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物学习实践性策略的建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生论文,策略论文,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会学生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策略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研究表明,学习策略在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七大变量系统中高居首位。因此,中学生学习实践性策略的建构研究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性策略的建构内容
1.信息筛选策略
有些生物问题信息量密集,文字叙述复杂,特别是其中一些无关信息的参与和干扰,使得解题者难以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误入歧途。针对此种情况,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过滤和去除一些与解题关系不大的枝节内容,从而清晰地呈现出问题的主干。使问题的复杂表述变得简洁明了,从而利于问题的解决。本策略适用于含有大量繁杂信息的知识。
训练方法: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或者做题时,准确理解语句的意思,找出语句的主干,筛选出关键词,明确语句的意义。
例1: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分裂间期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这个时期为细胞分裂准备了条件,细胞内部正在发生很复杂的变化。近年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自显影技术证明,间期细胞的最大特点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间期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
[要求]阅读“细胞分裂间期”的内容,找出主要信息和关键句。
[引导]排除一些无关信息,主要的信息就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关键词就是“最大的特点”和“准备阶段”。
2.信息转换策略
当前,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配有大量图表,而这些图表与教材中的文字表述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学生通过课文来认识图表,运用图表来深入理解课文,把阅读与识图密切联系起来,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信息转换策略正是在这一基点上提出的。特别是,生物学中有一些知识是属于规律型的,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分裂的不同时期,涉及到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将这些文字信息转换为直观的曲线图,那么对于各期的变化就会一目了然,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
训练方法:让学生将教材中的一些图表,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或者解题时要求学生先识图。
例2: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图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中的信息。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并表示出来。
[引导]看图时,应该按照一定的次序,如从内至外或者由外到内观察图。同时,在看图时,对观察到的结构进行描述。设计出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项目。
3.信息类比策略
类比是一种推理方式,是以比较为基础的。它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进行比较以后归类,从而利于记忆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类比,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未知之间迅速建立联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捷径或便于知识的储存和提取,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例如,学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知识,巩固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知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以及解决遗传学问题等都可以运用这一策略。
训练方法:结合一些典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对于某些习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类比。
例3: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说明:学生先学习了线粒体,体验了从线粒体的分布、功能以及具体结构等几个角度去了解线粒体的学习过程。)
[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线粒体的分布、功能和构成这几个角度来学习和把握叶绿体这一知识点。然后,再对两种细胞器进行比较。
4.信息组织策略
知识是概念和关系的组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应只重视概念的把握,更要注重掌握概念、规则、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善于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系统地把握知识。所谓信息组织策略就是要将学习到的有关生物概念、规则、知识点之间关系理清,并且将它们系统化,从而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知识的组织,可以是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是一章、一单元,甚至是一本书。通过对知识信息的组织,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和促进知识之间的系统性,非常利于学生掌握、储存和提取知识。
训练方法:在每一阶段学习结束时,由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组织,并鼓励学生将这一阶段的知识与先前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最好用书面的形式体现。
例4:在学习完“细胞呼吸”一节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和组织知识,形成以下知识结构图,并在此基础上联想更多的已有知识。
[要求]组织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并且表示出来。(说明:在学生画出细胞呼吸框架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新学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引导]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区别有哪几方面,细胞呼吸的实质是什么等。如看到C[,6]H[,12]O[,6],可以联系到“它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涉及到细胞呼吸的场所,又可以与细胞器的结构联系;“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又能复习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二、实践性策略的建构要求
1.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内化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应该按照学生认知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结合教学实践,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教师演示引导阶段;第二阶段为学生自主体会应用阶段。
在教师演示引导阶段,教师应多给予学生指导和引导,并且对于有些策略,教师要有意识地演示对这些策略的应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由外在引导向内在化和自动化的过程发展。在学生自主体会应用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地应用一些学习策略。随着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学习方法的逐渐内化,教师的指导频率应逐渐减少,以促进学生独立地练习和运用这些学习策略。学生凭借这些阶段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可以逐步达到自动化运用策略的程度。只有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相互促进作用下,学生才将学习策略内化,实现对自己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才能获得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策略的经验,并将这些策略有效地运用到后续的学习中。
2.自我监控,学会自觉运用学习策略
自我监控能力对于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具有重要意义。任何单纯的学习策略(关于认知方面)训练都是不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样,要通过训练才能实现。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情境,在教给学生学习策略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调节和监控,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真正地学会学习。
3.组织展示,利于策略的生成与创新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不定期地组织一些生物学习策略实践的展示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总结自己的学习实践的策略或方法,对各种学习策略进行评价和分析,完善和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另外,还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引导学生生成和创造新的学习策略。
标签:学习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