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间顺序;发散思维
进入到初中阶段以后,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到历史这门学科,历史的故事性相对较强,这本身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一个突破口,但是在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往往将历史看作了死记硬背的科目,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背诵来获取短期的分数,提升这种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更是无法从长远角度培育学生学科兴趣的。
一、通过时间顺序进行知识讲解
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更多的是强调朝代感和时间感,通过时间轴的讲述,让学生们了解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而在后期的考察过程当中,历史试卷对于学生的记忆和背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这也意味着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授课的时候,也需要强调对学生的时间观念梳理,帮助学生通过时间顺序来构建起更加庞大的知识脉络体系,形成脑海中的历史时间轴。
不仅如此,通过建立其历史脉络的知识体系,可以使得学生们了解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在了解前后顺序的同时,发掘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于学生的学科素养来说是十分有益的。举例来说,当学习到科举制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不能够总是按照教材当中的顺序进行讲解,而是需要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打乱重组,做到适当的资源优化和教材专题化。历史课本当中所谈及的科举制内容,是随着朝代的更替而逐步发展和成熟的,而这其中所蕴含的联系性应当是每一名教师在讲解中着重挖掘的。结合学生已知的知识,并且巧妙的谈及影视剧当中所看到的一些科举制内容,教师帮助学生去梳理科举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使得他们对于科举制的发展时间轴有了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认知,并且也可以了解到科举制之一传统科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当中的优势和劣势。随着这种讲解,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正是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科考制度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所以才导致出现了科举制,对其进行了弥补。从这个程度上来看的话,科举制的优势是十分显著的,实现了整个社会科考的公平性,也使得人才选拔制度变得更加合理和科学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科举制仍然没有摆脱八股取士的传统做法,因此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才恢复了高考,并没有依旧沿用科举制。
二、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就意味着学生是否拥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是否拥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学生们的解释和认知往往是大相径庭的,即便是教师进行讲解以后学生们在进行复述也可能存在着千差万别,而这恰恰就是我们检验学生学科素养的关键指标。在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当中,教师应当着重培育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强调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辩证看待,而不总是以课本上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唯一看法,尤其是需要鼓励学生们对一些历史事件做出适当的品评和解读。
举例来说,在学习秦始皇相关知识的时候,秦始皇的一生可谓是功过参半,而他修筑了长城这件伟大的历史事件,即便在今天也仍旧是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历史,但是在不同的角度之下看待秦始皇修筑长城这件历史事件,却会有着完全不同的感知。可以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扰,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秦始皇的帝国,也使得一方百姓得到了保护;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的话,秦始皇修建长城是劳民伤财的大事,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被征用,由此产生的孟姜女哭长城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无数家庭在为了皇室修建长城的过程当中,颠沛流离、妻离子散,虽然他保护了人民,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由于长城的修建,才使得更多的黎民百姓受苦受难。从这两个角度对同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刻的评析,使得学生们了解到同一历史事件本身就是存在着消极意义和积极意义这两方面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们以更加正确的态度去品评历史事件,用更加客观和公平的眼光去观察历史事件,这对于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来说,同样也起到了重要的提升和推动作用。
【结束语】总的来说,想要真正的培育每一名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那么还需要从教师着手,教师需要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并且以全新的教育手段来进行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课堂内容,并且以更加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上历史这门学科,并且以自主学习为关键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毕阿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9(36):59.
[2]汪文撤.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路径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2):71-72.
论文作者:杨晓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历史事件论文; 科举论文; 学生们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学科论文; 历史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