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面向协同创新的知识服务模式、模型和系统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模型论文,图书馆论文,高校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在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为了落实总书记的指示,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2011计划”,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建立协同创新模式。著名的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认为:“情报只是片断的知识,而知识是由情报构成的首尾一贯的结构,情报学的远景就是要把片段的情报结成首尾一贯的知识,从而形成知识库——体外大脑。”布鲁克斯的情报学思想核心是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1]。在这个信息飞速增长的时代,信息的存储正从文献向各种形式发展,数字资源正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也正向个性化、集约化、协同化、社区化、联盟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本质是为学习和科研服务,包括课程学习、信息的获取、知识的管理、论文写作、项目申请、团队科研协作等。拥有丰富学术资源和专业信息服务团队精英的高校图书馆,研究在“2011计划”中如何构建服务于协同创新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模型和体系,如何发挥应有的信息、情报和知识组织与服务支撑等方面的作用,对有效扩展图书馆可见度、提升图书馆可用性、满足协同创新团队个性化信息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图书馆需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打破简单的信息推送与定制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丰富服务的内涵,拓展服务的外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国家“2011计划”中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保障作用。
本文结合江苏大学图书馆现有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情况,面向协同创新工程,提出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模型和服务体系。围绕如何开展协同者之间的知识整合、共享和服务,提出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模式,驱动协同创新的知识服务模型。提出的知识服务系统,包括将协同者之间的数字资源、数据、知识等整合到一个数字资源系统平台,实现协同者之间知识的整合、永久保存、共享、统一检索和管理。
2 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传统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主要有:开放式借阅、舒适的阅览环境、专题信息咨询、设施建设、个人研究室、学习小组、上门服务等模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信息、情报和知识的需求日渐多元化、个性化和深入化,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现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紧密地将信息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其个性化服务模式主要有:信息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2-4]、MyLibrary、信息呼叫中心服务、数据挖掘服务方式、信息帮助检索服务方式、信息垂直门户服务方式、信息智能代理服务方式、专用学习环境和导航服务等模式[5-9]。
面向“2011计划”协同创新工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充分体现对协同创新团队的人性化、知识化关怀,强调信息服务的针对性、连续性和专业性,成为协同创新工程中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提出主动与被动相结合,走专业化、个性化、深层次的创新知识服务模式,即将主动推送服务、用户需求定制服务和信息垂直门户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主动推送服务模式是根据用户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分析用户需求特点,找出最有价值的文献,主动向用户推送相关信息,是一种信息找人的服务模式,目前主要有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全自动推送服务[10-13]和发送电子邮件等信息推送方式。自动搜索最有价值文献的算法主要有传统的基于Garfield博士的“引文分析”法[14],如Google和SCI数据库;基于用户“like”的算法,如Facebook等社区;基于用户收藏行为的算法,如Notefirst等知识管理软件。用户需求定制服务模式是指根据用户的定制需求,为用户提供一个最终以动态生成的个性化页面为载体的完全私有化的信息空间,该服务模式是一种人找信息的服务模式,对于信息服务人员来说是一种被动的服务模式。信息垂直门户服务模式是指对特定领域群体的专业化信息需求,在领域相关资源的纵深面进行深入挖掘,构建一个立体、高效、有序的信息和知识环境,并结合专业化搜索引擎,设计有学科特点的课题化垂直门户。
3 驱动协同创新的知识服务模型
