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技能就业工程的一些认识和建议
文◎黄景容
技能就业,就是以一技之长展示职业行为的方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技能就业仅限于就业的核心阶段,主要由技能培训、技能就业、就业服务三部分构成。广义的技能就业包括技能培训、技能就业、就业服务、劳动争议、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创业等相关内容。
技能就业既包括劳动者本身的就业实践,也包括用人单位的雇佣政策,还关乎政府的就业服务,如以就业服务制度化程度、就业服务专业化程度、就业服务社会化程度为主要内容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情况。
从技能就业实施的对象看,主要涉及六类人员:第一类是从未就业者。第二类是在岗就业者。第三类是失业人员。第四类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员。第五类人员是退役军人。第六类是监狱犯人。
从参与主体看,至少涉及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培养机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新闻媒体五个主体。劳动者这一主体最重要。没有这一主体,就没有技能就业。
从技能就业的目标看,是培育比较成熟的技能人才就业市场,使之成为全国人力资源市场的一个健康发展的子市场,通过不断完善,促进全体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就业。
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的应有作用,师资队伍建设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环节[2]。从当前的农民教育培训实际来看,许多农民科技教育中心都存在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教师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许多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培训教师都没有较高的农业科技水平,或者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缺少实际的农业生产经验,因此在进行农民科学教育培训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农业生产实践相互脱节,再加上农民本身科学文化素质就不高,因此这种培训形式的整体效果不佳。
实施技能就业工程应当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三个对接”原则: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二是高端带动原则。“高端”指高级技工以上技能人才。技能育训工作应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兼顾各种层次;三是技能成才原则。政府、用人单位、技能就业者三方都要从“成才”角度努力,形成鼓励、支持技能就业者技能成才的社会氛围。
实施技能就业工程的必要性
“五体联动” 国家要统筹规划,按照国家计划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方式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政府、培养机构、企业、媒体、劳动者“五体联动” 的技能就业工作新格局。其中,政府统筹规划、政策供给、检查监督发挥统领作用。培养机构培养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工程实施的效果。劳动者是否愿意接受技能育训以及是否努力学习决定工程的成败。
附表1中,“根、两、生、更”字有不同读音,本表调查的是“根柴~”、“两~斤”、“生~囝”、“更三~”语境下的读音。在叶太青记录的洋中镇方言同音字表中,“心”有两处注音 sim1、sin1,妗读作 kεm6,字表缺“添”。经核实洋中镇发音人阮兴盛(男,45岁,大专文化程度),记作附表中的读音。叶太青记录的霍童方言同音字表缺“添”字注音。
《机·智》一书的第一作者朱铎先认为,尽管现在设备通信协议的走向是趋于标准化,但是在利益格局的羁绊下,各大巨头之间尚未达成一致。总体上,德国的工业设备集成,偏向采用OPC UA协议,而北美和日本则更偏爱MTConnect协议。无论如何,不弄懂弄通这5000多种设备通信协议,设备互联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首先对论证区域1980—2011年进行补给量和排泄量的计算,经计算本论证区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 378.3万m3。2015规划水平年开采量1 369.3万m3,开采量占地下水资源量的99.3%;2020规划水平年开采量1 363.8万m3,开采量占地下水资源量的98.9%。
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大局的需要
首先,实施技能就业工程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措施。六类人员中,无论哪一类,只要以过硬的技能获得就业岗位或以过硬的技能自谋职业,就不容易失业。这从国家角度看,就可以减少社会失业人口,维持全国较高水平就业率,促进国民安居乐业;就可能更容易实现稳定就业、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其次,实施技能就业工程对构建和谐社会具积极意义。技术工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既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强大的社会基础,还是党的执政基础。这个社会基础和执政基础,对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重大。通过技能育训,实现技能就业,可以让广大新成长劳动力以一技之长形成一支不可或缺的坚强力量有力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可以说,技能就业是广大劳动者立业之坦途,是中华民族国稳之密道。
实施技能就业工程的建议
实施技能就业的方式有多种,我们可以技能就业工程的形式推进。推进路径建议如下: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的两种配方比较鲍曼不动杆菌所致肺部感染的疗效……………………… 熊 洁,彭清臻,厉银平,等(2·141)
“双制配套” 工程实施需有两个配套制度,一是技能就业服务制度,二是技能人才合法权益保障制度。
技能就业工程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职业学校(含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相关媒体、劳动者。其中,最重要的培养主体是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用人单位。三个主体之中,用人单位既是用人主体,也是育人主体。这三个培养主体应该都明确一个目标:技能育训一人,力争技能就业一人。“力争” 二字意味着难以达到100%,但应该努力达到100%。
实施技能就业工程的原则
