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恩格斯的哲学思想_哲学论文

论恩格斯的哲学思想_哲学论文

论恩格斯的哲学学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哲学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恩格斯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划时代的哲学家。他一生研究了各种哲学问题,其中也包括对哲学的本质、哲学的产生、哲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功能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哲学学问题。过去,我们对恩格斯这方面的贡献虽然有所论述,但从来没有从哲学学的角度作过比较系统的分析。今天,我们纪念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系统地回顾一下恩格斯这方面的贡献,对推动今后哲学的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

一、哲学的本质和对象

对“哲学是什么”问题千百年来哲学家们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们都把哲学理解为智慧之学。近代的黑格尔把哲学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小逻辑》第38页)也就是精神自己的反思。马克思则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恩全集》第1卷121页)哲学是以特殊的方式把握自己时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其中活的灵魂。

恩格斯怎样回答“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呢?他认为,哲学是一种非实证的理论思维的科学。这可以从他对哲学研究对象的论述中看到。他认为,哲学是以人与世界的关系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但对这个对象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由笼统模糊到具体明确的过程。在古代,哲学被当作包容一切的知识总汇,哲学家都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还刚刚起步。一切具体的实证科学部门还在萌芽之中。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发展,各种实证的自然科学相继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确立了自己的独立地位。关于社会历史的科学,“也完全象在自然领域里一样,应该发现现实的联系,从而清除这种臆造的人为的联系;这一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为自己开辟出道路的一般运动规律。”(《马恩选集》第4卷242-243页)这一任务,已由于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而完成了。当关于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实证科学都已成熟了的时候,恩格斯说,在这两种情况下,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而且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马恩选集》第3卷65页)这清楚的说明:各门实证科学愈成熟,哲学的对象就愈清楚,愈明确。哲学不再是直接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的具体规律,因为那是实证科学的任务,哲学是通过概括和总结各门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实证科学的成果,以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来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非实证的理论思维科学。

由此,恩格斯认为,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对象在范围和层次上是不同的。它们虽然都从思维出发来与现实发生关系,但思维的目的和方式不同,各门具体科学是对千变万化而又统一的物质世界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层次的认识,而哲学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它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把握人与世界的整体结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因此,它既立足于各门具体科学又超越各门具体科学。这里区别的实质是个别与一般、局部与全局、部分与整体、方面与全面、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区别。随着各门实证科学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具体方面、具体层次和环节的研究越深入越细致,哲学越是在实证的意义上被驱逐出各个具体的领域,则哲学在科学地对人与世界关系进行总结性把握上,就显得越是重要。

恩格斯还认为,哲学这种从总体性和超越事物具体细节去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特征,是与哲学思维在把握对象时的高度思辨性和抽象性特征分不开的。哲学思维是要把握事物内在的和本质的方面。然而这些特性是隐藏在事物内部,不是用感官能直接感知到的。哲学思维要从表象出发,并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超越事物的直接性。现实事物直接地都是个别的特殊的,哲学思维则力求从事物有限的局部中把握事物全局和整体。现实事物在时间上直接地是暂时的、易逝的,哲学则力求从事物的无限转化和永恒运动中,把握无限性,永恒性。总之,哲学是以普遍必然性、全局总体性、无限性和永恒性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个别的、特殊的、局部的和有限的现实世界,这是哲学思维方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正是哲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的表现。哲学思维的这种特点,使它能既立足于直接的现实性而产生,又不满足于对现实事物经验的直观和实证的思考,而是寻根究底,超越事物的直接现实性,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恩格斯还认为,哲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思维是通过一系列概念和范畴来实现的。哲学概念和范畴是哲学思维把握对象的工具和中介,是哲学认识世界的成果的表现。哲学概念和具体科学的概念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就在于哲学概念的抽象性和思辨性、普遍适用性和深刻性,而具体科学引进某些概念时,就要加以适当的改造,使之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当然,这种区别是相对的。在实际生活中,哲学往往将一些实证科学的具体概念引到自己的范畴体系中,而实证科学往往将一些哲学范畴引入自己的概念体系,使之通行有效,两者相互渗透,但是,哲学在引入具体(实证)科学概念时总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最普遍、最广泛的概念范畴。

