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51006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从中随机挑选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其余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经过相同的治疗阶段后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与观察组相比均明显较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疼痛评分与观察组相比均明显较高,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切除术;腹腔镜;护理;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习惯与以前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了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结直肠肿瘤在消化内科比较常见,需采用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情况直接影响了手术效果[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实证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从中随机挑选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其余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所选病例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予以支持的态度。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32-8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7.33±1.36)岁,肿瘤直径在2-13cm之间,肿瘤直径均值为(6.06±0.26)cm;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30-83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7.41±1.18)岁,肿瘤直径在3-13cm之间,肿瘤直径均值为(6.02±0.23)cm。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没有较大的区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一手资料,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身体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为患者指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消除术前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2]:同时,根据患者的学历水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具体流程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②术中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主治医生,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将病房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患者的体温过低,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③术后护理[2]。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保证患者每天合理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摄入量,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3]。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应用IBM 公司 SPSS19.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时,表明2组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实证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相对较短,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2.2对比两组的术后情况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实证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评分相对较高,焦虑、抑郁、疼痛评分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二。
3讨论
结直肠肿瘤的发生与饮食、生活环境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1]。结直肠肿瘤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良性肿瘤,配合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另一种是恶性肿瘤,病情较为严重,治疗难度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4]。临床中主要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治疗,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会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综合护理干预包括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三方面的内容,保为整个手术做了良好的保障,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手术效果,是一种全面的、优质的护理服务[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87.13±15.15)min、(218.73±19.67)min,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65.03±4.13)h、(70.36±5.58)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7.34±17.33)ml、(164.36±20.57)ml,两组的手术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术后情况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较好的调节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了患者对手术与疾病的认知度,术后加强饮食护理与术后锻炼,很好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5]。
综上所述,加强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尹世萍,孙晓燕,史冬云.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241-242.
[2]黄华东.手术室综合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9):167-168.
[3]张玲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效果评价[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06):927-929.
[4]徐海亚,蔡立春,周演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10):1265-1268.
[5]邱丽娜.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1):87-88+91.
论文作者:龚丽珍 葛泳兰 孙博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患者论文; 直肠论文; 肿瘤论文; 腹腔论文; 手术论文; 切除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