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213002
摘要:目的 探索中医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指南进行西医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薏苡红藤附酱汤加减口服。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薏苡红藤附酱汤加减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效果比单纯应用抗生素效果好。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薏苡红藤附酱汤加减
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化脓、坏疽、穿孔后延误治疗,由大网膜下移至右下腹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的右下腹腔脓肿。病人在本院住院期间,由于已经错过最佳手术时期而常常采用保守治疗,我院使用薏苡红藤附酱汤加减效果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病人为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普外科住院病人,均符合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1]。根据是否应用薏苡红藤附酱汤加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7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8岁。病人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腹痛及右下腹包块,其中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症状者41例,直接右下腹痛者19例,体温38.0℃~39.0℃者42例,39.0℃以上者18例,脓肿最大者8.5cm×6.1cm,最小者3cm×2cm,白细胞计数正常者1例,(10.0~20.0)×109L者51例,20×109L以上者2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按指南使用抗生素加薏苡红藤附酱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
治疗组如下:
主方:薏苡30g,红藤30g,附子6g,败酱草30g。疼痛较甚加乳香10g,没药10g,川楝子3g,赤芍10g,玄胡10g;发热加金银花10g连翘10g蒲公英30g;脘腹胀满加厚朴10g,枳实10g,青皮5g;恢复期加黄芪30g,当归10g,猫爪草10g,荔枝核10g。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阑尾周围脓肿,是由急慢性阑尾炎转归而成,其发病机制多因湿热蕴结,气血瘀滞,毒瘀相搏,日久溃脓,故临床表现肿块局限,皮色正常,按之稍痛,反跳痛甚,为邪实正虚之证。方中君用生薏苡仁破毒消脓,健脾利湿止泻;臣用败酱草辛苦微寒,清热解毒、消痈祛瘀活血止痛;红藤清热中化瘀,佐用附子,意在振奋阳气,散结排脓,此为仲景本方之眼,且附子剂量的轻重,取决于寒伤阳气之轻重。是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汤进一步应用。
对照组 针对肠道细菌以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为主,选用头孢曲松2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q12h,再加奥硝唑100ml静脉滴注,qd。两组总疗程均为7天。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1]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痊愈:经非手术治疗后,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右下腹局部压痛,反跳痛消失,右下腹或近髂窝处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好转:自觉症状和体征程度减轻。无效:右下腹腔脓肿及包块范围扩大并出现明显波动感,血象明显增高,高热不退,全身状况衰竭。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患者中治愈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疗组30例患者中治愈1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一:
注:p<0.05
3 讨论
阑尾周围脓肿属祖国医学“肠痈”范畴,本病是由于暴食暴饮、寒暑不节、饱食后负重疾走等原因,致湿热瘀血壅滞于肠间而成痈肿。证见右少腹疼痛、压痛、或按之肿硬、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本方是经方的现代运用,在外科保守治疗中,中医药治疗还有很强的活力,能够明显减轻病人痛苦,但在治疗过程中仍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病情发展迅速,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应及时手术治疗[2]。
参考文献:
[1]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总判定(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32.
[2]刘凤波,陈林清.双元汤治疗阑尾周围脓肿6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4,32(4):45-46.
论文作者:蒋婷婷,陈益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6
标签:脓肿论文; 红藤论文; 阑尾论文; 薏苡论文; 下腹论文; 对照组论文; 附子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