恩格斯还从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出发,总结和概括了几千年的哲学发展,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他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恩选集》第4卷219页)。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在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理论上,揭示了哲学争论采取什么形式,都离不开哲学基本问题;在方法论上,它指明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只有按照存在第一性的原则去行动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哲学的产生

哲学是由抽象的概念形式展开的非实证的理论思维的科学,是在概括总结实证科学成果基础上发展的。因此,哲学的产生,不仅要以自然界的存在和人类社会的出现为前提,而且要以社会分工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条件。因此,讨论哲学的产生,必须从分析现实前提和条件出发。

恩格斯认为,人类作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发展过程中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一系列分化的结果。哲学产生的前提,除了自然界的存在和人的出现以外,还必须要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在整个社会中的基础地位,没有饭吃,没有衣穿,人的生命不可能延续,社会不可能延续,当然不可能进行科学、文化、艺术、宗教和哲学的研究与创造。因此,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同人类的产生一样,是哲学产生的现实前提。

恩格斯认为,哲学的产生还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首先是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人的五官感觉和思维能力,都是人在长期劳动中,在“人化自然”的影响下而形成,它们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马恩选集》第3卷,551页)在恩格斯看来,哲学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出现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在人类的早期阶段,由于对自然的知识了解很少,生产工具十分原始,生产效率低下,物质生活资料紧缺,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很不发达,不可能出现专门的精神劳动者,那时候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是直接统一的,社会的每个成员既是物质劳动者,又是精神劳动者。从社会发展过程来看,分工起初只有性行为方面的分工,以后由于天赋(例为体力)、需要的偶然性等等而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如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商业、手工业的分工等等。但是,“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马恩选集》第1卷36页)因为“只有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真实地这样想象:它是某种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真实的东西而能够真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马恩选集》第1卷,36页)也就是说,只有出现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人们才能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产生相对独立的神学、哲学等等,才能有最初形式的专门从事精神劳动的僧侣、思想家和哲学家。

从上述哲学产生的条件可以知道,哲学形成于以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即私有制的奴隶社会。然而,哲学的萌芽却在原始社会已经出现了,或者说已经蕴含在原始社会的文化之中了。原始的精神文化是一个包括自然崇拜、神话和各种各样幻想的混沌不分的整体,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是孕育着包括哲学宗教等等在内的一切文化形式的母体。随着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出现专门从事整理文化产品的精神劳动者,原始的精神文化中开始逐渐的分化出相对独立的科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具体的文化形式。原始文化分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原始文化中那些内在的、带有普遍性的本质方面升华的过程。升华的结果就是哲学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出现了。哲学的产生适应了原始文化分化的需要。在原始综合阶段,人类文化表现为直接的整体性,无需任何中介,无需独立的整合功能,而仅仅靠自身直接的同一性来实现这种整体性。因此,在原始文化阶段,哲学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整合和调节者,不可能取得独立的形态。然而,原始文化分化为各个相对独立的形态以后,文化不再表现为直接的整体性,各相对独立的文化形式之间需要协调,因此,独立的整合功能就成为必要了,作为精神文化内核和灵魂的哲学就应运而生了。

三、哲学的发展

恩格斯认为,哲学作为一门理论思维科学,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有着自己发展的动力和特点。

恩格斯认为,推动哲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实践。他在谈及近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哲学路线发展时说:“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期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马恩选集》第4卷222页)。自然科学是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是由于工业生产需要和通过科学实验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实践对哲学的推动,在近代主要是通过自然科学和工业这个环节来实现的。哲学虽然是更高的即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同经济基础的联系,愈来愈混乱,愈来愈被一些中间环节弄模糊,但这一联系是存在的,不可忽视的。自然科学是物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物质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就决定了哲学的发展。

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和工业生产对哲学发展的推动,首先表现在使唯心主义“愈来愈加进了唯物主义的内容……力图用泛神论的观点来调和精神和物质的对立(《马恩选集》第4卷222页)。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引用自然科学和现实生产的材料,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而笛卡儿把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说成统一于上帝这个最高的实体,莱布尼茨把世界上的事物和人的理性灵魂等等都说成是一种所谓客观存在的精神性的单子所构成,都是上帝这个最高的单子的产物,以此来调和物质和精神的对立。黑格尔哲学,则“是一种就方法和内容来说唯心主义地倒置过来的唯物主义。”(《马恩选集》第4卷222页)

