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视野下台州市小城镇发展研究
——以黄岩区茅畬乡为例
段 霄
【摘 要】 2018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道路。台州市作为沿海较发达城市,乡镇经济发达,但是下辖黄岩区西部乡镇由于地处山区,城乡融合和小城镇发展均落后于周边区域。因此,本文以黄岩区茅畬乡为例,通过分析城乡融合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性,调研茅畲乡的整体概况,以剖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提出茅畬乡小城镇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城乡融合;小城镇发展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于2015年成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台州市以所有制改革、农村经济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使台州开始从以农村小集镇为主体的城乡结构向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化格局转变。2017年,台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369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第3位;城乡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2016年末的1.60倍缩小至2017年的1.47倍。在台州市城乡不断融合的背景下,位于黄岩区西部的茅畬乡,由于地处山区,经济较为薄弱;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短板突出;劳动力大量转移,缺乏乡村振兴人才,造成了当地发展一直受阻,形成了台州市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中的一片“洼地”。因此,通过研究茅畬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探讨城乡融合视野下茅畲乡小城镇发展路径,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城乡融合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性
(一)城乡融合是小城镇发展的目标
城乡融合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及激活农村经济,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及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城乡融合将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产生积极影响。小城镇作为我国城镇体系的基层单元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细成部分,与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城镇化进程,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部分服从整体的方法论要求,小城镇必然要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把推动城乡融合作为其发展的主线。如今,以促进城乡融合为着力点,建设符合城镇化整体战略的新型小城镇是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二)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切入点
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影响城乡融合的因素还有很多。小城镇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与纽带,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在促进城镇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及推动城乡融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小城镇,既接近原料产地,又联系城乡市场。相比大中城市,小城镇具有“一根扁担挑两头”的独特功能与地域优势,同时,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可以吸引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大、中城市的人口压力,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所以,以小城镇为切入点,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这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最佳选择和切入点
(三)城乡融合视野下小城镇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为中高速增长阶段,如何继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问题。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城市人口膨胀与环境污染、“三农问题"等问题突出,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关乎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城乡融合的实现。小城镇的发展可疏散城市人口、扩大城乡互动交流,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小城镇发展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城镇发展是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难题的有效方法,是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的客观、必要抓手。
(1)物流企业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对应每一个实货盘在选择相应的承运运输时,向几家入围运输公司同时进行选择,经过初选淘汰和中选几家对比,最后各项性价比优异者成为最终的承包商。这种类似的方法可以为物流企业构建最优管控体系。
二、黄岩区茅畲乡概况
