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头部双敷贴固定Y论文_孙璐露 李春静 杨远升 苏优峰 唐慧敏 罗文

孙璐露 李春静 杨远升 苏优峰 唐慧敏 罗文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518000

【摘 要】目的: 探索使用双敷贴固定Y 型无针系统在婴幼儿头部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 随机连续选取2013 年5月—2014 年9 月我院收治960 例留置头部Y 型无针系统婴幼儿。按照留置Y 型无针系统顺序编号,通过抽签随机法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3M(HP)单敷贴固定留置针,胶布固定延长管及无针接头部分。实验组选用一张3M(HP)敷贴固定留置针,再剪裁半张3M(HP)把留置针延长管及接头U 型或C 型盘起,用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5] 。 观察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Y 型无针系统的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组的固定方法可有效延长Y 型无针系统的保留时间,安全性更好,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为家长减轻经济负担,又降低了护理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敷贴头部固定 Y 型无针系统 效果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uperiority of fixing the Y-shaped needle-free system via double-patching on the headof infants. Methods: 96 infant inpatients with a Y-shaped needle-free system detained on head at our hospital during July ~ September 2004were recruited. According to the serial number of detained Y-shaped needle-free system, 48 patients with an odd number were includedinto test group, and 48 patients with an even number were included into control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etained needle was fixedtraditionally with a single piece of 3M (HP), and the extension tube and needle-free connector were fixed with an adhesive tape. In the testgroup, the detained needle was first fixed with one piece of 3M (HP), and the extension tube and needle-free connector were coiled in ashape of U or C and then fixed through the platform uplifting method [5]. The needle detaining dur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were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etaining duration of Y-shaped needle-free system was obviouslylonger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was obviously less in test group. Conclusion: The fixation of Y-shaped needle-free system via doublepatchingcould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detaining duration of Y-shaped needle-free system, so as to relieve the pain of infant patients, releasethe financial burden for parents and reduce the nursing cost. Therefore, this fixation method was worth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053-03

Y 型无针系统是针对中国护士的穿刺习惯,由国外的无针系统改良的一种安全输液系统。近年来Y 型无针系统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它既可减轻患儿的痛苦,保护血管;在儿科操作过程中,降低不确定性的不良事件发生,杜绝针刺伤;又可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在儿科的抢救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1]无针系统在输液过程中避免了患儿、医务人员与血液及钢针的接触,使静脉输液成为一个安全的过程。Y 型无针系统的无针接头较传统的肝素帽体积大、重量重,不适用传统固定方法。2013 年3 月我科成立了品管圈,通过十大步骤有效的提高小儿安全型留置针安全固定率。

深圳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常年平均气温在22.4℃。由于婴幼儿的头部可使用固定区域小,易出汗黏贴不牢、头部皮肤过敏、无针接头压伤、外渗不能及时发现等频频发生。

即增加了护理成本,又给患儿造成恐惧感,降低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我科从2013 年年初全面使用无针系统以来,使用双敷贴固定Y 型无针系统在婴幼儿头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循证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5 月—2014 年9 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期间进行头部Y 型无针系统输液的患儿共960 例,男650 例,女310例。年龄29 天---1 岁,平均年龄4.2 月,诊断均为常见细菌及病毒感染性疾病,住院天数5-14 天,平均住院天数9.3 天。

先从1-960 进行编号,要求每例均有唯一号码,然后将标签放入一个密闭盒子内,选取非实验组人员一人进行抽取,事先规定凡奇数顺序抽取到的号码入实验组,偶数者则入对照组。 每例参与实验患儿间,实施双敷贴固定的护士与观察效果的护士间均采用盲法。本实验实施前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核准。所有参加实验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 组年龄、输液时间、输注药液性质、住院时间、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1.2 方法1.2.1 材料 BD Y 型安全留置针,BD 分隔膜接头,规格6*7cm 3M(HP)透明敷料,3M 纸质医用胶布一卷,一次性使用医用备皮刀,以醋酸氯已定、有效碘、乙醇为主要成分的安尔碘皮肤消毒剂。

1.2.2 操作方法 所有参与实验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均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具有护师以上的职称。两组患儿Y 型无针系统固定均由从事儿科静脉输液工作10 年以上的2 名白班高责完成。评估工作由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7 年以上的3名夜班高责完成。并在实验准备期进行统一操作流程及评估标准的培训。均选取入院后第一次Y 型无针系统留置进行对比。

根据患儿头部血管情况,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等相对易于固定没有进行过穿刺的血管。剃掉注射部位周围约10*10CM.的毛发,局部皮肤常规安尔碘消毒 ,左手紧绷穿刺部位皮肤,呈15~30°角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退出针芯约0.2cm,把套管针全部推入血管,通畅取出针芯,。用单手或双手无张力持膜,敷贴中心点对准穿刺点,按1.塑性,2.抚平敷料,3.边撕边框边按压抚模,将留置时间、日期、操作者记录在标记纸上,固定在穿刺点上方0.5cm 导管底座上,边缘不可超过透明敷贴边缘。

对照组 在此基础上,用1 条3M 纸质医用胶布,固定延长管及无针接头在患儿头部,将Y 型管U 型或C 型高举平台法固定。(图1)(2)试验组 在此基础上,再剪裁半张3M(HP)透明敷贴,将Y 型管U 型或C 型固定,用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5],接头位置对向邻近耳朵方向,方便输液时进行二次固定 。(图2)最后,向患儿家属告知留置针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同一的纸质告知书[7]。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每天观察留置时间定为8AM晨交班及4PM 晚交接班时间,同一评估量化表评估: Y 型管及安全接头固定情况、导管脱出、折叠及静脉炎为判定标准。

