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小龙

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小龙

江苏省 南通市 226000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整体地面施工区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了能够将整体地面施工水平提高,文章结合实际与整体地面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工程整体地面施工现状的同时,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内容以及施工工艺要点,希望研究之后可以给该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研究

前言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都会涉及到诸多的地面施工技术,而在近些年来出现的水泥泥浆的地面施工技术无疑在此类技术操作方面效果最佳,并且其具体操作极为便捷,与此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和低廉的施工成本,因而其在相关的工程施工中得到了首肯和推崇。然而影响地面施工质量的因素并非只有技术控制的那些方面,其他一些突发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皆是因这些影响因素而导致,因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务必切实注意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做到全面统筹的部署和谋划,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稳步推进。

1 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现状

建筑工程涵盖的整体地面的施工类型,并非只有单纯的一类,而是包括水泥泥浆等诸多高效的地面施工技术。对于此类地面施工技术的操作,通常以水泥和细骨料等材料为基准而具体实施,由于此类技术操作起来极为简便且施工所需的成本也比较低,因而在地面施工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效用。然而对于此类技术操作上的材料管理以及施工维护等方面则存在很大的问题,从而使得整体地面的施工质量未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2 整体地面施工技术对组成材料的要求

2.1 凝胶材料

水泥砂浆类型的地面,通常其都以水泥作为凝胶材料,就当前的水泥材料来看,硅酸盐和硅酸等类型的水泥材料无疑是当下施工中最常使用的材料,而工程所需的水泥材料的压力值务必要控制在32.5MPa。以上所述的两类水泥材料,不同于普通规格的水泥性能,其在前期的强度以及水化热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表现,并在凝胶材料的构成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整体地面的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是矿渣硅酸盐类型的水泥,那么其压力的标准就应与以上设定的参数一致,与此同时其施工的规范和要求都要以相关设定的标准为参照严格执行,另外后续的维护和保养也要落实到位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规划的标准。

2.2 细骨料

在水泥砂浆面层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是以砂或细骨料等作为拌制的材料,并要严格控制泥浆处于小于百分之三的含量比例。在对以上选用材料拌制的时候,由于其较差的级配效果,因而在具体拌制的过程中,应以粗砂的强度为参照来设定细砂的拌制强度,通常其强度控制调低的比例处于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区间之内。此方面的操作务必要确保符合施工的标准,进而避免造成混凝土在耐磨性能方面的下降,而这方面的严谨部署也有助于保障地面长效的使用期限。

3 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的具体内容

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整体地面,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水泥砂浆为主要类型,而对其的施工部署主要涵盖基层处理以及模板的浇筑等具体内容,以下是对相关技术施工流程的解析和探究。

3.1 基层处理

基层处理可以说是关系整个基础工程施工效果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对其的处理一般都要牵扯到地面强度和抗磨性的控制。此项施工环节的操作流程为以下具体内容,首先是在施工区域内对碎石进行填铺,需要注意的是,碎石的数量和体积等都要确保适宜,以为后续压实操作的实施提供前提条件;其次就是利用混凝土来对浇筑面层,有序此项操作极为关键,因而在正式施工之前务必要对现场施工情况做到全面的考察和分析,针对不同区域混凝土的浇筑,相应的方法务必要具体明确;在对底层混凝土浇筑之后,接着就是及时使用振捣执行相应的振捣施工,从而确保地基的稳固性和坚实性。为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工程预期制定的标准,通常都要确保地基的平整干净,与此同时还要确保此环节处于整洁的施工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铺设模板

受制于地坪混凝土的浇筑与后期地坪伸缩之间的紧密联系,因而在地基的施工过程中要切实注意模板的铺设方式,进而达到提升施工水平的目的。由于地面距离较长的客观情况,因而对于模板的控制只能借助于地面平整度和地表标高来具体实施;要严格控制地面标高,进而确保期处于合理的区间,并使其达到辅助模板铺设施工的效果。

3.3 地面分割技术

为了均衡整体地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内部压力,以及达到把部分压力科学释放的目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使用地面分割的技术,进而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另外对于分割时间的控制也要科学设定,并与具体的施工情况做到切实的协调和统一,如果施工地的温度过高,那么就可以把分割的时间适当提前,以避免混凝土表层稳定的结构特性,从而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达到工程所需的坚实性。混凝土的分割通常都是借助于专业的切割机来实施,相应的分割面积以及分割宽度等具体标准应与设定的分割规则一致。

3.4 设置分隔缝

在浇筑完混凝土之后,如果确定期达到设定的标准,那么就可以对分割实施设置,进而把混凝土的表面划分为若干个条块状的分块。相关的施工推进务必按照设定的规则严格执行,并按照施工设计的标准,进而在混凝土表面切割出大约20mm宽度的两条半缝。在这些操作完成之后再把残余的混凝土结构清理干净,并对施工砂浆等物质做好抹平处理。由于此类伸缩缝能够长期保持较强的坚实性,因而在混凝土的硬化方面效果显著,与此同时还能避免因温度变化出现裂缝的情况,从而达到保护表面结构的目的。

3.5 涂抹面层

涂抹面层是一项极其细密的工作,在正式涂抹施工之前,务必要确保面层的整洁湿润,进而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保障面层的平整性,并且确保每一个细节部位都能够得到稳固夯实;接着在清洁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涂抹面料的施工,混合料的涂抹务必要确保均匀平整,直到面层不再有水分溢出时,才可结束涂抹施工,反之则应使用干水泥吸取多余的水分。在混凝土初步凝结之后,为切实保障面层不出现磨损的情况,可以在面层上部涂抹一层混凝土,从而达到稳固表层结构和保持面层平整的目的。

3.6 分格、跳仓浇筑

在对整体地面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分格、跳仓等施工方法予以辅助,其中浇筑过程中给的方向和宽度等都要做好适宜精准的谋划,以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工程实际所需。在正式浇筑施工之前,应首先对整体地面实施分格,一般情况下每个格的宽度在5米左右,不仅如此还要借助于纵向分格缝对条块的地面进行施工,之所以选用这样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与地面易出现裂缝的客观情况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样的谋划设计,从而使得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以及后续的凝结效果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和稳固。

4 结语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整体地面施工确实是一项极为基础性的工程项目,由于其在承载和维持结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而相关的施工内容务必要严谨部署、精密实施,这不仅是保障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关乎工程建设的市场知名度。建筑的施工自始至终都是保障稳定和安全为第一基准,而整体地面的施工效果无疑是最为显著的表现内容,只有在地面施工上做到平整稳固,相信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必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宫铭志.试论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 2018(12).

[2]陈卫芳,徐建军.建筑工程整体地面施工规范研究[J].商品混凝土. 2013(04).

[3]方立宏.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施工方法探讨[J].民营科技. 2014(02).

[4]翟利君.漫谈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的施工[J].门窗. 2016(02).

[5]翟利君.漫谈建筑工程中整体地面的施工[J].中国住宅设施. 2016(01).

论文作者:李小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的整体地面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小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