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_黄琛

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_黄琛

(四川省什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什邡 618400)

【摘要】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脑梗死在早期采取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于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帮助。方法:选基底节区脑梗死病患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在患者梗死早期使用丁苯酞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有27例患者有效的建立侧支循环,而对照组仅有18例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对照组患者为(7.2±1.7)分,而观察组患者为(4.5±1.1)分,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早期使用丁苯酞进行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并适合积极推广。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脑梗死;侧支循环;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05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basal ganglia infarc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patients.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basal ganglia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utylphthalide in the early stage of infarction. Results There were 27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establish th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effectivel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only 18 patients, and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erm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the control group was (7.2 ± 1.7),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5 ± 1.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In the early use of butylphthalide for thrombolytic therapy, the curative effect is accurate and suitable for active promotion.

【Key words】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Collateral circulation; Nerve function

脑梗死是指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的脑实质病变,其最为常见的病因为长期动脉硬化高血压导致的某一硬化动脉破裂,临床上主要以老年患者的发病率较高,而男性好发于女性。脑梗死发病急骤,进展较快,早期出现偏瘫、意识障碍等。并且脑梗死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1]。基底节区中的壳核以及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为常见的两个部位。约有70%的脑梗死或脑出血发生于基底节区的壳核以及内囊区。对于此病的治疗,临床上一直主张早期采取溶栓治疗,并且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部分患者在治疗中存在出血以及窗口期的风险,所以对于治疗的限制较大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在早期采取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于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帮助以及神经功能提高的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基底节区脑梗死的病患,共计70例进行研究,经过医生的详细疾病诊断与影像学检查,可知所有的患者均符合临床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的发病时间均在2天以内。将患者分为了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分别为:48例、22例。患者的年龄均偏大,处于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3.5±2.4)岁;纳入标准[2]: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偏盲症状。经CT检查发现患者壳核或丘脑均有不同程度出血表现。排除标准:排除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排除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排除其他类型脑梗死患者,排除已接收溶栓治疗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患者。将上述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因此具有着临床疾病治疗效果研究的可对比性,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卧床休息,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保证营养供给。有脑水肿表现的患者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同时给予10%的甘油果糖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给予利尿性脱水剂,采取脑保护治疗,同时注意原发病的治疗,控制患者血糖、血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丁苯酞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丁苯酞(批准文号:国药准字010H04102,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100ml静脉滴注,一天两次,连续使用14天。

1.3 观察指标

(1)侧支循环建立:在患者发病后5天内采用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头颅CTA检查,在检查前,在患者肘正中静脉下留置针,并且注入造影剂,采取双通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速度为4ml/s,总注入量为80ml[3]。注入完后按照与造影剂相同的速度再给予患者20ml生理盐水。继而按照监控触发技术对患者的造影剂浓度进行实施监测。监测位置位于患者的将主动脉,将触发阈值调整为14HU。CT扫描范围包括患者主动脉弓下缘至患者颅顶部,从最低处向最高处扫描,继而采取多平片重建法一剂血管仿真内镜法对患者头颈部的血管进行重建,并进行分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眼动脉开放一剂软脑膜动脉开放表现[4]。(2)神经功能按照NIHSS(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应用SPSS22.0来完成。等级资料采用t检验,患者年龄、性别、例数以及其他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构成比(%)或率(%)表示当P<0.05时,提示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有27例患者有效的建立侧支循环,而对照组仅有18例患者,观察组(77.1%)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4%)。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对照组患者为(7.2±1.7)分,而观察组患者为(4.5±1.1)分,表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并且在我国临床中十分常见,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而目前,对于此类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十分有限,仅包括超早期血管再通以及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但是由于治疗时间窗的严格限制,超过90%的患者因不能及时接受治疗而丧失从超早期血管再通中获益的机会[5]。

侧支是指链接临近树状动脉群的动脉血管结构,其存在于大部分组织当中,通过改变血流路径而达到对比色血管供血区域提供血流灌注的作用[6]。脑部侧支循环是指当大脑的供血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血流通过其他血管,主要包括侧支或新行程的血管吻合到达缺血区域,从而使得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而目前,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7]良好的侧支循环建立能够有效的减少脑梗死灶容积,从而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提高其预后,降低复发风险。另一方面,准确而完整的评估侧支循环是决定缺血性脑卒中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现临床上对与侧支循环的关注度以及临床意义理解不足吗,并且在评估方面也没有同意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建立的进展。

丁苯酞是一种生物活性成分,最早是从芹菜中提取出来的,经研究发现,丁苯酞具有脑保护作用[8],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包括重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保护线粒体,减少神经细胞死亡。在丁苯酞的药理机制作用下,患者的血管结构得以完整的保存,从而为恢复血管管径打下基础。另外还增加了缺血区毛细血管的数量,使得患者动脉血流速度增加[9]。

影响侧支循环有效建立的因素较多,包括高脂血症、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而丁苯酞可以促进微血管的建立,接触微循环痉挛,从而使得患者脑血管聂丕一氧化碳以及前列腺环素的水平上升,使得其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帮助侧支循环建立[10]。另外,在患者建立起有效的侧支循环后,其缺血半暗带部位能够得到有效供血,使得其预后得以提高,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所帮助。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27例(77.1%)患者有效的建立侧支循环,而对照组仅有18例(51.4%)患者,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对照组患者为(7.2±1.7)分,而观察组患者为(4.5±1.1)分,表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早期使用丁苯酞进行溶栓治疗,能够有效的帮助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建立侧支循环,从而改善患者缺血部位的功血情况,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作为溶栓药物,丁苯酞适合在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治疗中应用,并适合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孔成,黄礼明,吴旭等.特殊类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188-190.

[2]张卫青.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与病情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0):93-95.

论文作者:黄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  ;  ;  ;  ;  ;  ;  ;  

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基底节区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论文_黄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