按INS(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标准将静脉炎分为5 级。0 级:没有症状;1 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2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 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2.5 em,有脓液流出。[1]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 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_标准差描述,不同分组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成功率比较采用χ2 检验。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 结果2 种固定方法固定效果比较,见表1,表23.1 Y 型无针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妥善固定是保证留置成功和输液通畅的关键[3]。结果显示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双敷贴固定婴幼儿头部Y 型无针系统临床效果好,可以广泛使用。

3.1.1 减少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应用双敷贴固定婴幼儿头部Y 型无针系统,相对传统的固定方法,更便于观察、保留时间长、减少意外拔管率、减少皮肤不良反应、减少Y 型无针系统使用过程的不良事件,增强使用的安全性,减少护理成本。

3.1.2 减轻护士工作量。在整个使用流程过程中,没有增加操作环节。由于此种固定方法的稳定性较好,大大减少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加固和反复宣教工作。

3.2 不安全的固定给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带来潜在的不利因素,给患儿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给患儿家属心理带来很大的伤 害,甚至影响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5]。由于婴幼儿容易哭闹、烦躁不安,用手撕扯留置针,使针管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液体外渗,使留置时间缩短。再次置管时会增加患儿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而影响护理满意度。对所有参与实验患儿家长,在拔出Y 型无针系统的同时,进行CVI 系数为0.87 的留置针固定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妥善双敷贴固定安全型留置针有助于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显著性意义(P<0.01)[6]。

3.3 现科室正在延续该种固定方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此种固定方法不仅适用于婴幼儿头部固定,也可用于新生儿四肢外周置管的固定,及存在相同固定问题的成年患者。可以避免(图3)固定网套造成的皮肤损伤及纸质胶布造成的(图4)皮肤过敏。

3.4 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可在儿科临床实际工作中持续使用。品管圈重在调动成员积极性,强化各级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3.5 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人文、医学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生命的质量的珍视,从前看似细小平常的护理环节,又有了新的要求:更人性化、更贴近临床、更完善。与时俱进的护理理念是新一代护理人应必备的能力。本研究即基于此护理理念基础上新的护理创新。

总之,小儿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后,先用3M(HP)敷贴固定留置针,再用3M(HP)固定Y 型管和无针接头,可使留置针固定更加牢固、安全,从而延长留置时间,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为家长减轻经济负担,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参考文献[1] 张中翠 刘志瑜.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237-238[2] 杨薇.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良效果观察{J}.湖北民族学院医学报,2014,31(2)::86-88[3]周梅.婴幼儿手足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13年5月,28(9):806-807[4] 周凤琴,陈爱,罗宁.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3.7, 34(20):4133-4135[5] 陈慧真,李 卿,江红芳.高举平台固定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 年4月,12(11):1025-1026[6] 樊启宜,陈瑞琴,郑艳.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效果比较{J}.黑龙江医学,2014, 5(38):596-597[7] 余湘,夏芳.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护理学杂志{J},2013 年8 月, 1(28):76-77[8] 杨娜,张婷,牛志霞.自制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在临床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J} ,2014 年4 月,29(7):584-585[9] 王颖,党文平,王婉秋,周红霞,孟隶,闫妮,张云平.改良式固定用于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J},2014,Z1:[10] 叶晓霞,蔡伟良,陈晓茜,许海萍.小儿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对比.现代诊断与治疗{J},2014,8:1895-1896[11] 杨秀增,田娟.自粘性绷带联合3M 透明贴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J},2014,3: 37-38[12] 王艳艳,全海霞,张俊,谢晓敏.医用输液贴在小儿留置针中的巧用.护理实践与研究{J},2013,10(19):49-50[13] 张海燕,赵宝春,修红,张淑丽,于蓓蓓,刘祯.两种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比较.护理学报{J},2013(22):62-63[14] 曾小燕,齐超,程琳.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探讨.中国临床护理{J},2012,4(2):117-118[15] 李宏伟,戴巧萍.两种敷贴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观察.现代临床护理{J},2012,11(30):23-24[16] 周冠蓉.小儿外周浅静脉留置针2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较.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11,27(8):[17] 陈宇峰,赵香莲,罗玲.自粘性无菌敷料应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固定技巧. 齐鲁护理杂志{J},2011,17(16):21-22[18] 李谷凤.形象静脉留置针留置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临床护理杂志{J},2010,9(6):58-59[19] 邢艳虹.安全性留置针在急诊50 例躁动患者中的应用.福建医药杂志{J},2014,36(3):177-178[20] 仲辰子.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固定方法研究.医学信息{J},2013(26):[21] 吴海英.改良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J},2013,26(01):104[22] 秦晓香,马凤霞.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法效果比较.中国当代医药{J},2013,20(6):185-187[23] 马益萍,张红梅,朱珊珊.自制小夹板改良固定婴幼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浙江医学{J},2012,30(13):[24] 王米艳,颜艳,黄小英.两种小儿留置针固定方法比较.全科护理{J},2012,10(18):1661-1662[25] 张玉芬,吴欣洪,许瑞华.弹力网套两种不同固定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方法对比性探讨. 中国医药指南{J},2011,9(03):101-102作者简介:孙璐露(1979-),女,吉林松原人,研究生学历,副主任护师。电话:135103323102013-2014 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项基金项目编号:国卫办医函[2013]544 号

论文作者:孙璐露 李春静 杨远升 苏优峰 唐慧敏 罗文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婴幼儿头部双敷贴固定Y论文_孙璐露 李春静 杨远升 苏优峰 唐慧敏 罗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