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旅游文化的新热点_李白论文

浙东旅游文化的新热点_李白论文

浙东旅游文化的新热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东论文,热点论文,旅游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杭州出发,过钱塘江,沿古代浙东运河,经萧山、绍兴到曹娥江,一路堤桥随波,扁舟时见,领略到诗人李白“荷花镜里香”的意境。从曹娥江向北,会稽、四明两山对峙,中间一条清澈如练的溪流,由南向北汇入东海,它便是发源于天台山的剡溪。公路依山傍水,我们溯溪而上,至三界镇,两山束岸,峭壁悬天,这便是李白“扪涉穷禹凿”的禹凿,山水诗人谢灵运曾在这里建有“始宁”别墅。他描写的“拂青林而激波,挥白沙而生涟”的剡溪景色,依然如故。在“淝水之战”中担任前锋都督的谢玄,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先辈均葬在这里。溪的对面,是指挥“淝水之战”的东晋大臣谢安的故居东山。不远处,有东汉思想家、文学理论家王充之墓。

过三界镇向北行约数公里,进入嵊州新昌盘地,豁然开朗。在嵊州城关东有大书法家王羲之墓。旧时嵊州城南门,叫“望仙门”,意思是向南望仙境。果然,我们行不多久,便见青山巍如屏障,绿水萦回而过,有一山城屹立,那就是如今新昌县的城关镇。高达16米的“江南第一石窟大佛”新昌大佛寺近在咫尺。还有状如各种飞禽走兽、仙人佛祖的石林,与大佛寺组成了一个风景名胜区。距城关镇不远,有“穿岩十九峰”,峰峰壁立,剡溪支流围绕其间。有李白诗中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道家第十六福地天姥山和道家第十五洞天沃洲山,夹溪耸立。自晋代永嘉之乱,五马过江,多少雅士高僧,萃集于此。唐代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焉!”佛教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竺道潜、支道林等十八位高僧和对士族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王羲之等十八名士曾在此盛会,历史上曾传为佳话。

在新昌县与天台县交界处有象鼻山。唐代孟浩然“遥见石梁横”的诗句,就是在这里写的。过象鼻山就是剡溪源头、著名的“石梁飞瀑”景区。“石梁飞瀑”,因有一块长二丈的横空巨石,架于两山之间,巨石下千寻瀑布,穿岩飞过而名。李白“侧足履半月”和白居易的“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是对石梁与飞瀑的生动描述。

据唐文学研究专家的统计,在这块不大的风景区里,至少有340位唐代诗人在这里走过。如以《唐才子传》所收的278位诗人计,到过这里的诗人就占其总数的63%。他们当中有“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卢照邻、王勃和杨炯;有“中唐三俊”的元稹、李绅、李德裕;有“晚唐三罗”的罗隐、罗邺、罗虬;有“饮中八仙”的贺之章、崔宗之;有“芳林十哲”的许棠、任涛、张宾、张乔、喻坦之、郑谷等。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双子星座”的李白与杜甫,与浙东山水 更其情深意密;李白四入浙江,三入越中,两上天台山,去世前一年,他还想再度剡中;杜甫20岁就入浙东,游冶忘归达四年多,晚年流寓四川,还留恋归游,说“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可见浙东在唐代诗人的心中有何等的魅力!

标签:;  ;  

浙东旅游文化的新热点_李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