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_产权理论论文

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动力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认为是技术进步。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教授在《当代经济科学》1993年第6 期发表的《技术进步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等文章和山西社会科学院唐昌黎研究员在《当代经济科学》1993年第4 期发表的《论第三产业的界定和发展动因》等文章中,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技术进步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产权及产权制度与产业经济发展等的研究,认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只有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才会不但能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而且会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约束机制,从而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使用,以便达到第三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我国要实现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一、产权及其功能

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1〕。完整意义上的产权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在权利所允许的范围内可以用各种方式使用权利,即使用权;(2 )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享受从事物中所获得的各种利益,即用益权;(3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改变事物的形状和内容,即决策权;(4 )可以通过出租把用益权转让给别人或把所有权出售给别人,即让渡权。产权的概念与所有权相比,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所有权是指所有制在法律上的权利的体现,它主要是指财产在法律上的归属关系和相应的收益权。但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讲,所有权不但具有不完备性,而且还具有不明确性,许多东西事实上不能完全归某人所有(例如,现代法律不允许个人把自己出卖给另一个人,即使这对个人来说是完全合理的)。所以所有权并不意味着所有者可以为所欲为,它仍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然而产权的概念不但包含了财产的归属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产权以所有权的形式出现在市场,并且在市场交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交易的实质并不是物品和服务的交易,而是一组权利的交易,所交易的物品和服务的价值,也就取决于交易中所转手的产权的“多寡”或产权的“强度”,并且产权严格界定了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对财产的支配使用和任意转让的权利。因此,与所有权作为财产的法律归属关系不同,产权是与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易过程密切相联,它回答的不是人和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是要回答由于物的存在及其使用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由社会规定的关系问题。正如G·J·Stigler 所说的:“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是由于使用稀缺资源而导致的利益冲突,必须用这种或那样的规则即产权来解决冲突,并且只要存在交易费用,产权制度就对生产产生影响,而一个没有交易费用的社会,宛如自然界没有摩擦力一样,是非现实的。”〔2 〕所以产权不仅明确了财产的归属等静态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对财产的支配、转让和获取收益的动态的复杂关系。因此,我们不能把产权等同于所有权而忽视产权作为所有权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延伸和实现的内涵。另外,产权也不同于所有制,所有制是指财产关系的经济制度,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构成了所有权,产权是把市场运行中以所有制为经济基础的人们的财产关系付诸于法人,通过产权这一形式,对市场交易活动进行现实的、具体的和明确的规定。

在当代经济学中,产权的研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本质上,经济学是对稀缺资源产权的研究……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的配置就是对使用资源权利的安排……经济学的问题,或价格如何决定的问题,实质上是产权应如何界定与交换以及采取怎样的形式的问题。”〔3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无限性,必然会发生人们为争夺稀缺资源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和相互竞争,如果这些冲突和竞争没有合理的制度或规则加以约束与规范,即如果不健立合理的产权制度以明确界定人们对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在资源使用中获益、受损的边界和补偿的原则,并规定产权交换的规则以及保护产权所有者的利益等,来解决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竞争性利用资源所发生的利益冲突,那么就不但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反而会由于竞争秩序的混乱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导致资源价值的消散(即资源的价值被无秩序争夺资源的代价所抵销),从而难以实现经济增长。所以现代产权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资源稀缺对人们的利益影响和由此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由于人类所面临的整个社会环境是不确定的,复杂的,并且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所以产权经济学所要处理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人们对利益环境的反应规则和经济组织的行为规则,确定这些行为规则即产权来解决利益冲突,并且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产权结构,以便达到降低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费用,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技术进步,增加经济福利,促进经济增长等目的。所以产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将人们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外部性较大的内在化的激励。因为产权明确地规定了人们相对于财产的行为规范,严格界定了人们使用支配稀缺资源的范围、空间和方式,安排确定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如何进行补偿等的原则和问题。正如H·Demsetz所说:“产权是社会的一个工具,它的意义来自于这个事实;它们能够帮助一个人在与他人交易中形成一个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谁拥有产权,他人就会允许他以某种方式行事。”〔4 〕如果我们把产权的概念从立宪的层次转入具体的产权问题上来,就形成了具体的产权制度问题。所以一个合理的产权制度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涵义:(1)产权的明 确界定, 即资源的产权属于具体的所有者所有;(2)产权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这种交易既可以是产权中的全部权利的交易,也可以是产权中的部分权利的交易;(3)产权所有者的权益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一旦建立了这种合理的产权制度,就会成为经济运行效率得以发挥和提高的根本动力。