自然科学和工业对哲学的推动还表现在使唯物主义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说:“象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恩选集》第4卷224页)。唯物主义以承认自然界先于精神的存在为前提,主张精神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自然科学的发展,丰富了唯物主义。形式是由内容决定并为内容服务的,所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会使唯物主义的形式发生变化。从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发展就体现了这一点。“自从历史也被唯物主义地解释的时候起,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马恩选集》第3卷65页)就是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唯物史观的创立而出现的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唯物主义具有了现代的形式即辩证唯物主义。然而辩证唯物主义也会出现一系列新的发展阶段甚至新形式。这是由于我们对整个宇宙的认识还相当有限,人类社会至今还没有最终地走出它的“史前时期”(参见《马恩选集》第2卷83页),恩格斯说:“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马恩选集》第3卷125页)恩格斯的这些预言,将随着自然科学领域划时代的发现,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其三,恩格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揭示了哲学发展的途径。他说,哲学要“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马恩选集》第4卷215-216页)就是说,哲学在社会实践的推动下向前发展时,必须遵循正确的途径和方法。(1)要通过实证科学即具体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个中间环节。(2)要依赖于实证科学的新成果和新发展。没有自然科学上的这些重大发现和进步,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不可能的。(3)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因此,从哲学上总结概括科学新成果的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次完成的行动。

四、哲学的功能

哲学作为一种非实证的理论思维的科学,从它产生到现在,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它的发展虽历经兴衰,但始终屹立在科学这块神圣的阵地上,并没有因平庸之辈的轻视而减弱了它的作用;也不因一些傲慢的自然科学家的视而不见而消失。这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只要人类存在,人们就要认识客观世界,去揭示其中的共同本质、普遍规律,进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发展;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抽象的理论思维,离不开哲学的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恩格斯还分析了哲学的社会功能。

首先,恩格斯认为哲学具有世界观功能。人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生物,而是一种有意识能思维的社会存在物。人有一个内在的精神世界,无论是个人,社会集团或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所谓的精神世界,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包括多种因素,如生活实践的经验、文化知识、思维方式方法、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意志、情感以及自我意识等等。哲学作为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人在同外部世界交往活动中的精髓。它在主体本质力量的诸因素中,居于统摄和驾驭一切的地位,是主体自我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灵魂。哲学能把精神世界中各种因素有序地组织起来,推动它们按照一定的程序、方式和方向协调地发挥作用。哲学是精神世界的联合器、发动器、调节器和方向盘。因此,任何人都需要哲学,不管自觉不自觉,总是按照一定的哲学世界观来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我们应该自觉地学习科学的哲学,学习作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把它作为我们精神世界的核心和灵魂,指导我们科学地协调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其次,恩格斯认为,哲学具有锻炼抽象的理论思维能力的功能。前面曾经说过,在恩格斯看来,哲学是非实证的理论思维的科学。要从事科学的研究,“离开了思维便不能前进一步,而且要思维就必须有逻辑范畴”(《马恩选集》第3卷533页)。虽然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逻辑范畴体系,但哲学的逻辑范畴跟其他具体科学的逻辑范畴不同,它具有适用于一切事物的最大的普遍性、广泛性和适用性,因而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所以,学习哲学,对于提高运用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这是其他各门具体科学不可比拟的。

其三,哲学具有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功能。哲学是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根本观点。用对世界的根本观点去指导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就成为方法论。方法是有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适用于某个学科的比较具体的方法,如数学中的微分法、积分法;第二个层次是从各学科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特殊方法,如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一般方法即哲学方法,是前两个层次方法的抽象和概括,具有更大的普遍性,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如从事实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等等。恩格斯很重视对哲学方法论功能的研究。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精神,从客观事实出发、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恩格斯还说,唯物辩证法是科学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它“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马恩选集》第4卷466页)因此,它是我们“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马恩选集》第4卷239页)。

标签:;  ;  ;  ;  ;  ;  ;  ;  

论恩格斯的哲学思想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