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记忆的无意识研究_心理学论文

学习记忆的无意识研究_心理学论文

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记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众所周知,心理学有着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研究则更是如此。

早在17世纪初,英国哲学家Locke 就曾用“观念的联结”来描述学习和记忆的产生过程。其中,“理性”的联结相当于学习和记忆的意识过程,而“偶然”的联结则类似于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过程。实验室关于学习和记忆无意识过程的研究证据最初来自Ebbinghaus(1885),这位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在运用节省法测量记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语言难以表达的知识,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记忆的第三大类——无意识记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出于方法学上的困难,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过程并没有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它们隐匿在“冰山”之下,变成了一种神秘的存在。

无意识过程作为心理学实验的研究对象则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Warrington和Weiskrantz(1968,1974)在对遗忘症病人的启动效应研究以及其他实验中陆续发现了无须意识参与的记忆过程。此后,Graf和Shacter(1985)采用相同的方法在正常被试中也验证了这种记忆过程的存在,并称之为内隐记忆;与之相对,研究者将那些要求意识监督的记忆过程称为外显记忆。在内隐记忆的早期研究中,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操纵被试、注意、年龄、智力等因素)出发,致力于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分离,因而形成了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新的逻辑,即“分离逻辑”。分离逻辑一方面促进了内隐记忆在其实验室任务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另一方面也使作用于记忆的意识、无意识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实验中。

事实上,相比内隐记忆,学习的无意识研究似乎更早一些。1967年,Reber采用人工语法范式揭示了人类学习的无意识过程——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最初的实验证据建立在它与外显学习的分离基础之上,研究者通过操纵人工材料(人工语法、序列规则、动态系统等)的难易程度和学习、测验条件来分离学习的意识、无意识过程。尽管内隐学习在早期研究中表现出与外显学习截然不同的性质,但是在学习任务,特别是自然情境下的学习任务中,二者总是同时出现、相互作用,正如郭秀艳在一篇论文中指出的那样,“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可能包含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这促使研究者更加深入地发掘学习过程中意识与无意识的“动态”关系。

2 研究展望

在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研究过程中,不仅学习和记忆本身的心理机制得到了更多的理解,该领域的研究也为整个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具体表现为多重记忆的划分、无意识研究的异军突起、研究方法的突破扩展和交叉学科的融会贯通。

(1)多重记忆的划分 对记忆进行分类的思想渊源已久:信息加工学说按照记忆的储存时间将其划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Tulving 按照记忆信息的类型将其分为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从记忆的底层机制出发,并为多重记忆系统提供实验证据的则是内隐记忆的研究,根据记忆加工过程中意识的参与情况,记忆可划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多重记忆系统的建立促使记忆在更多方面进行分类,例如按照记忆的时间指向将其分为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按照记忆提取的真实程度将其分为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等。

(2)无意识研究的异军突起 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研究带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无意识革命,1986年,Weiskrantz报告的一例盲视病人促成了无意识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无觉察知觉;随后,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和Banaji 提出“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将无意识研究扩张到了社会认知领域。当前,无意识这一概念已迅速蔓延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参与其中。

(3)研究方法的突破扩展 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研究一方面使原有的实验室研究方法衍生出更多的变式,例如用以研究内隐学习的序列反应时(Serial Reaction Time,SRT)任务就类似于原来的选择反应时,通过被试对随机序列和固定序列的反应时差值来获得内隐学习效应;另一方面,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研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实验思想和具体方法,例如用以分离不同心理加工过程的实验性分离假设:当同一自变量使不同的测验任务有不一致的结果,就可以推断完成不同测验任务的心理加工过程存在差异。分离逻辑促进了意识和无意识加工过程的区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则为建立意识和无意识加工过程的心理机制作出了贡献。通过设置、调节神经网络的相应参数,研究者就能够从网络结构的变化趋势推测学习和记忆的共同心理加工过程。

(4)交叉学科的融会贯通 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过程建立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之上,因此探讨学习记忆过程所对应的神经生理变化情况就成为研究的必然趋势。随着神经生理学的迅猛发展,研究已经能够在进行心理实验的同时,借助神经心理学和ERP(Event-based Related Potential,事件相关电位)、眼动记录仪、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等脑成像技术准确记录被试的生理反应,为学习、记忆实验中行为指标的解释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40年来,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研究获得了令人惊叹的进展:研究内容从实验室的人工材料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对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表面特征的探讨深入到逐渐统一的底层机制;研究方法从以往的人工语法范式、序列学习范式发展到具有高度生态意义的真实材料研究范式,从借助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对意识、无意识过程的推断演变成加工分离程序对意识、无意识成分的直接计算,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无意识心理过程的直接模拟。

标签:;  ;  ;  

学习记忆的无意识研究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