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产业互补性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_产业转移论文

金砖国家产业互补性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补性论文,产业结构论文,中国论文,金砖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金砖国家”(BRICS)是由“金砖四国”发展而来,“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由于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的首字母为“BRIC”,与英语“砖块”的发音相似,因此被称为是“金砖四国”。这个称谓最初是由高盛的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2001年提出。在2003年和2005年高盛两次对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情况作出预测。惊人的预测结果使得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备受世界关注。

2009年5月,在俄罗斯举行了首次“金砖四国”外长会议,就国际经济和金融状况、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组织改革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2010年4月金砖四国举行了巴西峰会,就世界经济形势等问题阐述了看法和立场,并商定推动“金砖四国”合作与协调的具体措施,比如共同发起成立了银行合作机制等。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2010年12月,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进行了第三次会晤,加强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金砖国家从2001年首次提出到2011年的发展壮大,仅仅用了11年的时间,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五个国家,尤其是以中国为首的高速增长的经济速度为该组织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除了这个原因以外,金砖国家之间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让这个新生的组织继续成长、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还是仅仅是昙花一现?另外,从产业的层面来看,各国之间的产业互补性如何,中国是否能利用四国之间的产业转移优化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金砖国家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金砖国家可以用一个“大”字来形容。虽然只有五个国家,但是总的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30%,总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如此丰富的土地和人口资源,给五国的贸易往来、产业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国际分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进入了产业转移的浪潮之中。我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了众多发达国家转移制造业的目的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的迅速崛起与FDI带动了服务业的国际转移,世界掀起了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浪潮。但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传递产业,后进国家不断承接、调整产业的过程仍然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那么同为发展中国家的金砖国家之间是否也存在着产业转移现象呢,是否存在着一条产业转移的链条将其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呢。本部分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由于南非的经济规模较小①,以及加入“金砖四国”的时间不长,因此,本文主要对中、印、俄、巴四国进行分析。

国际产业转移采取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外包、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非股权形式安排等形式进行。其中,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产业转移最主要的载体,而后面三种形式在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设计咨询中有很好的体现。为了更加直观地分析金砖国家间的产业互补性,本文将从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设计咨询四个层面入手,分析四国之间的产业转移现状。

(一)中印产业转移现状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中印的双边投资规模总体偏小。其中双向投资的非均衡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2007年之前,该现象表现较为明显,印度对中国的投资要明显高于中国对印度的投资数额。2007年之后,中国对印度的投资曾有过飞速增长的状态,但是2009年又急剧下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印度对吸引外资的领域有着严格的控制,许多领域是不允许外资进入的,所以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领域只能在电子、通讯和轻工等行业进行。比如海尔、华为、中兴、TCL等企业均在印度设立了制造厂或者研究机构。与印度吸引外资的政策不同,我国对吸引外资方面给予了诸多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使得国外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得到了快速增长。印度在华的投资领域主要有:冶金、电器、医药、油墨和纺织品等。第二,中印边境谈判一直很难取得进展是影响中印关系的主要原因。印巴关系紧张和中巴传统友谊关系是制约发展中印关系的主要因素。印度在很多场合提出要把发展中印经贸关系同解决边境问题挂钩,使得中印经贸往来始终处在阴影之中。与双边投资相比,中国对印度的对外承包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从规模上讲,也大大超过了直接投资。但是对外劳务合作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几乎为零。此外对外设计咨询的相对数量比较小,但发展速度挺快。总体来讲,中印之间对外承包工程的合作占据主体,然后是双边投资和设计咨询,最后是劳务合作。

图1 2003-2009年中印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图2 2003-2009年中印经济合作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从产业国际转移的角度来看,资本密集型产业在中印之间的转移规模相对较大,因为在双边投资中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占据主体。其次,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中印之间的转移也具有一定规模,因为双边投资中中国的很多企业在印度建立了研发中心,而且中国对印度的设计咨询数额也比较多。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印之间的转移并不多。在双边投资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比如服装业的占比和对外劳务合作金额仍然较低。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中印都是人口数量比较多的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两国的优势产业,所以两国之间主要以竞争性为主,互补性为辅。

(二)中俄产业转移现状

中俄双方的经贸合作一直以商品贸易为主,双方投资合作项目比较少。但是要大大高于中印双边投资的规模。从表中可以看出,近些年来,中国对俄罗斯的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05年超过了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林业、贸易、家电、通信、建筑、服务等领域。但是中国企业在俄进行投资仅限于一些小企业或投资项目小、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的领域。因为俄罗斯投资环境欠佳,中国许多大企业一般都不愿意去投资,而将经贸投资重点转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核电站及汽车、农机组装、化工)、金属冶炼、交通运输等领域。俄罗斯企业在华投资规模较小、资本装备程度比较低,经济效益欠佳,对当地税收与就业的贡献较为有限。但是这些企业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而且由于其原料和材料的当地采购率比较高(进口依存度很低),对当地上游产业的相对生产诱发效果比较明显,这一点明显不同于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日本、韩国等投资企业。

