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呼唤高质量教学_生物科学论文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呼唤高质量教学_生物科学论文

高中生物新课改呼唤优质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改论文,高中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09)07-0103-02

优质教学研究顺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课堂教学的潮流,是一种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导向、以寻找优势学习方式、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为核心,以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素质迅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是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而优质教学必然是有效教学,新课程呼唤优质教学。德国学者迈尔(Hilbert Meyer)教授认为,优质教学是指有助于人们获得持续有效的认知、情感以及(或者)社会方面的学习成就的教学活动,它是建立在对教学经验研究的基础上的。如何才能实现高中生物优质教学呢,下面笔者浅谈自己的观点。

1 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优质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

新的高中课程体系承认一个朴素的真理:考试,永远是这个学生在考试。但新课程并不把考试置于课程的核心,而把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置于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这就意味着我国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高中教育应该追求卓越的大众教育、优质的大众教育,这应该是本次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性质的基本认定。钟启泉教授认为,这次课程改革不同于以往七次课程改革之处,就在于它从保障每一个人的“学习权”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清晰地界定了新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保障每一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权”,要求每个学生充分地、自由地、多元地、和谐地发展。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解释,所谓学习权,是指每个人天生就有的“阅读、写作的权利,提问深思的权利,想象、创造的权利,读懂自身世界和书写自己历史的权利,分享教育资源的权利,发展每一个人的智慧以及所在集体的智慧的权利”。这个解释意味着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这个思想起点很高,归根结底意味着教育基本价值的转向,这就是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从强调对少数有学术才能学生的培养,转到强调对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新课程针对应试教育背景下过于彰显教育的筛选、选拔功能,注重少数“精英”学生的培养,转到素质教育模式下凸显教育的发展功能,注重对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当然大众教育并不排斥对少数有学术才能学生的培养,而是在提升所有学生的基础上,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引导。因此,优质教学,必须让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卓越的发展。

2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优质教学的根本目标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内容掌握的情况,一些生物学教育专家认为,生物学的核心基础至少包括五个方面:(1)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是如何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之中的;(2)学生能够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3)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4)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5)学生应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为了达到优质教学,可以从“科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生物学基础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四个维度来理解、落实生物科学素养。比如,在教学中应加强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核心,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行设计实验去探究想要知道未知性的实验结果。在探究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最终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例如,在完成《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时,我们是这样开展探究活动的:(1)教师提出问题:淀粉和蔗糖是否都能被淀粉酶水解?(2)学生作出假设: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3)制订方案、实施计划:首先学生在课前自己查找有关资料,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产物是什么?鉴定淀粉和蔗糖水解程度的特定颜色反应有哪些?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实施方案,要证明实验假设,选定什么样的方法?采取哪些实验步骤?需要哪些器材、药品?最后根据自己的计划实施完成。(4)根据实验结果,推断自己提出的假设,得出结论。(5)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评定各自的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实验方法是否合理?实验操作是否严谨?有哪些心得和体会等等。通过亲历探究过程,学生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同时,真正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提高了生物科学素养。

3 课程三维目标是优质教学的导向点和评价点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课程目标则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既规划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总体目标,也明确指出了具体目标。总体目标较宏观地描述了高中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具体目标则包括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些都体现了生物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分类,这样便于分别进行研究。从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而言,这三个维度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从教学实践来看,这三个维度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像《标准》所说:“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新课程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仅具有客观性、确定性、普遍性和中立性等性质,还具有文化性、不确定性、情境性和价值性等基本性质。课程知识不是一种外在于个体或强加于个体的被管理、被灌输的“客观”的东西,而是一种可探询、可分析、可切磋的动态的探究过程,一种借助反思性实践来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过程。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积极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对个人价值的判断,更强调对社会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的判断。优质教学首先要认识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转变传统教学的价值取向,实现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知识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点,而且要关注情感生成点和能力培养点。例如,《分子与细胞》模块中,教学时,除了讲授“细胞学说、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性内容之外,还要落实“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等能力。同时还要渗透“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其实,当代科学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传授科学知识的教育,而是要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还可能分得更细)的综合教育。如果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则能力、态度、价值观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比知识更重要,即更具有适用性和持久性。更何况在信息社会,有许多获取有关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学校教育应更多地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将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所以高中生物课程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优质教学的导向点和评价点。

总之,优质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优质发展,而促进学生的优质发展则需要优质的知识、优质的学习和优质的教师。

收稿日期:2009-05-20

标签:;  ;  ;  ;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呼唤高质量教学_生物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