,进而提高其操作水平。同时,针对操作者操作水平进行定期考核,针对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以示表扬,使其工作积极性提升,针对考核成绩不佳者给予批判和指导,减少操作失误率,提高检查准确性。
本次研究中,采用优质B超护理的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为1.79%,而采用常规B超护理的常规组感染发生率为12.50%,组间差异明显,由此可见在B超室护理服务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更佳,可以减少感染发生率,使护理安全性提升,同时可以使护理人员工作更加积极,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结语:
在B超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使护理安全隐患得到有效避免,减少感染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朋.B超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以及预防措施[J].母婴世界,2016,01(05):201-202.
[2]季冬梅.B超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22):19,22.
[3]徐湘燕.浅析B超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以及预防措施[J].中国农村卫生,2016,02(04):72-72.
论文作者:陈道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患者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常规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预防措施论文; 发生论文; 病原菌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