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与产权制度

在产业经济学中,最著名的学说就是英国经济学家C·G·clark 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结构如何变化的理论,clark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将增加,这就是著名的petty—clark's law(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为什么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移动呢?clark认为, 这是由于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出现收入的相对差异造成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总是向高收入的产业移动,这是很自然的。关于这一点,Willian petty在其《政治算术》中也曾 描述过, 此外,A·Smith也认为这个顺序是很自然的。后来,美国的 西蒙·库茨涅兹在他的《Modern Economic Growth:Rate Structureand spread,1996》和《Quantitative Aspects of Economic Growthof Nations 1957》等著作中,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深入到了第一、二、三产业所实现的国民收入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等方面。库茨涅兹得出的结论是: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年代的延续,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比重(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然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差不多在所有的国家里都是上升的,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同步,综合来看,是大体不变,略有上升。以上的结论是按时间的推移所作的时间序列分析。如前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在clark 看来是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相对收入的差异。这个结论显然限于对现象的归纳。人们还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相对收入的差异?出现这种相对收入的差异的根本动因是什么?此外,库茨涅兹把劳动力和国民收入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了二者在产业间分布结构的演变趋势,得出的结论是:越是穷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越大。而且,不发达国家多为农业国,农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而发达国家多为工业国,农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小。库茨涅兹认为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不发达国家的农业收容着大量过剩的劳动力,而这些过剩劳动力又缺乏可由第二、三产业吸收的可移性。因此,穷国要由穷变富,须发展第二、三产业部门,与此同时,需要把农业人口从农业中释放出来,解放农业人口又需要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以释放可为第二、三产业部门吸收的劳动力。总之,穷国由穷变富,需要“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同时并举。那么这里的“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指的是什么?导致“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因素又是什么呢?到目前止,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认为这里的“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是指“工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进步”,却没有回答引起“工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进步”的根本因素是什么的问题。所以长期以来,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一直认为技术进步不但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最主要的因素,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对这一公认的结论进行了细分,从技术进步因素中分解出了更为具体和根本的见解,那就是:对人力资本的大量投资是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子。然而,被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所接受并公认的这个决定因素在解释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方面并不尽人意。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的话来说:“解释显然存在漏洞。”〔5 〕因为解释中有一个问题使我们困惑不解:如果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因素可以归结为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的投入等,那么为什么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样也具备了这些因素和条件却没有得到如意的结局呢?事实上,在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因素(技术进步,劳动,资本等)之中,其实没有一个是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原因,“它们仍是增长”〔6〕。诺思认为,除非现存的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 否则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就不会简单地发生。换句话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正是其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当然也是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符合petty—clark's law)。而要保持经济组织的效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产权。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效率主要是受所有制类型、市场环境和宏观调控体系三个方面的影响。所有制类型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则是通过产权结构的变化和由产权结构决定的对人们的刺激来实现的。但产权结构的变化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效率的决定程度还取决于相应的市场环境和宏观调控体系的效率。同样的所有制形式,如果市场竞争力度和宏观调控效率的差别很大,其发展效率也会大不相同。不过,当代经济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只要市场竞争是充分的和公正的,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效率就不会存在过大的差别。在国有经济的体制下,第三产业的发展之所以效率低下,主要是由特定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制度决定的。他们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当国有经济占主要地位时,产权制度不仅会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效率,而且制约市场竞争的范围和力度,此时,产权制度在决定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效率方面的作用就会更大。