关于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如通过分析用户行为记录,有选择性地将候选推荐内容多样化,通过监测用户反馈,判定其需求变化趋势并主动做出相应的面向行为动机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15],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图书馆记录中挖掘用户兴趣信息,并根据用户兴趣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通过RSS技术推送给用户,实现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用户兴趣模型[16]等。现有的研究大部分只局限于用户的兴趣和动机提供推送信息服务,不能提供知识服务。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情报和知识服务的协同创新驱动模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报获取与传播机构(如高校图书馆)首先对知识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分析,再向协同创新团队提供情报;信息分析人员通过对情报进行分析后向协同创新团队提供知识服务;创新团队利用情报和知识进行最佳决策和创新,并将新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可观察的数据资源,如论文、专利、产品等,这些数据资源通过内部或外部反馈再次进入情报获取与传播机构;信息分析人员再对信息进行分析提供知识服务;协同创新团队可利用反馈情报或知识来评价和改善决策,以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一个可不断优化的创新驱动知识服务模型,如图1所示。
4 全方位深入的知识服务系统
目前已有一些用于个性化服务的系统,如Library2.0[17-18]和用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移动搜索引擎[19]等。此外,有面向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的个性化图书馆门户服务系统——MyLibrary,目前采用该系统的主要机构和大学有Google、Yahoo、Microsoft、Yale大学、Columbia大学、Cornell大学等。然而此类系统存在以下不足:缺少一站式的馆藏资源检索工具、不能为需求各异的协同创新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新的学术论文不能及时提示给不同需求的用户、不能集成用户的文献资源管理工具[20]。本文提出“My Door of Knowledge”知识服务系统(简称为MDK系统),是针对协同创新需求,面向大学教授、研究生和科研人员、本科生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和生产销售人员,包括数字资源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团队科研协作系统、学科服务系统、分析预警系统、监控管理系统6个子系统,提供网络版的访问平台,具有统一检索、分析和管理的功能,如图2所示。
4.1 数字资源系统
随着资源建设经费的不断投入,高校图书馆已经购买了大量的学科数字资源。一方面,不同的数据库商其数据资源有不同的存储格式,这决定了各个数据库拥有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检索界面和检索方式。各数据库的检索设计规则和检索字符等互不相同,检索者必须先后进入各个数据库中分别进行信息检索才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这给检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一方面,不同数据库的资源有部分覆盖,这就因重复检索和筛选降低了检索效率。很多情况下,图书馆只购买了商业数据库的使用权,只是在图书馆的网站建立该商业数据库的登录链接,想检索这些数据库资源,有时必须通过网站代理登录,比较麻烦,效率低,且因对数据库了解不全面造成部分数据库漏检而使最终检索结果的查全率大大降低。
通过对现有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将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的其他资料数字化、将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收集、建立专利特色数据库等,为协同创新团队将数字资源进行永久保存,提供一站式资源检索平台,实现统一检索、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目的。本文提出的数字资源系统是一个元数据和对象资源集成管理系统,它由内核和一系列数据加工、服务器管理前端组成,用户可以定义检索和输出格式,是一个通用的资源收集、保存、检索、分析和管理平台。在该系统里集成了协同创新工程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图书、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报告论文以及数字化的内部资料等,形成的工作结果作为知识和资源进行管理。考虑到直接在各数据库商提供的原数字资源系统之间实现统一检索的困难,本文的数字资源系统是针对用户的具体需求,先将相关的数据资源从各出版商数据库检索出来下载到本地,然后对下载的数据根据本数字资源系统提供的字段进行二次加工后再重新整合到平台上,在该平台上实现统一检索,大部分数据只为题录文摘数据信息,该数字资源系统不作销售盈利使用,只在协同创新团队内部供学习交流使用,从而避免数据资源收集中版权的问题,如图3。
4.2 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就是在参与协同创新的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协同创新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助于协同创新体系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技术发展的变迁,从而有效建立协同创新团队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将协同创新团队日常运营过程中形成的知识及时积累、有效管理,并在决策时恰当地推送给决策人,是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
