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论文_黄文浩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论文_黄文浩

黄文浩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太平卫生院 532200)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93例2型糖尿病社区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低血糖发作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防治与干预策略。结果:入组93例患者中9例因低血糖入院,其中抢救无效死亡1例,余8例经积极防治与干预后症状明显缓解;84例住院期间低血糖发作,血糖指数1.8~4.0mmol/L,经临床对症干预后均在短时间内缓解,未见不良后果。结论:临床应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的危险因素有深入分析和认识,并给予预防性、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减少低血糖发作例次,保障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影响因素;防治策略

糖尿病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种,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成人群体中糖尿病发病率已接近10%[1]。在糖尿病病情控制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低血糖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低血糖往往会抵消长时间控制血糖所产生的益处,并有较大几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器官永久性损害,或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本文就此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93例2型糖尿病社区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均与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相符;②均伴有体重下降、多饮多食以及多尿等高血糖临床症状;③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不低于11.1mmol/L、空腹血浆葡萄糖不低于7.0mmol/L、75g葡萄糖耐量2h血浆葡萄糖不低于11.1 mmol/L(三项指标符合任意两个或以上者)。其中男60例,女33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3.5±3.4)岁。

1.2 方法

监测入组患者末梢血糖指数,其中血糖水平超过3.0 mmol/L者应指导其食用水果、糖块或者饼干等食物;症状较为严重或者血糖水平低于3.0 mmol/L者,可给予40~60ml 50%葡萄糖注射液经静脉推注;对于低血糖反复发作、年老体弱以及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可经由静脉滴注5%或者10%葡萄糖注射液,维持患者血糖水平不超过6~10 mmol/L,待其低血糖反应缓解或消失后即可。

2 结果

入组93例患者中9例因低血糖入院,其中因合并败血症以及Ⅲ度压疮而抢救无效死亡者1例,余8例经积极防治后症状明显缓解;84例住院期间低血糖发作,均伴有饥饿感、胸闷、乏力、心悸、手抖、面色苍白以及出汗等临床表现,血糖指数1.8~4.0mmol/L,经临床对症干预后均在短时间内缓解,未见不良后果。

3 讨论

3.1 低血糖原因分析

3.1.1 药物因素

(1)胰岛素给药量过高,特别是在静脉泵注治疗的情况下患者极为敏感。(2)以消渴丸以及磺脲类药物为主的口服降糖药物使用不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患者病情缓解后未及时调整用药剂量;(4)未按照合理比例搭配长短效胰岛素,导致混合胰岛素注射治疗不佳;(5)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时容易与降糖药物产生协同效果,导致后者作用加强或者药效持续时间延长[3~4];(6)患者盲信广告,私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

3.1.2 饮食因素

(1)患者注射胰岛素后长时间空腹或未及时进食;因过度饮食控制、进食量过少以及未及时加餐等因素影响;(2)患者空腹饮酒后未及时进餐,糖异生以及肝糖原合成受乙醇抑制,肝脏固有的血糖调节功能被削弱,引发低血糖反应。

3.1.3 疾病因素

(1)患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则会导致磺脲类药物以及胰岛素代谢清除发生变化,体内药物成分滞留时间延长;或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状态下给予中长效胰岛素制剂治疗;(2)受心脑血管合并症影响,机体调节低血糖的功能减弱,有较大几率出现低血糖事件。

3.2 防治对策

3.2.1 做好血糖监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医师应重点观察高龄、合并多种并发症、胰岛素持续静脉泵注、病程较长、联合用药的患者,尤其是置泵3~7d属于胰岛素用药调整期,有较大几率出现低血糖反应[5],所以应重视访视,对患者血糖波动展开定时监测。一般应以餐前、午夜以及凌晨3时为监测重点时段。倘若患者出现前期低血糖表现或者血糖值处于正常数值底线、合并异常反应、不典型症状或者神志改变者均应及时对症处理:视具体情况行持续血糖监测或者加餐。

3.2.2 合理用药。首先应高值患者及其家属各类降糖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忌自行增减药物用量。应以短效制剂为药物首选,不建议直接给予磺脲类降糖药物。应遵循小剂量给药原则,餐前服用药物务必在半小时内服下,切忌拖延;餐中嚼服药物也应在进餐时随第一口食物服下。应注意的是,30%~40%胰岛素成分经由肾脏代谢,因此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适当调低用量,此外还应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重复用药。

3.2.3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用药量应与饮食量相互平衡,结合患者生活习惯、性别、身高、并发症、体重以及运动量等个人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饮食处方。明确要求患者每天应控制摄入热量,达标即可,严禁超标。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做到定时定量,多摄入高纤维素食物,对血糖浓度稳定较为有利,适用于夜间多发低血糖者。

3.2.4 运动指导。糖尿病患者适度运动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控制体重和降糖药物用量。社区医师应帮助患者制定规律运动方案,通过各类有氧运动(散步、太极、晨练等等)改善患者体质。锻炼期间患者应携带含糖较高的食物,并与家人或者朋友一同参与运动,若出现不适感应中止锻炼并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临床应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的危险因素有深入分析和认识,并给予预防性、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低血糖发作例次,保障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闫巍,王全录,郑峥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318-320.

[2]穆纯,包頔,王美君等.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26(4):235-240.

[3]谷成英,李梅霞,贺艳菊等.上海郊区老年2型糖尿病伴低血糖症60例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41(7):1756-1758.

[4]穆纯,包頔,邢秋玲等.中文版低血糖恐惧调查—忧虑量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198-201.

[5]陈频,陈晨,邵珠林等.利拉鲁肽对新诊断的糖化血红蛋白>9%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4):307-312.

论文作者:黄文浩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论文_黄文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