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云港德晖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500;
2 连云港中平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500
摘要: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为主的国际建筑行业竞争愈演愈烈。虽然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与世界先进建筑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匮乏,可靠性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高性能建筑材料产品产出较少,部分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依然被发达国家垄断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建筑工业化进程。装配式建筑是以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纽带和载体,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量投入使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发展;应用措施
建筑行业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起重要影响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一方面,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GDP的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高资源消耗、低劳动生产率、少技术创新、多质量缺陷、建设生产周期长等问题。为了优化建筑行业产业结构、加强技术研究、推进建筑节能减排,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我国近年来通过加大扶持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建造来达到实现建筑工业化的目的。
1 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情况
与国外成熟的装配式技术及产业链相比较,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较为坎坷。50年代,我国建筑业开始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使用预制构件,但此时预制构件的作业生产仍然被划为施工企业的一部分。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在政府的大力提倡下,生产大型构件的混凝土大板厂、框架轻板厂发展迅速,装配式建筑迎来了发展的高潮。80年代中期,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达到顶峰,但由于管理不到位,预制构件场泛滥、产能过剩、“三无”构件充斥市场,并且装配式建筑是否具有合格的抗震性能也是当时备受争议的问题,导致装配式建筑逐渐退出我国建筑业的历史舞台。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因其建造速度快、材料节能环保、劳动力利用率高、强度高、自重轻、隔热性能好等优点再次受到青睐。一些高瞻远瞩的建筑企业如万科、远大住工、宝业集团、三一重工等,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技术进行科研研发及生产,在各地进行装配式建筑的试点建设,先后取得一些成就。积累宝贵经验。
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造成本
我国目前市场对于预制混凝土的构件使用越来越少,所以这一构建并没有实现大量的生产,所以这一生产的费用使用情况就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对于预制构件的生产有需要交纳 17%的增值税,这一税率比建筑业的其他项目都要高。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不能与传统的现浇工艺的成本进行竞争。除此之外对于装配式的结构而言,生产的过程中还会产生额外的构件节点,造成成本增加、运输费用增加等等,对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和机械设备要求也会更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模数化、标准化与多样性
装配式的建筑需要完成模数化、标准化的管理,从而有利于预制构件的加工生产和施工成本的减少,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都可以更好的安排与管理。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模数化、标准化的实现,在民用建筑中就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加强研究的力度和各项投入。在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推广中,一定要注意模数化和标准化的工作,同时也要注意标准和多样化发展的关系,不能为了达到标准化的要求而使工程变得没有特点,因为建筑并不是生产的商品,而是一项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艺术作品。不能只为满足建筑的发展而忽略了多样性的变化。也不能为了多样性的变化而忽略国家的标准化要求。
3 完善装配式建筑的优化和发展
3.1 采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
装配式建筑的整个建造过程需要多个企业协同工作,如设计单位、预制构件生产单位、施工单位、装饰装修单位等等,而这些企业之间针对信息、知识、技术、人才和资金等企业构成要素存在着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如图1所示),如何合理管理各企业协同工作建造装配式建筑是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需要在工厂提前加工完成,这就需要标准化、规范化的建筑构件。而BIM技术可以根据建筑大数据设计标准的预制构件,而且工厂生产标准化构件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由于BIM技术利用大数据,基于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将工程项目实现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所以“物联网+BIM技术+各企业协同创新+政务服务”会对工程项目从设计→预制构件生产→施工现场装配→装饰装修→运营维护整个建筑建造过程起到快速、高效、可靠、高质量的建造效果。
3.2 加快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建设
装配式建筑的产业链建设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统筹考虑装配式建筑的各个生产环节,如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推行一体化的集成设计,推广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的设计方式,强调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进行设计模拟,实现全专业与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建造特点,重点解决以往单单强调结构单专业,参与施工各专业间的衔接较差,重结构、轻建筑、轻机电设计等问题。并且应推动预制构件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确保产品质量。建立属于我国的预制件产品目录,同一收录符合要求的不同生产单位的预制构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制件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归类,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个性化的要求。
3.3 提高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已经是行业发展的趋势,高等院校应顺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研究产业结构,统筹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人才需求,结合实际工程实践,并利用好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建筑”的模式培养人才。政府、学校、企业应多方联动,合力推动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人才的培养。①针对师资进行培训,可由学校、企业联合培训师资,产教互动,定期培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还可以聘请工程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客座教授不定期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应统筹安排校内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企业实际生产操作、顶岗实习等教学资源,构建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际操作的培养,为企业输送一线技术人员。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该种建筑方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为建筑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玉.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建筑知识,2017,(11):1.
[2]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07):114-115.
[3]林楠.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5,(20):35+37.
论文作者:赵凯1,朱林林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建筑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我国论文; 构件论文; 技术论文; 连云港论文; 企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