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乡村高中政治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探索论文_巫海文

摘要:新课标概括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四个主要核心素养,它为思政课教师“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养人”指明了方向,而高中政治程序性知识是思政学科的核心知识,这一知识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笔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是笔者结合乡村高中政治教学实践就这个问题谈谈心得。

关键词:核心素养;乡村高中;程序性知识;教学探索

陈述性知识回答“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高中政治必修内容中最核心的知识,也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的学科根本任务关键知识。

新课改新高考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股改革之风席卷着中华大地,也给乡村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思政课作出了全方位的描述,总结概括了思政课的学科性质和根本任务,突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新时代的核心素养,为高考改革和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我们作为乡村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新的姿态来迎接这股春风,未雨绸缪,顺势而为,况且我们的学生在社会接触面、知识拓展面、能力发展水平等与城里的孩子相比都比较滞后,这也倒逼着我们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把握机遇,突破程序性知识教学的陈旧模式实现弯道超车。

一、紧密联系农村生活,在课堂交流中探寻知识

著名教育家马斯洛在“自我实现说”中认为人最高的需要是自我实现,这是一种类本能。自我实现不是抽象的,必须投影到社会背景之中才有意义,主体才能因此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高峰体验。乡村学校学生的圈子就是农村,他们的生活和知识就是在这里延伸和拓展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找到“根”,从根部出发去引导教学,启发教学,探寻知识。

以《经济生活》第十课第二框《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例,我先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起: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谈谈农村生活当中变化最大的事》

学生七嘴八舌……

第一小组代表: 我觉得我们村的人很有钱,个个都建起了大房子,开小车,道路宽敞还有路灯……

第二小组代表:我家的农田被老板租来种葡萄,山也用来做果园……

……(关于农村的话题学生永远也讲不完,因为这是他们的“根”。)

教师:农村现有的美好与我们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分不开的,是党和国家让我们过上如今幸福的生活。其实我们的生活还会更好,下面我们看个短片——《德国的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

教师:看完短片同学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我们还可以做哪些努力?

学生A:我们的生态和农业现代化可以学学西方有益做法。

学生B:我觉得农业生产很先进,什么都用机械生产,这样农民就没那么累了。(笑声)

学生C:……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三农”问题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和国家在借鉴发达国家做法的同时提出了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重要举措。……

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个人觉得课堂氛围活起来了,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积极思考程序性知识,理解认同党和国家的做法,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

二、勇于创新课堂形式,在活动中体验和内化知识

程序性知识教学形式应该可以多样化,而且活动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亲自去体验知识,认可知识,使知识真正内化于心,生成素养,外化于行。如图:

图示中,“活动”是引子,“内化”是手段,“行为素养”是目标,“感悟”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正如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第149页)写到:“人形成思想,要通过感悟,它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感悟犹如人体吸收的食物最终转化成奔流在自己血液之中的物质一样。”活动式教学让学生用知识直接触碰现实,从而获取第一手的信息(而不是别人告诉的),经过深层次的“内化”形成思想(素养),指导生活与实践。所以我个人认为活动式教学是感悟的最好形式,应该大胆探索和实践,以《生活与哲学》模块第十二课之《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为例:

教学地点:学校运动场。

教学内容:攀爬2.5米水泥墙。

教学形式:四小组比赛(男、女同学各两组,每组10人)。

教学过程:

环节一:①教师宣读比赛规则(不能借助工具,只搭人梯;……)

②强调安全的有关事项及安全保护人员的工作事项。

环节二:小组内部协调策略,哨声为令开始比赛……(活动中有很多感人的细节,有不少同学边流泪边呐喊,场面很感人……)

环节三:同学们交流,谈谈你最感动的细节。

同学A:××同学在人梯的最底端,他承受了很大的重量,最后他坚持下来,使我们都安全地爬上去,而他却是最后一个上去,两个肩膀都脱皮了他却没有察觉。我觉人要懂得奉献。(流着泪地讲)

同学B:我要感谢大家完成了我原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

同学C:……

环节四:教师总结。(略)

活动让学生直接体验知识,从内心深处让学生明白了劳动与奉献的价值;人的价值不能脱离社会条件;实现价值需要砥砺自我。通过活动把知识深入到他们灵魂深处,感染他们,励炼他们,让他们觉得思政课并不是在讲空话,讲套话。

三、借助思维导图,在知识网中整合程序性知识

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TonyBuzan开创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体现了联想、想象和联系的思想,具有开阔思维、启发创造、帮助记忆和清晰思路的功能。它对于我们乡村学生来说避免了大量的文字记忆,具有思维性和直观性,在复习课中其作用尤为突出。例如:《文化生活》二轮复习的《发展传统文化》专题复习中,我是以“如何唱响客家山歌?”作为话题进行探讨,因为学生都是客家人,他们对自身的客家文化比较了解,特别是“濒临灭绝”的客家山歌,他们更是滔滔不绝。最后我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他所说的程序性知识进行整合,

如图:

学生以上图作为母板课后扩展完善,从完成的作业来看效果很好。学生通过画画这种感性的形式归纳总结知识,将程序性知识编织成网,真正实现了把书读薄。其次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更加乐于去接受,由被动背诵变为主动研习,学生学会用学科思维系统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的素养。

面对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乡村教师应该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探索、实践教育教学的先进成果,竭力把乡村的孩子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18.5重印)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019.8重印)

论文作者:巫海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5期6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核心素养背景下乡村高中政治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探索论文_巫海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