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探究论文

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探究论文

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探究

黄珊妹 黄美萍 邓小明

摘 要: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古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结晶的再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开放稳步实施发展并取得瞩目的成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价值观教育方面也面临相应的形势与挑战。文章尝试将“一带一路”倡议的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尝试去改变,不断优化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本质,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丝路精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探究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1],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大时代的发展需要,为欧亚大陆、为世界营造了大格局大舞台,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的美好理想与期盼,同时也是构建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丝路精神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大智慧,经过时空的维度,横跨古今中外,体现了我国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创举。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演讲,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四个精神作为“一带一路”内在精神文化价值底蕴。[2]丝路精神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质的紧密关联,都是古老中国智慧的精神再现,尝试将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3.1 改善环境 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温湿度适宜(温度18~22℃,湿度50% ~60%),设备应摆放整齐,灯光可使用柔和光线,不要直接对着患者的眼睛,房间设有窗户和钟表置于患者视野范围。妥善安排治疗操作时间,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患者之间用屏风或窗帘隔开,以避开抢救对患者心理感应带来的消极影响。Kahn等[18]将噪声按其来源分为两类:一类与机器有关,不可控;另一类与人的行为有关,可控。并且认为50%以上的噪声属于后者,是可控的。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讨论病情,大声喧哗,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调至合适大小。

一、当前高校思政课在价值观教育方面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中宣部、教育部在2015年7月27日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一带一路”倡议在给高校师生价值观以及思政理论课教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形势与挑战,其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对主流价值观的突破;开放网络化对传统思政理论课堂的冲击;多元文化交流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挑战。

1.市场经济全球化对主流价值观的突破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覆盖超过全球64%的人口和GDP的30%,把中国与欧洲、中亚、南亚、东盟等连接起来,形成经济全球化圈子。其创新发展转变了时空,融入主流世界,向世界开放,让中国走进世界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促进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日趋明显,从而也带来广泛的价值观冲突。一方面,导致我国主流价值观受到来自外在世界多样文化以及西方价值文化潮流的碰撞与冲击,从而使原有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发生改变甚至扭曲。伴随我国逐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国内外人员来往日益密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各类出入境证件签发量达7856.4万件次,同比增长18.2%。出入境人员总数达3.1亿人次,同比增长7.7%。[3]另一方面,西方反动势力从未放弃过对中国发展崛起的遏制与伤害,借助其经济科技优势不断对外输出普世价值观,企图制造和平演变,他们也必将利用“一带一路”的开放机会去破坏,继续寻找新的同盟者,积极推行所谓的新价值观外交政策。因此,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和诱惑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也会发生困惑和混乱,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对高校师生们的价值观也带来很大的影响,从而给高校思政课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带来严峻挑战。

2.开放网络化对传统思政理论教育的冲击

开放的网络化格局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的必要手段。王义桅在《“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文章中指出:“‘一带一路’”不仅不另起炉灶,反而强调通过‘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开创系统化、网络化、人性化的互联互通新格局,这与中医强调打通任督二脉的智慧如出一辙。”[4]“五通”的实现离不开开放的互联网信息网络化的流通使用,这也将会使信息网络化以及对互联网科技产品的使用更加广泛和普及。高校大学生们通过开放的网络化获取知识以及相关信息,危及自身安全的有害信息也将会扑面而来,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心态以及价值理念的塑造,从而不可避免地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单向的、说教的、枯燥的教育方式带来冲击和挑战。因此,面对“一带一路”开放的网络化,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守住教育阵地,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