相比周边小城镇,茅畲乡在自然环境和生态宜居方面更具特色和优势,因此茅畲乡小城镇建设规划应以“秀”和“特”两方面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别具一格和独特风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红色文化特色,依托“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的建设理念,在基础设施规划中重点强调和提升美丽乡村、天然氧吧、高山生态、红色人文、传统建筑、特色产业等建设项目。全面优化黄岩西部山区区位条件。重点推进黄岩西部连接仙居朱溪和温州永嘉的两条一级公路建设,实现与周边地区交通的互联互通;深入推进西部“八字成环、四纵四横六线”建设,加快形成“环线带网”的美丽公路新格局;加快推进现有农村公路等级提升和“断头路”改造,优化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模式,通过新增公交线路、延伸线路和出租车巡游等方式,解决茅畲乡村居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强化茅畲乡“五水共治”力度。通过营造人人参与的宣传氛围,向群众宣传“五水共治”“六不、六要”行为守则,加强茅畲乡村民的环保意识,发动村民一同保护水环境,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同时,乡政府全面落实河长责任制,通过开展河道巡河工作,掌握水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完善河道保洁机制,落实河长APP制度,强化督查力度,对全乡48条溪流进行不定期检查,进一步提升乡域水质。
表1 茅畲乡下辖行政村概况
(一)农业条件
2017年全乡农业总产值21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63元。全乡粮食播种面积6267亩,经济作物面积4511亩。以板栗、水蜜桃、黑子李、花卉、美国提子、笋竹两用林等为主的八大效益基地发展态势良好。茅畲乡素有“西瓜种植专业乡”之称,全乡每年有6000多名瓜农外出承包土地种西瓜。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茅畲着力打造了一批集产业、特色与发展动能兼具的景区村庄,有山卡“红色村”、茅畲洋“休闲村”、西边“西瓜产业村”、下街“省级传统村落”和浦洋“训练基地村”。
(二)工业条件
平面4参数转换属于两维坐标转换,对于三维坐标,需将坐标通过高斯投影变换得到平面坐标再计算转换参数[9]。
茅畲乡地处黄岩西部山区,经济较为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短板尤为突出。主城区通往乡村的干线公路密度和等级偏低。茅畲乡对外出行主要依靠公交线路,但是目前茅畬乡政府出行到黄岩城区仅有两条公交线路能够直达,下辖行政村依靠单一的乡镇公交多次转车才能到达城区,一方面不便于城乡有效融合,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外来游客的吸引造成了极大的滞缓。并且茅畬与周边仙居县、永嘉县等地的交通仍处于“断头”状态,难以有效联通。同时,茅畬乡排污等基础设施落后,雨污串管、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虽然经过“五水共治”后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没未整治彻底,影响“美丽乡村”的建设。茅畲乡流通设施建设也亟待提升,下辖村的流通设施主要以传统集市、小型便利店为主,缺乏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
(三)第三产业
近年来,茅畲乡利用原生态山地资源、历史古迹打造了精品旅游线。截至2019年年初,已集合开发出亲子农场、精品酒店、文化公园等各个不同区块的特色旅游项目。
三、茅畲乡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8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分组比较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缺乏主导产业支持
而那一个下午,老婆足足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几乎把手机都打热了,我甚至感觉老婆似乎要把后半生所有的电话都在那个下午打完。值得庆幸的是,几乎所有接到电话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支持我做气管镜。尤其是我父亲,当即便决定乘坐当晚列车赶往哈尔滨。老婆也有此意,可惜的是,明天上午就要做手术,只怕父亲赶不上我手术了。
茅畬乡经济基础薄弱,加之由于交通区位、思想观念等因素,当地依然以传统农产品种植及农副产品粗加工为主,缺乏特色主导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支撑城乡融合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系统。同时,茅畲乡自然风光秀丽,区域内坐落有中共黄岩县委旧址、明清古村落建筑群,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虽然在近几年的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中,已开发了一批特色旅游线路,但是普遍景点、线路规模偏小、布局零散,同质化现象严重,从而导致缺乏特色产品,旅游业态不够丰富。
(三)乡村振兴人才匮乏
农村税费改革后,小城镇的财源建设主要靠招商引资、争资引资及土地财政。茅畬乡位于黄岩西部山区,由于区域劣势,导致招商引资难,招商项目落户难;并且茅畲乡多山地,土地资源和建设用地有限,社会资本参与到当地的热情不高。因此缺乏产业转型升级相关资本支撑,难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2017年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16.86%。其中规模以上产值0.74亿元,同比增长596.9%。工业性投入1350万元,同比增长92.8%。已基本形成以木制工艺加工为骨干,有塑料、包装、服装、农肥等行业的产业格局。
(四)资本投入有待加强
茅畬乡劳动力以外出种植西瓜为主,大批青壮劳动力转移到外地,本地劳动力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导致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制约了当地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等因素,茅畲乡难以吸引外来相关乡村振兴人才。目前茅畬乡发展中亟需三类人才:一是缺乏农产品设计加工及营销人才;二是文化、产品、项目、传统习俗传承等创新创意人才; 三是专业项目运作人员,目前茅畲乡从事项目运作的人员较少,且多数人员对当地小城镇发展项目无整体概念、规划,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发展的整体推进。
四、茅畲乡小城镇发展路径
(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茅畲乡位于台州市黄岩区西南,东连沙埠镇,西接平田乡,北邻北洋镇,南与乐清县接壤。乡政府设在西边村,距离黄岩城区22公里,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茅畲乡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山林覆盖率为72.9%,全乡产业发展以农业种植为主,木制工艺加工为辅。同时,中共黄岩县委旧址位于茅畲小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原中共黄岩县委机关所在地,台州市、黄岩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乡下辖14个行政村,概况如表1所示。
The first snow sounds violent, much rain and hail in summer.
