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如何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快乐的情境中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所谓故事情境,就是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由生活、童话或神话中选出的有浓郁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受到强烈刺激,各种感官得以调动,激发学习动机。比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在新知的导入中讲了一个“猪八戒分桃”的故事:悟空摘桃回来,只给了猪八戒1个,给了唐僧8个,沙僧5个,自己留下了6个。猪八戒一下子就急了,嚷着说自己1个不够吃,唐僧叫悟空重分一下,悟空不愿意。唐僧只好叫猪八戒分,要求每人一样多,可猪八戒一时想不出来怎样分……这时我问学生:“谁能帮助猪八戒分一下桃子呢?”此时课堂静下来,大家都感到新奇而陷入深思。我及时出示课题并说明:“等大家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能帮猪八戒很快算出了。”这样就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激发了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有新意、有趣味、有一定具体物象的“疑”境,造成一种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不协调”,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不直接出示书中的例题,而是在黑板上写上1、10、100三个数,并提问:同学们,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
生:加上单位名称。1米=10分米=100厘米。……
接着问:有谁能把1米=10分米=100厘米改成以“米”为单位的等式呢?
生:0.1米= 0. 10米=0.100米
再接着问:看到这个等式中的三个数,你有什么发现?把学生的思考引到观察小数末尾的“0”上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归纳小数的性质。
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悬念,课堂上必然会聚精会神地跟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答案。
三、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参与学习
多媒体一直以其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受到学生的欢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编制一些动态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快乐地参与学习。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教师在新课伊始创设这样的情境: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让学生边看边猜。当气氛达到高潮,老师输入一个字母a,魔盒卡住了,“你能帮它解决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输入a+10”,魔盒终于露出了笑脸。这种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有说不出的快乐!原来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
这里“魔盒”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呈现出积极主动的思考状态。当然,“魔盒”只是个道具,而这一情境的创设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认知难点:输入a,输出的数就是a+10,加工的关系式是a+10。可见,教师选择“魔盒”这一情境,能很顺利地让学生接受这种类型的代数思维方式,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在“魔盒”的带领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四、创设悬念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答如流。学生们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 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 ”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新知的探求过程。
五、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通过数学游戏活动,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而且可以达到寓教育为乐的目的。
皮亚杰认为,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会加速或阻碍认知发展,而对主体的认知发展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在能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特别是儿童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他们分享一些观念,并获得新的认识。我们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为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例如:教《可能性》时,创设摸球游戏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小组内摸球,把每次的结果作好记录,然后把球放回再摸,最后进行统计摸到什么颜色球的次数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摸球游戏中,去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在游戏中,学生之间互教和相互影响,彼此交流看法,不断了解同伴的观点,由于在同一认知水平上的同伴比成人更能够促进小学生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创设出与新知密切相关的有效情境,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一直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体验数学知识的神奇与学习数学的价值。
论文作者:陈友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的是论文; 魔盒论文; 老师论文; 数学论文; 认知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