3.多元文化交流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挑战

习近平主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纵深发展,市场经济以及网络全球化日益突出,其他国家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也随之而来,大学生价值观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并受到外来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冲击,多元文化价值理念渗入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已成为不争事实。其一,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改变。当代,“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5],认为理论化、政治化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从而“敬而远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缺乏认同价值导向。其二,自身利益与价值存在矛盾与冲突。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自由与开放,激烈的竞争环境使部分大学生形成了过度的自我利益防范意识,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甚至违背真正价值理念的培育,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缺乏科学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其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缺乏认同感。由于多元文化价值理念的入侵,大学生主流的价值观受到冲击,一些学生沉浸于享受娱乐,追求时尚,盲目追求所谓幸福高品质的生活,从而懈怠散漫,裹足不前,大把消磨浪费美好的青春时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缺乏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首先必须明确,高校教授思政理论课实质上是要求在校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根据国家和时代的发展要求为将来顺利走上人生社会大舞台做好充分准备。“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同质的关联性,并作为一种科学正确的价值理念,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态势,在我国社会中不断倡导和实践。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利益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具有大思路、大格局、大远见、大智慧的价值理念,因此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融入这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值得称赞的,它将会为学生带来更大的获得感。其次,高校教育者首先要具备和掌握丝路精神的大智慧,然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因此,要求高校教师们在每次新学期课前要备好课,解读好丝路精神,在新学期课前花一两节课时间讲授好丝路精神,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再到个人层面,然后要学生谈感想,谈做法,谈理想目标,树立科学正确远大崇高的理想目标。

1.从教学理念上将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同质的关联性,在历史传统、实践基础、传播路径等方面有着内在统一的有机联系。[6]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在价值观教育方面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本文尝试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将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中。

2.从教学内容上将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沿海11省(区、市)赠送了海岸带地质调查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水环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海岸带地质调查有关成果和《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8—2025年)》。江苏省、广东省、海南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舟山市、北海市人民政府负责人交流了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的做法、经验和成效。海岸带地质调查工程相关二级项目负责人就有关专业技术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这样几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如何在这几门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丝路精神,是一个难题,也需要老师们首先对丝路精神以及自己负责哪门思政课的内容进行熟悉,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融入。例如,“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开放创新的生力军等。从第一章的“人生的青春之问”到第六章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基本上都是教育学生树立价值理念的过程,特别是第三章的“弘扬中国精神”,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有相通之处,因此,可以容易找到切入点以便更好地融入教学的内容中。另外“纲要”“原理”“概论”在其内容章节中也可以很容易找到融入的内容要点。“纲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到新中国成立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其实质主线的可贵之处是突出古老文明中国的大智慧始终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作为中国人的骨气与品性,因此能一直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原理”和“概论”可以从国家社会变革的角度、风云人物的角度、社会历史周期变化的角度等来融入丝路精神,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接受。

3.从教学方式上将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老师们都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及学生的关注和兴致而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目前出现最多的就是采用新媒体来辅助课堂的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思政课堂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都在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何从教学方式上将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本人认为可以从问题式、专题式、实践式、新媒体式等几种方式入手。第一,问题式和专题式必须要对思政课本内容以及丝路精神相关材料熟悉分析之后做出归纳总结再加以完善,形成章节篇幅的问题式或专题式,这里要注意唤醒学生清醒的意识和良知,注重与学生互动和讨论,最终形成定论。第二,实践式教学和新媒体式教学可以交叉使用,首先通过新媒体将“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丝路精神进行传播,让学生通过视觉效果感知新时代新丝路的魅力,从而有感而发写下肺腑之言。在新媒体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除了在思政课堂讲授之外,有条件的还可以到课堂之外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活动或论坛,举办相关的演讲或者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思政课,体验丝路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理念,真正产生实效。

[3]Xiong W, Chen L. HiGIS: An Open Framework for High Performan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J]. Advances in Electrical & Computer Engineering. 2015, 15(3): 123-132.

三、结语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一带一路”中体现了古老中国的文明与智慧,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性,作为科学正确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而且,丝路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将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堂具有实效性与创新性,可以应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在价值观教育方面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从而让学生端正心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值得提醒的是,将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不断挖掘丝路精神的丰富资源,在教育与实践中融合发展,并完成教学成效的评估与反馈。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EB/OL].(2014-11-0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109/c1001-25999767.html.

[2]黄珊妹.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丝路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J].求知导刊,2018(22).

[3]上半年全国出入境人员总数同比增7.7%[EB/OL].(2018-07-19).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 20180719/32705060.html.

[4]王义桅.“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1).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78.

[6]贺文华.论丝路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质关联[J].湖南社会科学,2016(6).

DOI: 10.16653/j.cnki.32-1034/f.2019.05.03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教改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将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GKSYJGA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签:;  ;  ;  ;  

丝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