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又被称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是脑组织损伤疾病的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引起,是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在脑卒中疾病中占据总数的60%-70%,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较多,由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导致,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脑卒中的治疗原则
(一)手术治疗
起搏器是治疗脑卒中较好的方式,脑起搏器,也被称为脑深部电刺激术,神经元之所以过度兴奋,是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引起的,将电极植入到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中,通过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神经元的电冲动。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能够在脑起搏器的作用下受到抑制,脑起搏器将紊乱的神经细胞进行整合,修复缺氧受损的神经细胞,激活和唤醒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另外还有研究发现,神经细胞能够在磁场作用下再生,促进人类寿命延长。
(二)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和康复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运动疗法主要用于偏瘫患者恢复运动功能,通过“一对一”的治疗手法,也就是一个康复治疗师对应一个患者,以中枢神经发育学原理为依据,在易化和促通技术的作用下,促进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对异常运动和反射产生抑制,通过运动器械的配合作用,帮助患者恢复其运动能力;其中作业疗法是针对上肢进行的康复治疗,目的是通过作业疗法恢复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治疗内容包括针对上肢运动能力和协调性、手的精细活动等;物理治疗主要用于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肌肉问题和循环问题,例如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以及其它相应的理疗等;言语治疗能够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言语沟通能力,主要针对言语功能障碍的患者人群;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人群,给予其适当的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康复工程通过对患者的偏瘫肢体配置相应的矫形支具,来达到防止患者肢体变形的目的,并且在日常恢复和生活中,辅助患者进行功能活动;康复护理重在能够预防患者呼吸道、泌尿道以及胃肠道发生并发症,例如处于发病早期或卧床期患者的肢体功能摆放,以及患者的被动活动等。值得注意的是,针灸和按摩按照中医的理论能够通经络,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作用,但是脑卒中的治疗原则中康复治疗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
(三)药物治疗
临床上治疗脑卒中的用药种类很多,其中防治脑卒中的西药包括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弥可和脑活素片等,这些都是具有针对性的脑卒中治疗用药,疗效可靠。其中阿司匹林在防治脑卒中的药物中作为基础用药之一,能够防止脑卒中的复发,但是根据临床应用统计显示,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有47%的人群有用药抵抗现象。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注意禁止使用阿司匹林,因为即使是阿司匹林肠溶片,也会影响胃肠功能,给胃肠造成负担。患者和家属要牢记必须根据医生的指导来选择药物,针对自己的病情特点和身体情况,严格遵守医嘱用药。
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注意事项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其中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脑卒中疾病中最重要的中心环节,高血压人群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观察血压变化的情况,坚持用药,有效控制血压,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减少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用力过猛等,减少脑卒中的诱发因素存在;如患有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病以及高粘滞血症等,要及时积极治疗,以免由其引发脑卒中。预防脑卒中,要注意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也就是常说的“小中风”,包括一过性偏肢麻木、眩晕、复视、无力、走路不稳、吞咽困难等症状,一旦发生以上症状,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脑卒中前兆发生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先兆征象包括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性格反常、嗜睡等;脑卒中危险人群和恢复中人群要调整饮食结构,遵循“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原则,适当地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选择绿豆芽、土豆、胡萝卜、油菜、冬瓜等低脂肪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完全忌烟、少饮酒,每日饮酒量要控制在100ml(白酒)以下,观察自己血糖和血脂的变化,定期进行体检,做到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脑卒中作为人类神经系统常见病,发病率高,是目前人类疾病中三大死亡病因之一,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根据数据显示,脑卒中发病后存活的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恢复90%存活患者的步行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存活患者中30%的人能够做一些强度较小的工作。
论文作者:杨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