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55例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给予精神科基础护理,预见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安全护理质量。结果:预见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同时预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安全护理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
前言:精神科患者大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以及思维障碍等问题。精神科疾病多发于青壮年时期,并且分别间歇性发作以及持续性进展两种,最终会慢慢转变为慢性化。精神科疾病具有突出的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征,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与影响下,会诱发患者出现自杀、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等一系列具有危险性的行为,并伴随不同程度的语言异常、性格异常或者性格异常等[1]。为了有效提升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有学者提出使用预见性护理的方式。本文就此展开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择55例精神科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预见组(n=30)包括17例男性和13例女性;年龄22~44岁,平均(30.00±3.20)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及以上8例。常规组(n=25)包括15例男性和10例女性;年龄20~44岁,平均(30.12±3.11)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以上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给予精神科基础护理,包括在患者疾病发作时,为了避免出现走失、自伤以及自伤等行为,要求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并且详细记录患者的反应,将结果告知主管医生。
预见性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预见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几部分成员组成,结合患者病情进展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方案。并由组长监督护理实施过程,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定期落实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通常情况下,每个月展开1次技能培训和考核。(2)心理干预。考虑到精神科疾病患者在病发后,往往会带着一定程度的攻击性行为。对此,在住院期间,要求护理人员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恐慌或者紧张等异常情绪,需要及时给予疏导。与患者家属联合,陪伴患者陪伴和劝慰,禁止与患者争辩。在患者病情好转后,需要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保证沟通语言的温和和热情,让患者可以感受到安全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避免对患者产生刺激。(3)饮食干预。精神科患者发病后,一般无法正常进食,部分患者存在打翻食盘等不配合的行为。对此,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针对性的营养套餐,保证患者每日的膳食营养的摄入,进而有效预防由营养缺乏性导致的病情进一步发展。(4)落实基础性的安全管理。全面检查病房以及周边环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患者入院前,需要确定患者是否携带刀具等具有杀伤力的物品。做好定时的查房与监控工作,避免患者走失或者逃跑。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自制问卷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3.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任务。P<0.05,提示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
预见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4.00%(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预见组护理满意度(92.00±2.21)分,高于常规组的(80.23±2.35)分(P<0.05)。
3讨论
精神科患者普遍存在着走失、自杀、自伤、攻击他人等倾向,疾病具有显著的复杂性特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护理工作的开展难度。从精神科疾病护理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常规的护理模式大多存在着缺乏针对性风险预防的问题,导致常常会出现风险事件,威胁患者以及其他的健康。而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疾病特征、性格特征以及发病规律等信息,对于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2]。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的预见组,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4.00%(P<0.05)。这一结果提示,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同时,在护理满意度方面,预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00±2.21)分,高于常规组的(80.23±2.35)分(P<0.05)。由此可以看出,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需要强化护患沟通,通过有效沟通来达到安抚患者情绪的目的,并且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内心感受,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发病规律等实际情况,全面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降低精神科患者疾病风险,同时促进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在加深对预见性护理模式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广泛应用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春玉.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5):5061-5062.
[2]李莉萍,李芸.预见性护理对提高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1):13955.
论文作者:张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患者论文; 预见性论文; 精神科论文; 常规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风险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