此外,根据有关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理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技术进步因素外,还有资本、劳动及自然资源等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但我们从一个长期的过程来看,资源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总是稀缺的,故第三产业经济持续有效增长的关键问题是不断提高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而要提高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就必须对其实行合理的配置和最优使用,而“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的配置就是对使用资源权利的安排……经济学的问题,或价格如何决定的问题,实质上是产权应如何界定与交换以及采取怎样的形式的问题。”〔7 〕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 例如,当资本和土地短缺, 而劳动力过剩时,由于受市场供求关系作用的影响,就会造成资本的价格(利率)和土地的使用价格(地租)上升,而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下降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按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企业家必然会根据生产要素的相互替代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尽量多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少使用昂贵的资本和土地,直到每个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同其各自的价格比率相等为止。即生产要素达到最适组合。同时,在价格机制作用的推动下,各要素会不断地从其边际收益低的地方向边际收益高的方向流动,尤其流向边际收益高和容易吸收资本及劳动力的第三产业,从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直到同一要素在所有不同用途上的边际收益的比率都相等为上,此时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这就意味着资源实现了合理配置和最优利用。这样,第三产业经济不但在现有资源投入条件下达到了有效发展,而且使整个国民经济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新古典经济学把制度因素作为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看待,并把市场价格机制描绘成和谐的,无利益冲突的,无摩擦或无代价的过程,忽略了产权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这从现实经济问题来看显然存在着缺陷。

从上述对产权制度等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产权制度是影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一旦建立了合理的产权制度,就会对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以下的效果:

(一)形成有效的激励和严格的约束机制

如果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自然就会明确地界定人们使用稀缺资源的权利以及受益或受损的界限,从而不但对使用稀缺资源的人产生一种严格的约束机制,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减少稀缺资源的利用和经济活动的成本,而且产生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刺激人们积极从事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定会不断地增加有效的劳动供给,再加上投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这自然大大地刺激人们的投资意愿,而第三产业具有边际收益高和容易吸收资本及劳动力的特点,故最终结果必将是第三产业的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加。特别是由于专利法规定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归技术创新者和发明者所有,这必然会刺激某些人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因而会使技术得到不断的进步,其结果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定会导致第三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

当稀缺资源的产权属具体的所有者所有,并且这个产权具有上述四个方面的完整内容时,资源产权的所有者才会在产权界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使用资源来获取最大利益。一旦某种资源在某个产权所有者手中得到最佳利用时,这个产权所有者就会将这种资源的产权转让给其他出高价的资源需求者,以便获取最大的报酬,这自然就产生了资源的市场价格。在产权的交易活动中,那些效率最高的资源需求者才有可能为获取稀缺资源而付出最高的价格。显然,这种价格会使资源产权的转让者在产权界定的范围内获得预期的最大利润,而对效率最高的资源需求者来说,这种价格是其能优先获得稀缺资源而不得不支付代价。可见,在产权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都得不到预期的最大利益,并且在这个价格的形成过程中稀缺资源不断地流向效率最高的需求者手中,从而在整体上实现了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使用,其结果必然会促进第三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上的分析可以概括如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因此,要促进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以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刺激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达到第三产业经济不断发展的目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造成产业间收入相对差异的原因和引起“工业革命”及“农业革命”的原因也在于产权制度。

此外,从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来看,虽然要素和作为要素组合体的企业的产权是明确的——属于国家所有,但产权却不能交易,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产权制度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产权制度,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根本无法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

由于产权制度不完备,产权不能交易,形成不了要素的产权交易市场,要素无法流向最优的用途方面,因而不能形成要素的合理价格,结果导致劳务价格过低,从而使以劳动投入为主要要素的第三产业滞后,造成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失调,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

总之,要实现我国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因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的合理化。

注释:

*本文是作者硕士论文的一部分,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恨威武教授的指导,谨致感谢。

〔1〕〔美〕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第166页,第205页。

〔2〕G·J·Stigler,"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ublic policy:A plea to the scholars",Journal of legal studies,I(1972)P12

〔3〕胡永明《市场经济与产权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

〔4〕H·Demsetz,"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American Economil Review,vol 57.P347

〔5〕诺思和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厦出版社1988 年中译本,第2—3页。

〔6〕John vickers and George yarrow" Privatization : An Economic Analysis "Massachusetl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88

〔7〕江春《经济增长中的产权问题》,载《经济学社》1994 年第1期。

〔8〕西蒙·库茨涅兹《Modern

Economic

Growth

Rate Structure and Spread》1966

标签:;  ;  ;  ;  ;  ;  ;  ;  

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_产权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