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就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人胜的序幕。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所以教师要想使一堂课获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提高自己的导课艺术水平。
关键词:导课;启发性;趣味性;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79-01
什么是导课?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进入新课,也可称为开讲、开课等。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约5分钟左右),但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每个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导课这一教学环节。
1 导课的基本要求
导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成功的导课能象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导课是序幕,它预示着课的高潮.
1.1导课要有针对性,以满足学生听课的需要。授课的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导课形式.教师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自然,才可以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1.2导课要有创造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想办法让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由此及彼,思维活跃。
1.3导课要有新颖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课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千篇一律,要出“奇”招,“出奇制胜”。新颖有趣的导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人人积极参与。
2 导课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2.1开门见山,交代任务。 这是教学中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导课方式。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使师生共同为达到目的而努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交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学生对本节的新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来学习新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GO FOR IT !GRADE SEVEN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这一话题,我在上课时就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Today we’ll talk about prices. First let’s know about some clothes.并出示写有价格的短裤,裙子,袜子,鞋子,毛衣,T恤衫,外套等图片,待学生熟悉后,立马与他们展开对话: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1?
S1: It’s a sweater.T :How much is it,S1?
S1 : It’s 30yuan.
T :What’s that in English,S2?
S2: It’s a T—shirt.
T :How much is it,S2?
S2 : It’s 15yuan.
——
这样通过口头对话,使学生一下子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少走弯路,直奔主题,提高学习效率。
2.2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旧知识联系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法。它是教师在导课时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利用旧知识搭桥过渡,引出新知识。著名教育家巴甫洛夫说过:“认识新问题都是从旧知识发展而来。”在教学Why don’t you get her a?scarf?这一话题时,我首先用学过的表示建议的句型Shall we ——?/Let’s——./Would you like——?/How about——?与学生做PAIRWORK。学生与我对答如流。此时我乘胜追击引出同样能表达建议的句型 Why don’t you——? 并引导学生作出相应的回答。同时还用同义句型Why not——?作替换操练。这样我在温故的同时,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正所谓的“温故而知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新的内容上。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学生也很自然、轻松地接受新的知识。新旧知识联系导课不仅可以将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课文联系起来,也可以将同一单元不同的课联系起来。
3 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对课题的适当解释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把握课文的原貌。比如我在教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这一课时,通过解释课题来导入新课。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subject? It means branch of knowledge studied in a school. Such as English, Chinese,——并在该课题上进行一些拓展,这样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学生不仅明确了课题的含义,也基本了解接下来将要讲述的内容。
4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在导入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课件、语言、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入特定的氛围,深刻体验课文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取知识。
5 设置悬念,提出问题
设疑导课是指教师在导课时设置悬念,产生疑问,引起学生思考的一种导课方式。以疑导课,就是利用课题的“奇”处、“新鲜”处,通过对比等手法,揭示课题。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所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有针对性的导课也可让学生在课开始时进行质疑,根据知识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自己极欲寻求的答案进入课堂,探求新课。
总之,导课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导课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巧妙的课堂导入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环节,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效率。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过: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导课时要积极利用一些现代教学设备,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环节,努力为学生创造引人入胜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李如密著:《教学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论文作者:孟衔绮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课题论文; 新课论文; 这一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