无数事实证明:由大批技术工人组成的技能就业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由大批职业农民组成的农村技能就业者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实施技能就业工程,从数量、质量两个方面大力发展技能育训,壮大技能就业队伍,不仅是解决就业矛盾特别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国家实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技能就业,也指政府统筹推进,以劳动者为主要对象,以一技之长促进就业为主要特征,以国家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根本动力的一项利国、利企、利民的就业促进方式。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抗渗等级为P8;结构耐火等级为一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拟建场地地基土类型属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为517.650m,室内外高差为0.300m。
实施技能就业工程的模式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式并举” 培养机构中的“主力军”,即职业学校应该做到全日制教育、职业培训、非全日制教育三种办学形式并举:全日制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可谓在校全日制学习学制生,实行固定学制和双证书制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劳动者,可谓非在校非全日制学习培训生,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培训合格者发给培训合格证书。非全日制教育(包括企业新型学徒制) 的对象主要是愿意继续学习者,包括企业新招和转岗的员工,可谓继续教育生。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
三种培养形式都应与企业合作进行。在合作培养的前提下,力争做到:政策覆盖、业务相连、资源共享、齐头并进。
实施技能就业工程的目标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全员参与。通过定期组织内部控制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全体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增强员工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员工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主人公精神和责任意识,从意识上彻底改变将内部控制等同于会计控制的陈旧观念,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内部控制体系。
技能就业服务制度至少应包括三项内容:
其一,技能人才工资价位指导线。制定实施技能人才工资价位指导线,可以让技能就业者明白自己的劳动付出至少应该获得怎样的回报和实际回报情况怎样?其意义在于:在能力与岗位二者匹配的前提下,如果进一步得到能力、岗位、薪酬三者匹配,技能就业者就可能坚守岗位,钻研业务,默默奉献,实现稳定就业;如果得不到匹配,技能就业者就可能不坚守岗位,不安心工作,采取“跳槽” 的方式,努力寻求能力、岗位、薪酬三者匹配的单位。而要让技能就业者明白自己的能力、岗位、薪酬是否匹配,需要政府提供分年度、分行业、分工种、分技术等级、分位值(高位值、中位值、低位置、平均值)的工资价位信息,让技能就业者根据政府部门提供的具有权威性的信息指导,做出体现自我价值的选择。
其二,技能人才技能提升计划。这项工作主要可有两项内容:一是建议地方政府就业服务部门为本地技能就业者建立实名制的技能人才信息管理网络系统,从提供技能提升服务的角度进行技能提升业务的跟踪,比如,技能培训提醒、技能提升培训登记、技能鉴定提醒等服务;二是政府对市场紧缺工种的技能提升培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予以学费补贴。
其三,技能人才创业扶持计划。此项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政府、用人单位应该制定政策,鼓励技能就业者中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力的技能人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接受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实践,享受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在创业平台上,展示才干,带动就业。
接下来就是技能人才合法权益保障制度。技能就业者因为身怀企业不可或缺的技能,工资一般不容易被用人单位拖欠,工作心情比较愉快,劳资关系比较和谐。但,比较和谐不等于绝对和谐。技能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过程必然出现各种矛盾,其中,技能就业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劳资关系的矛盾不可避免。如何妥善处理,力使雇主与雇员双方关系和谐,是技能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坚持科技引领,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开展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研发推广中银E贷、中银慧投、移动柜台等金融科技产品和终端,使传统银行服务网络化、智能化,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同时,创新应用区块链、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为客户打造更加安全、快捷、方便的使用体验。
首先,政府建立分类型、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应该在改革体制机制,增加人员的基础上,细化劳动争议业务类型,建立分类型、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所谓分类型,包括技能就业不同类型劳动争议的调解;所谓多层次,初级技能人才、中级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三个不同层次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建立分类型、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理由是:技能就业者身怀技能,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具备的不是一般的技能,与用人单位产品质量、品牌效应、经济效益关系密切,高技能就业群体若与雇主发生的集体劳动争议,其轰动性、影响力非同一般。建立分类型、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有利于政府劳动争议执法部门专业化地快速而妥善处理争议。
其次,支持行业协会开展技能就业者的劳动争议处理。应该成立包括技能就业者劳动争议处理在内的行业协会调解组织,特别是在争议高发的制造业、餐饮业、建筑业等行业协会内建立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负责本行业的用人单位内部劳动争议协商机制解决不了的集体性、重大型的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同时,对本行业中易引发劳资纠纷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制定行业规范,建立相应的预防机制,合力维护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
作者系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原校长
标签:劳动争议处理论文; 劳动争议调解论文; 技能提升论文; 人力资源市场论文; 高技能人才论文; 用人单位论文; 非全日制教育论文; 分类型论文; 统筹规划论文; 培养主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