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论文_张超

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论文_张超

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顺德

摘要:在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且民用建筑逐渐向着高层以及超高层方向发展。在民用建筑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最为广泛,同时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很早一段时期之内是通过预制板材料进行建筑结构的施工,目前,基本上民用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均是通过现场浇筑的方式完成。现场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更好,而且能够连续作业,易于成型,特别是应用在高层建筑以及大体积建筑之中,现浇混凝土的优势更为明显。

关键词: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1研究民用建筑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现实意义

民用建筑在进行房建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作用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建设使用效果。然而,建筑市场环境的多元化,增加了混凝土材料作用效果控制的工作难度。如,新型建筑材料投入市场以及混凝土材料的两种形式,人工砂与自然砂,均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差异化操作控制要求。此情况下,为使新型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材料与设备使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研究人员应从实践角度出发,找出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这样一来,民用建筑房建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就能以高稳定性以及高施工效率状态,作用于当前阶段的建筑行业发展进程。故,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提升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建筑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水平。

2民用建筑房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局限

据研究人员对已建民用建筑房建工程混凝土结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局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露筋、蜂窝、孔洞以及麻面。对于露筋问题,导致其产生的原因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振捣施工不够严实;即振捣器振动速度控制与要求不符,并未将混凝土中的气泡完全排除出去。第二,钢筋保护层垫块设置不合理,即钢筋与模板间的距离过小,进而使混凝土结构出现露筋现象。第三,混凝土浇筑施工振捣器操作不当,使钢筋安装设置出现了移位问题。蜂窝问题的产生则是由于振捣施工不到位;模板与模板间的缝隙大,进而使是你将流失导致。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民用建筑房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不当,即未掌握振捣器的使用要领,进而导致施工作业内容与规范要求不符。混凝土结构作用出现的孔洞问题,则是,在钢筋密度较大部位,或是预留孔洞与埋设件部位,进行下料施工时出现了搁住现象。即施工人员并未进行振捣,就着手进行了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此环境下,其下部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孔洞现象。再加上,因混凝土搅拌施工不到位,而导致出现了离析、砂浆分离以及跑浆严重等问题,使得混凝土结构易出现孔洞。对于下料施工不合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下料过厚或是过高;一次下料过多且振捣不到位方面,也会导致结构出现松散状态的孔洞。而麻面,则是由模板的光滑平整度与湿润度,难以达到施工要求导致的。要想对其进行控制,需在施工时保证模板安装的平整度,并将安装完成的模板湿润度也控制合理范围内。要想对上述民用建筑房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问题进行控制,需将现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充分利用起来,以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

3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3.1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在实际生产时往往会受到外部因素的较大影响,配合比控制不科学会对民用建筑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如果配合比富裕系数过高会造成民用建筑施工成本的增加,同时存在资源浪费问题;富裕系数过低则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且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配合比的控制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应当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和工程施工作业中的相关因素,严格根据科学的配比原则实时调控,确保设计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保持一致,按照外界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动态监控。

3.2混凝土运输和泵送技术要点

混凝土搅拌之后要进行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会受到运输时间和影响,如果运输的时间过长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民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混凝土运输的时间和距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尽量也在建筑工地的周边进行混凝土搅拌工作,这样能够有效的缩短混凝土运输的时间和路程,从而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如果混凝土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就会产生凝固的现象,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装卸,导致民用建筑的进度减慢。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混凝土运输的问题,在民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桶内搅拌和现场施工的方式来实现混凝土的运输和泵送,有效的避免了由于运输的问题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整个民用建筑施工的进度提前。

3.3浇筑流程及方式

建筑作业属于混凝土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关键性工序,确保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开展好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浇筑的基本流程为流淌施工、封层施工、推移施工以及分间断施工,必须要确保施工材料搅拌均匀后再进行浇筑作业。在浇筑作业时要防止水分渗入到现浇结构中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干净度。若在浇筑作业之前选择分层浇筑技术措施,则需要确保上层开始凝结前就结束下层的浇筑施工作业,如果出现尚未开始正式浇筑材料就存在凝结的问题,则需要第一时间对施工材料进行强力搅拌,确保其流动性能够满足施工规范标准。浇筑作业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倾落材料高度,从而防止现浇作业时出现离析问题。与此同时,外部的天气变化情况和施工作业附近的环境温度也会对混凝土结构浇筑作业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和温度进行浇筑。

3.4模板施工

当前在建筑施工中为了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一般采取模板施工方式,在模板安装之前,施工人员要针对施工设计进行研究,针对建筑的结构和施工环境来合理设计施工模板的安装方式,科学合理的模板安装规划对于工程的进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科学的模板安装流程优化了建筑结构中的钢筋绑扎过程,避免了建筑中结构施工对模板安装的干扰影响。在模板安装中要合理设计模板尺寸,避免在施工中产生缝隙影响使用安全性。

3.5养护技术

对于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作业来说,后期的有效养护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混凝土出现了泌水现象,必须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温养护手段,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施工作业环境的温度差异选择具体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环境温度适宜。唯有当养护作业结束后,才能够将绝缘层的薄膜解开,从而实现保护混凝土的作用。

结束语:由于混凝土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施工也发展成为了民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民用建筑整体施工质量。要想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得到保障,要求混凝土浇筑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依照标准以及规范进行作业,从而有效的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使民用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得以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子宁.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4):199.

[2]李承庆.浅析民用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07):53-54.

[3]金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四川水泥,2015(06):250.

[4]任秀华.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4(S1):215.

[5]张妍.探讨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4(09):223-224.

论文作者:张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8

标签:;  ;  ;  ;  ;  ;  ;  ;  

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论文_张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