(二)挖掘特色,培育优势产业
作为小城镇,特色、优势产业是促使其整体快速发展的驱动力,更是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挖掘茅畲特色,培育优势产业。茅畲乡最具特色的资源是“自然生态”和“红色历史”,当地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山林覆盖率为72.9%,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自然环境宜人。加之在近几年的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中,已开发出了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因此可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典型的高山地势和已开发线路,发展具备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种植业,形成以“花卉、高山茶叶、反季节蔬菜”为三大特色的农产品产业群;在推进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同时,利用区域优势,以茶叶制作为抓手,打造农产品深加工行业;依托前两项产业发展,推出以“游茶园、赏山花”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和周边加工产品的销售量,更能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抗战时期,作为中共黄岩县委机关所在地,茅畲一时成为黄岩的“延安”,茅畬小学也被誉为“革命小红校”,目前是台州市、黄岩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要立足于这些优势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观光线路,不断进行业态升级转型,同时注重延伸发展第三产业,以此推动茅畬乡的发展。
(三)创新人才机制
小城镇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要不断创新人才机制,为茅畲乡可持续发展集聚人才。首先,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上级政府要进一步重视茅畲乡的建设,构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其次,建立长效培训机制,进一步拓展乡村生态系统、乡村产业提升、全域旅游发展等培训内容,打造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干部队伍,培育一批新型农民,助力农民身份的转换,以适应茅畲乡业态、产业的转换升级;同时,出台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最后,要加快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全面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充分发挥现有的同济大学—黄岩乡村振兴学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作用,借助大学“智库”力量,构建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
(四)完善机制体制,增强资本热情
1.完善土地流转机制。2014—2016 年,针对土地流转与“三权分置”,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相关意见,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茅畲乡现有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需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土地流转评价体系,并构建相应的土地纠纷调解制度,既能使当地农民放心出让土地经营权,又保障外来资本大胆流入茅畬,从而推动茅畲乡的小城镇发展建设。
2.完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茅畲乡的品牌经营。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特别是独具特色的品牌,既可以提升小城镇内在价值,又能强化当地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从而吸引外生资本的流入,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因此,茅畲乡要找准品牌定位,强化品牌开发、发力品牌营销,让茅畬品牌深入人心。例如,通过品牌的打造,使人们只要提到花卉、高山茶,就自然而然想到茅畲乡;只要提到红色之旅,就想到茅畬小学。二是茅畲乡的资产经营。只有树立资产经营理念,才能发挥资产的作用,实现投入与收益的对等性,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茅畲乡的资产可以分为有形资产( 如山地、基础设施等)和无形资产( 如品牌、红色文化等),在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同参与下,统筹制定全乡中长期资产经营规划,以盘活当地资产,增加内生资本的可能性。同时随着资产经营的顺利铺开,必定加大对外生资本的吸引力,激发外来投资热情。
五、小结
本文通过探究城乡融合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性,调研茅畲乡下辖14个行政村及全乡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现状。剖析出茅畲乡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四类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特色主导产业支持、乡村振兴人才匮乏、资本投入有待加强。并有针对性地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挖掘特色,培育优势产业、创新人才机制、完善机制体制,增强资本热情四个方面提出茅畲乡小城镇发展的策略。在新时期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台州市和黄岩区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多维度、全方位布局,尽快实现茅畲乡的科学、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华.新时期我国小城镇健康发展之路探索[J].科技智囊,2008(4).
[2]朱进.小城镇绿地规划研究一以航头镇为例[J].上海交大学报,2016(12).
[3]姜建斌.我国居民收入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4]郜静.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探析[J].河南农业大学,2007(3).
[5]姜长云.当前小城镇发展的状况与对策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12(3).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台州 318020)
作者简介: 段霄(1991—),男,浙江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经济。
标签:城乡融合论文; 小城镇发展论文;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