图3 2003-2009年中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双方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发展较快,其中对外承包工程的规模没有中印大,但是劳务合作规模比中印大很多,对俄劳务合作集中在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建筑、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制衣及部分服务行业。设计咨询业数量较少,发展较慢,但是中国从俄罗斯引进的核电、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的民用技术却值得关注。

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中俄已经显示出产业转移的现象。俄罗斯资源丰富,人口较少,经济发展速度不是特别快,而中国正好相反,人口较多,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正处于资源消耗时期,所以,从以上的投资和经济合作的数据中可以看到,资源密集型产业正在从俄罗斯向中国转移,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则是以对外投资、劳务合作等方式从中国向俄罗斯转移。资本密集型行业呈现双向转移的现象。但俄罗斯对中国的资本密集型行业转移的力度要更大。技术密集型行业主要体现在中国向俄罗斯的技术引进方面。

(三)中巴产业转移现状

中巴之间的双边投资数量较少,发展速度较慢。中国对巴西直接投资相对较少的原因有三:一是巴西很多行业受限制,比如核能、医疗卫生、养老基金、海洋捕捞、邮政等领域投资;二是巴西国内的税负较重,共有各种捐税58种,远高于美国,是墨西哥税收的2倍;三是公司注册、项目审批时间特别长。在圣保罗,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从注册到运营需要经过17个审批程序,而走完这些程序则需要花费大约150天的时间。在中国向巴西的直接投资中,贸易公司占据主体。主要涉及通讯设备、纺织品、轻工业品、空调等家电的生产。巴西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中主要涉及支线飞机制造、汽车零部件、冰箱压缩机、水力发电等重工业,纺织业等轻工业和餐饮等服务业。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中国对巴西的对外承包工程发展速度较快,已远远超过双边投资的规模。但是中巴之间的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的规模较小,发展较缓。

图4 2003-2009中巴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合作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看,资本密集型行业存在相互转移的情况,但是巴西向中国转移的产业资本密集度要高于中国向巴西转移的产业。中国向巴西主要投资通讯、机电行业,巴西向中国转移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比如航空、客车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现了产业内贸易,也就是相互转移的情况比如纺织业的相互投资。资源获取型投资主要体现在中国向巴西的投资过程中。

三、金砖国家的产业互补性分析

为了很好地分析金砖国家的产业互补性,本部分采用三个指数对此进行衡量,这三个指数分别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竞争指数(包括专业化系数和一致系数)。

(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测度指标。该指数的含义是:一个国家某种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二)竞争指数

该指数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对金砖四国的出口结构进行比较,该指标分为专业化系数(CS指数)和一致系数(CC指数):

(三)指数分析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金砖国家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该数字越大,说明该行业的比较优势越大。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印之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非常相似,只是中国和印度相比,资源密集型行业存在一定劣势,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略占优势,而传统的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却存在比较劣势。从竞争指数CS指数和CC指数上也可以得出,中印之间竞争性大于互补性。所以中印之间的投资规模比较小、产业转移规模小是符合其理论基础的。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相互转移仍占据主体地位,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业转移非常少,几乎为零。

中俄之间,俄罗斯在资源密集型行业上占据非常大的比较优势,在资技密集型行业占据劣势,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占据较大劣势。从竞争指数CS指数和CC指数上可以得出,中俄之间的产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竞争性较弱。在前面中俄产业转移现状的分析当中,我们知道中俄之间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已经深入开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已经通过制造业初现端倪,这些都与前面的指数分析是非常一致的。但是,在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产业转移主要体现在我国向俄罗斯引进航空航天、核技术的层面上。我国向俄罗斯的技术转移却不多,这与我国资技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不相符合。此外,中俄之间产业互补性非常强,但是双方之间的投资、产业转移等规模仍然非常小。理论和现实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从另外的层面上,反映出中俄之间的产业转移前景广阔。

中巴之间,中国与巴西相比在资源密集型行业上存在较大的比较劣势,在资技密集型行业上存在着微弱的优势,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存在着较弱的劣势。从竞争指数CS指数和CC指数上,可以看出中巴之间的产业互补性介于中印和中俄之间,仍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但是互补性没有中俄间强,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但是没有中印之间竞争性强。其中,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转移情况与指数分析结果相符,主要体现在中国对巴西资源的获取。但是资技密集型行业的产业转移状况与指数是相反的。从指数分析可知,中国在资技密集型产业上占据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在实际中巴西向中国转移了更多的资技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呈现出相互转移的情况,但是根据理论分析,中国应该向巴西转移更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四、金砖国家产业互补性与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利用金砖国家的产业互补性,适时进行产业转移,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以下思路,深入进行产业转移。