本文提出的知识管理系统包括收集、处理、分享团队的全部知识的信息系统,可有效管理知识的来源、存储、转化和创新,帮助协同创新团队提升知识管理水平、团队工作效率,实现过程知识的管理,强调在工作交流与沟通、任务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知识以及对已有知识的应用,实现更准确的决策和高效管理。该系统可实现以下功能:实现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统一管理、支持构建多个个性化知识门户来展示、权限设置灵活、可平衡知识分享与安全。系统包括论文写作助手、知识获取和个人成果管理三个功能,如图4所示。
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主要依靠协同创新团队成员亲自参与,结合知识服务人员的服务,才能将创新团队的知识真正管理好。知识服务人员对系统使用方法给予科研人员指导,便于在科研人员写作论文的过程中管理利用好参考文献帮助写作。科研创新人员平时阅读文献过程中发现好的文献下载下来,利用知识卡片进行管理便于保存和后期的检索,科研团队实验记录的及时录入便于永久保存和后续使用。此外,科研人员个人成果可以自己操作或提供电子版委托知识服务人员将其录入到知识管理系统作永久保存。
4.3 科研协作系统
科研领域资源开放共享是科研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机制显得格外重要。本研究为探索科技平台建设和管理机制,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学科交叉与合作,提高协同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益的信息服务支撑。
本系统包括团队内部个人和课题组成员获得资源的分享、团队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团队的任务管理、实验耗材仪器的管理、机构知识库,如图5所示。该系统支持微博,可对分享进行评论、评价,为用户提供多种交流方式,并把团队的主要信息进行RSS推送,用户可及时了解所在团队的最新动态。该科研协作系统提供以上功能,系统使用方法由知识服务人员给创新团队人员提供指导,具体的各项内容主要是由科研协作创新团队的成员自己根据科研各阶段的情况来填充和完成。如团队成员各自平时保留下来的一些好的信息及时上载到系统进行团队内部分享,包括个人成果、收藏的文献、文稿、教案等,其中微博的互动等也是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由知识服务人员来对创新团队的主要信息进行RSS推送。
4.4 学科服务系统
学科服务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比较倡导的服务模式,面向学科用户,主动积极地深入到用户的信息需求之中,面对用户创新需求,提供专题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21]。本文提出的学科服务系统围绕协同创新团队,包括深入了解团队需求、新资源通报、相关培训、高价值资源推荐、学术会议展会信息、信息收集和加工、未采购的急需文献的获取(原文传递)、推荐采购资源等,如图6所示。
4.5 分析预警系统
专利分析建立在专利检索的基础之上。专利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取决于检索依赖的专利数据库的权威性、专利分析软件的权威性、检索人员的水平以及专利分析师资质水平、复合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外语基础,还有所分析领域相关技术人员的参与等。结合运用情报学理论、专利分析理论、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竞争情报理论等,对国内外专利布阵、最新技术与核心技术、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等进行研究,形成分析报告。此外,对障碍专利的分析以及产品的规避设计、相关专利的法律状态分析等可以防止产品侵权,避免自己拥有的专利不能自主实施。通过深入的分析,方能知己知彼,制定合理的专利战略。做到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对知识产权的合理运用和创造,利用好知识产权这把双刃剑,提高警惕不踩专利地雷、不受别人利剑的伤害,同时武装好自己和整个协同创新团队,筑起一道坚固的专利围墙。江苏大学图书馆购有权威的Derwent数据和TI专利分析软件,配有高级专利分析师团队,结合领域的专家,在做全面深入的专利分析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22-24],图7是协同创新分析预警系统示意图。
4.6 监控管理系统
本文的监控管理系统包括协同创新团队自有专利的管理、市场侵权监控、专利费用监控提醒、新出现的障碍专利、新出现的失效专利、新出现的竞争对手、成果转化信息、专利转让信息、专利交易(包括专利转让与专利购买)、项目合作、技术难题、项目投资、人才供需等信息的及时通报。
5 结语
从知识服务的观点出发,提出高校图书馆面向协同创新的知识服务模式、驱动创新模型和MDK知识服务系统,能为协同创新团队提供全方位、深层次、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为协同创新工程提供信息服务保障和知识服务保障,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在协同创新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责任。这种面向协同创新的知识服务也是今后深入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高校图书馆在国家“2011计划”中的重要价值体现。
标签:协同创新论文; 服务创新论文; 图书馆论文; 专利管理论文; 专利运营论文; 数据检索论文; 用户分析论文; 2011计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