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岳化医院 湖南岳阳 414014
【摘 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70例创伤性骨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R平片检查、CT扫描以及三维重建分析,对比分析DR平片检查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结果 DR平片检查骨折诊断符合率为81.9%,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骨折诊断符合率为100.0%,骨折诊断符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为创伤性骨折病患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检查,能发现隐匿、微小骨折,提高病患骨折检出率,降低误诊和漏诊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DR平片检查;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创伤性骨折
创伤性骨折的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十分复杂,普通的X 线片、DR平片检查已无法满足目前临床需求,给病患的诊断带来阻碍。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传统X 线片、DR平片检查这一方面的不足[1]。目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诊断中,随着三维重建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临床价值也不断得到提升。在为创伤性骨折病患进行诊断时,多层螺旋CT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容积扫描、收集数据,还可以重建三维的骨折部位,在创伤性骨折诊断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为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我院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70例创伤性骨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R平片检查、CT扫描以及三维重建分析,对比分析DR平片检查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70例创伤性骨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均有明显外伤,临床症状主要以畸形、疼痛、疲惫乏力、局部肿胀为主。其中男性95例,女性75例,年龄为12-66岁,平均年龄为(32.3±5.9)岁,病患致伤原因为重物砸伤、坠落伤、交通伤、意外伤,受伤部位主要为颅骨、脊柱、四肢、肋骨等。
1.2 方法 所有病患进行常规DR平片检查,然后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技术分析。扫描仪采用美国64排Lightspeed螺旋CT扫描仪,扫描管电流为28mA-580mA,管内电压为120KV,螺距为5毫米,层厚为5毫米。根据病患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部位,扫描范围应包含骨折位置以及周围组织等整个范围,为四肢受伤的病患扫描时采用双侧对称CT扫描方法。使用原始图像和数据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小)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等三维重建,并分析和对比病患的骨折部位、骨折创伤程度以及空间关系等,一般来说,CT扫描层厚选择越薄则三维重建效果就越好[3]。对比和分析病患DR平片检查和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本次所有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并采用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70例病患共204处骨折,DR平片检查出骨折167处,骨折诊断符合率为81.9%,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出204处,骨折诊断符合率为100.0%,骨折诊断符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MRI、CT、核素及超声等显像技术不断完善和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创新,影像诊断方法也由单一的形态诊断演变为集代谢改变、功能、形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诊断方法[4]。创伤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首选检查方法X 射线或DR平片检查,既直观、完整又经济,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既能横断面进行成像、前后均无重叠,又能够做多平面、三维重建等技术处理,因此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特殊骨折类型及特殊部位的处理明显优于X 射线或者DR平片检查[5]。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快速显现清晰图像,其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全范围的扫描并极快成像,为病患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后进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可获取细致、清晰的图像信息,通过冠状面、矢状面或其他方向勘察,能掌握病患骨折详细信息,减少误诊、漏诊发生率[6]。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通过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小)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技术(VRT)、平面重建技术(MPR)等直观地观测到骨折部位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如脊柱骨折中能够清晰地显示骨折移位,脊柱侧弯、脱位、后突畸形等情况[7],是了解骨科创伤以及治疗范围、部位、程度、性质等的重要工具。
但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也存在不足之处,应注意以下问题[8]:①三维重建应选择在独立的工作站中进行,改变窗位、窗宽,多方位的勘察,对于骨折重叠部位采用分离技术进行观察,特别是观察关节间隙内的碎骨块物时。②应尽量选用5mm层厚进行扫描计划,确定扫描范围及部位,以便于处理三维重建图像,减少图像失真发生率。③骨质疏松病患二维图像显示骨皮质无明显破坏,骨小梁存在,三维重建图像虽显示股轮廓光整,但图像与斑块骨破坏相似。④三维重建图像虽立体感较强,但细微结构的显示效果较差,需与二维图像和常规平片检查相结合。
本试验结果表明,DR平片检查骨折诊断符合率为81.9%,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骨折诊断符合率为100.0%,骨折诊断符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上所述,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为创伤性骨折病患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检查,能发现隐匿、微小骨折,提高病患骨折检出率,降低了误诊和漏诊发生率,并应结合多种其他方法联合应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梁金瑞.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诊断创伤性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5):36-37.
[2]杨仕海,吴奇华,吕发金.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脊椎骨折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13,42(14):1642-1644.
[3]耿艳杰.多层螺旋CT 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四川医学,2012,33(6):1074-1075.
[4]顾同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7):2961-2962.
[5]周超淼,许华权.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4):59-60.
[6]王发成,曹海念,许忠曦.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对比[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39-141.
[7]胡长青.外伤性髋关节骨折的X线与CT影像学诊断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11-12.
[8]吴清武,岳军艳,杨瑞民,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9):1688-1691.
论文作者:黄亚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螺旋论文; 多层论文; 病患论文; 创伤论文; 技术论文; 性骨折论文; 图像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