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543.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68-01
Hunt-Hess分级III-IV级的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由于患者出血速度快且出血量大迅速出现高颅压,易导致脑积水或因高颅压致颅内大小静脉引流不通畅继而加重颅压升高,患者存在明显的意识障碍,该病发病十分凶险,疾病的致残率、死亡率都较高。血管内介入栓塞是近些年来新兴的微创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对于早期急诊病人适用。术后患者遗留后遗症较轻,在应用过程中却发现即便是无明显后遗症患者仍会发生卒中后抑郁。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采用介入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结合开颅去骨瓣减压治疗Hunt-Hess分级III-IV级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7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以全脑血管造影DSA、CTA、MRA检查证实为前循环囊状脑动脉瘤,患者性别比例男35例,女37例,年龄36~87 岁,平均年龄55.26±19.32岁。患者既往有高血压64例,其中16例遗留明显的意识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等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手术中行支架(Enterprise Cordis公司 Solitier Ev3公司)辅助的5例,球囊(Hyperform;Hyperglide;Ev3公司)辅助的1例,双导管技术11例,单纯介入栓塞4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段31例,前交通动脉26例,脉络膜前动脉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5例,大脑中动脉1例,大脑前动脉6例。
1.2 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证实存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三天之内完成CTA,MRA,并在DSA机监视下行脑血管造影并行成像。证实存在前循环囊状脑动脉瘤,确定其部位,方向及个数。然后进行科室学术讨论后,选择头颅CT显示脑沟回浅,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较大,颅压较高,Hunt-Hess分级III-IV级的患者入组。我们采用在超生或DSA机下,首先介入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后开颅去骨瓣减压,采用人工硬脑膜减张缝合硬脑膜降低颅内压的方法。若是宽颈动脉瘤(颈体比大于1:1),我们考虑采用双导管技术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需术前4小时胃管内注入拜阿司匹林300mg、 氯吡格雷300mg),对于颈体比为1:1的或周边有血管需要保护的,采用球囊保护,保证顺利完成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1.3 疗效判定:1月后按照患者生活能力情况分组,所有指标满分100分,大于60分表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仅留有轻微障碍;41-60分表示生活存在一定的障碍,中毒障碍;小于41分代表生活大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重度障碍。将患者按照轻、中、重度分成三组,观察三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自评得分的差异,推测患者卒中后抑郁与术后功能恢复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计数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栓塞成功率。行χ2 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72例患者1月后对照抑郁及焦虑情况,轻中度组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组与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国内外研究证实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即和患者本身脑卒中所导致的重要生理功能、病变部位导致的对情感活动有调控作用的某些中枢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不足,相关,也与患者既往的性格、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尚无统一认识,故国内外关于其发病率的报道也不尽相同。国内2011年一项报道称轻度卒中后抑郁患病率21-34%,中重度PSD患者病率17-27%,国外研究卒中后抑郁患者达到50%以上。卒中后抑郁不仅仅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康复效果均有明显影响,更可怕的是患者一旦出现卒中后抑郁,自杀倾向显著增加,对患者及家属、社会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卒中后抑郁的预防和治疗意义远远超出已于本身。
介入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能力,很多患者甚至无明显的后遗症,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卒中后抑郁。故在治疗时仍需警惕卒中后抑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22.
[2] 白树新, 王德斌, 李产玉, 等.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J]. 河北医药, 2013(2): 230-231.
[3] Loubinoux I, Kronenberg G, Endres M, et al. Post-stroke depression: mechanisms, translation and therapy [J]. J Cell Mol Med, 2012, 16(9): 1961-1969.
[4] 刘丽新, 王 坤, 刘昌灵, 等. 意象对话技术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13): 21-22
[5] 余泽,马廉亭,杨铭,等.电解铂金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并发症原因及防治[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1):6-8
作者简介:
李玉钢,男,48岁,涞水县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电话13930282008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泰安路90号
论文作者:李玉钢,任志远,刘红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患者论文; 动脉瘤论文; 抑郁论文; 栓塞论文; 卒中论文; 涞水县论文; 动脉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