图5 基于金砖国家产业互补性的中国产业升级结构图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一)中印产业互补性与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中印两国产业结构相似,因此存在竞争性,特别是在能源、纺织服装、汽车制造、制药业等产业竞争较为激烈。但仍然可以从互补性方面入手,加快两国产业转移,优化中国产业结构。

1.中印经济增长的路径不同。中国沿着一条传统的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印度是沿着农业、服务业、制造业的路径进行。产业发展的路径不同意味着两国之间的产业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为深入开展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

2.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同。中国目前正处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和升级过程中,因此,中国可以向印度大量输出制造产品,一些过时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可以通过贸易等方式出口到印度,以满足印度当前想努力提高其制造业竞争力的需求。或者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将中国的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下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印度。而中国目前正处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阶段,努力做好服务业承接工作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所在。而印度有着比较发达的服务业,特别是其软件外包行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国际竞争力。但过度依赖欧美市场是印度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因此,介入印度和欧美的国际产业链条,通过外包、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或者非股权形式安排等途径积极承接印度以软件外包为主的新兴服务业是中印产业转移的重要任务。

(二)中俄产业互补性及中国的产业升级

1.进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动力与广阔市场。目前,俄罗斯对华出口仍以资源性商品为主,石油及原木的出口就占据了近60%。所以,在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行深入合作,可以有效弥补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的事实。同时,向俄罗斯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既能有效弥补该国人口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的现状,又能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支持。

2.在劳务输出方面存在互补性。俄罗斯高技能人才丰裕,中国初级劳动力丰富,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俄罗斯的高级人力资源居世界第二,仅低于美国,高于欧盟,为我国引进俄罗斯高级人才提供了机遇。但俄罗斯人口迅速减少,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对我国的劳务输出非常有利。

3.技术层面存在互补。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核能、激光、生物工程、新型复合材料等领域有明显的优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俄罗斯在军工领域尤其是在军事高科技、新型战斗机、战略导弹、航母设备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我国可以大量引进俄罗斯的尖端技术,提高我国科技水平。而我国的家电等日用工业品技术已相当成熟,部分品牌家电在欧美市场所占份额正在稳步上升。我们可以将该这些家电产品通过出口进入俄罗斯市场,或者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产业转移。

(三)中巴产业互补性及中国产业升级

1.利用新形式与巴西进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合作。在巴西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大豆及制成品、特矿砂及冶金产品、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中提取的原油占巴西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9%以上。正因为初级产品的比例过高,而且比例持续增加,导致巴西等很多拉美国家普遍认为中国是将拉美国家当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料仓库。而中国在当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为了真正改善拉美国家的经济环境,推动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只是为了更加便利地从这些国家获取原材料。正因为如此,巴西政府对资源性开采项目十分警惕,所以应该采取新的合作形式,在获取资源的同时为巴西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比如中国和巴西的“贷款换石油”合作,该项目是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巴西石油公司融资100亿美元,巴西石油公司以未来生产的石油为抵押,以6.5%的利息,逐年向中国归还。这样不仅能满足我国经济增长对石油的需求,而且能为巴西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2.利用产业转移等形式向巴西间接地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近些年,中国向巴西出口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正在遭到巴西频繁的反倾销调查的抵制。因此可以利用巴西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将中国正在或将要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巴西转移,或者将汽车、飞机等零部件外包给巴西。

3.深入开展两国的技术合作。巴西科技水平在拉美处于领先,主要体现在自动化信息技术、汽车生产、水电工程技术、采矿、生物工程以及新材料技术等方面,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其技术水平一直处于拉美国家的前列。此外,软件技术也属国际领先水平。而我国在家电制造、军工等产业方面仍然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两国可以开展产业内贸易或者产业内相互转移来分享双方的技术利得。

注释:

①2011年俄罗斯的经济规模约为1.6万亿美元,是南非的近5倍。印度的经济规模与俄罗斯相当。巴西当前的规模接近2万亿美元,是南非的6倍。中国的规模更大得多,约为5.5万亿美元,是南非的接近17倍;2010年,南非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不到巴西的1/2,与其他三国的差距更大;2000-2008年,俄罗斯、印度、中国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2.5%、22.7%、23.7%,巴西为16.0%,南非仅有14.3%。

标签:;  ;  ;  ;  ;  ;  ;  ;  ;  ;  ;  

金砖国家产业互补性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_产业转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