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论文_赵红

浅谈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论文_赵红

四川省泸州市力行路小学校 646000

在新课程实验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中,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在社会激烈竞争的要求下,如何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何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教师责任重大。美术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直观性、愉悦性在教学活动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因此“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这一主题已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尤其对学生的早期教育更具有诱人的魅力。培养创造性、开拓性的人才是社会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美术课程的灵魂

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多样,内容丰富,图像繁多,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大量的客观素材。美术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兴趣高,形成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良好氛围。美术学科的自身特点给了教师广大的探索空间和自由度,所以在美术课上进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是条件优越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把素描、国画、水彩画等作为基础训练课程,注重学生模拟能力的训练,模拟得“逼真”通常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而把工艺课程才作为创作,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新教材中无论哪个领域的课程几乎都会出现以第二人称的口吻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提示条,如“画你所喜欢的图画”、“你所想象的某某”、“你能用什么方法表现”等等。这些鼓励的话语无疑不是在提醒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所以我们要为他们的实践创造最适宜的表现空间和条件,给他们一片天空,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自由创造。

如在《有趣的刮画》这一课中,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同表现方法的绘画作品,并让他们探讨这些画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提供些不同的绘画工具让他们尝试。这时就会有些学生找到了答案,老师及时地肯定并让他把绘画的步骤讲给大家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里不是教师直白地讲知识、学生按部就班地画画,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索,寻找到了答案并通过学生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在这种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也建立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在新的教学观的引导下,不限制学生的才能,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独立思考,表现心中的世界。

二、兴趣是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基础

想象是一种思维方式。美术课程始终离不开想象,兴趣又是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基础,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进行美术创作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无法进行艺术构思;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作。在积极的兴趣指导下把想象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就能使学生概念明确,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审美情操培养的任务,是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如在《我的梦》中,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想象,回忆曾经有过的美好梦想并讲出来,然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这样学生的兴趣提了起来,画好作业后再让学生把作业倒过来或横过去,进行再创作,把已有内容和新的信息重新组合并加以具体化。

再如《剪对称形》一课,我先出示了一张对折已剪好的剪纸,在未打开前,用幻灯投影出来,让学生猜:打开来的时候可能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很快找出了答案。接着利用这一剪纸,让学生总结对称的规律,学生因为在教学中注意到图案的形状,所以就能把对称的规律总结出来。最后学生的作业也是五花八门,各有不同。这种教具的运用,加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作用,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一种情趣,活跃了气氛,使课堂常规教学在愉快的游戏娱乐之中得到了实施。

三、欣赏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影响

在新课程中有些章节或多或少提供了有关主题的名画。我们也应该抓住这块领域大作文章,毕竟这些名画不同程度体现了画家的艺术构思和创作,让学生在大师的引导下发散思维,从而创造出更多更新鲜的作品来。

如在讲授《美丽的植物》时,除介绍画家卢梭外,首先给学生留有自学的空间,让学生对画面进行欣赏,自己观察并把画面看全,不要有一点遗漏,然后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组织全体同学找找画面中出现了几种植物、植物有多少种表现方法、它们都是什么颜色、你最喜欢画面中的哪些植物等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感受是教师讲课的基础,教师的感受不等于学生的感受,所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感受、表现能力也就是在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会了欣赏,并把所得到的形象加上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更有特色的、属于学生自己的形象,这样才达到了欣赏课的目的。

总之,美术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方乐土,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多种多样,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才能的紧箍咒,在近两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清醒的认识。艺术对于人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美术课上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他们成功的喜悦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创造性的人格品质也是可以因我们的教育而逐步形成并加强的。要想把美术课变成学生创造的天堂,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当今的中国急需的是提高全民的创造水平和整体素质而不是艺术家,让我们一起共勉。

论文作者:赵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7月总第1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浅谈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论文_赵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