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人民医院内科 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改善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非他汀类药物物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血脂达标患者48例,达标率为80.0%;对照组患者60例患者血脂达标患者35例,达标率为58.3%;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之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不良反映率为20.0%明显高于观察组5.0%的不良反应率。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明确,有较好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动脉僵硬度,从而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冠心病;他汀类药物;小剂量;动脉僵硬度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11-02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引起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之一,发病率较高,治疗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尤其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医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当前临床冠心病治疗中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其中他汀类药物是最常采用的一种药物,效果明确。为分析小剂量他汀类药物疗效,以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存在心肌梗死病史;心绞痛;冠脉造影检查血管狭窄;
排除标准:周围动脉疾病;甲状腺爱你功能异常;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肺部疾病;重度新生功能衰竭。
男66例,女54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0.58±2.36)岁。多数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30例合并有糖尿病,35例合并高血压,29例合并血脂异常,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没有明显的不同,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给患者服用10~40mg的阿伐他丁(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30047),1次/d,疗程3个月;对照组患者采用非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给患者服用30mg的苯扎贝特(生产企业:Bayer Pharma AG,国药准字:H20130332),1次/d,疗程3个月。
1.2.2血脂测量 患者均在入院第二天凌晨采集空腹静脉血10ml,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LDL-C)。其中TC和TG均采用酶法(CHODPAP)测定,采用修饰酶法测定HDL-C,采用直接法测定LDL?C,检测仪器为OlymPus2700型,迈瑞BS-3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RocHE提供。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注意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脂变化水平,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差异和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做基础。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数据统计均采用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脂达标率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发现观察组60例患者血脂达标患者48例,达标率为80.0%;对照组患者60例患者血脂达标患者35例,达标率为58.3%;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之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药物不良反应
对照组组不良反映率为20.0%明显高于观察组5.0%的不良反映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3.讨论
动脉僵硬主要是指由动脉血管壁的功能特征和结构决定,它主要反映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一种特征性表现,大量研究显示动脉硬化也是引起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认为引起患者心血管动脉僵硬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年龄个血压变化。其次部分基础疾病也是重要原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目前临床上比较重视动脉僵硬的治疗,他汀类类药物在治疗冠心病中较常使用,当前研究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消除炎症、抗氧化等方面疗效明确,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常见药物类型之一,有研究认为这类药物在改善动脉僵硬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分析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改善动脉僵硬疗效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急性期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应用经验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发挥抗炎效果。冠心病患者往往出现较为强烈炎症反应,尤其是急性期患者更加明显,他汀类药物对炎症的作用能够达到调节血脂,同时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发挥效果也不同。临床对于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一般认为在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情况下适当降低药物剂量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另外,他汀类药物本身居于较高的抗血栓和抗氧化效果,药理学研究侠士,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氧自由基酶活性,减少氧自由基含量,改善患者杆状动脉。同时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清除血清以及心肌细胞中氧化物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达到调节患者动脉僵硬度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60例患者血脂达标患者48例,达标率为80.0%;对照组患者60例患者血脂达标患者35例,达标率为58.3%;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之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不良反映率为20.0%明显高于观察组5.0%的不良反应率。提示冠心病患者实施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有效调节血脂,疗效明确,同时不会受到患者年龄、血压、心率等重要指标的影响,改善动脉僵硬度,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样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脂和动脉粥样化改变,有效改善动脉僵硬度,提高患者动脉弹性。小剂量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能够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广,陈炳伟,吕纳强,党爱民.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5):31-32.
[2]王小飞,卢成志,陈欣.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178-179.
[3]李红武.192例冠心病患者的他汀类药物疗效分析[D]. 2007.
[4]杨茜岚,冯美江,何慧薇.等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联合规律运动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2014, (15):2199-2202.
[5] Design an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a Study of Prim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Events With Pravastatin Among JaPanese With Mildly Elevated Cholesterol Levels Management ofElevated Cholesterol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GrouP[J].Circ j 2004,68:860-867.
论文作者:吴晓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5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类药物论文; 动脉论文; 血脂论文; 僵硬论文; 率为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