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四个维度
周婷婷
【摘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现实、世界、哲学等维度全方位把握传统、当代以及世界文化的多样和统一,对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化多维性 文化创新 文化自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交流形式日益多元,领域不断扩大。新时代,如何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进而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影响力的中国思想、中国声音、中国故事和中国艺术,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历史维度:温故知新,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为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逐渐成为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新时期的文化创新需要对传统文化资源中的优秀基因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使其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的生机。
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既是一切文化创新的基础,也是青年人了解革命历史、学习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纵观我国出色的思想家、艺术家和文学家的成长轨迹,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其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保证了其作品的生命力。因此,青年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对它的理解,自觉地汲取其中的精髓,在文化创作中结合自身的社会实践,不断提升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要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喜爱中华文化的人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整体认识。
现实维度:立足国情,学习和运用中外文明成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文化交流更加快捷便利,各国也借此积极推进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不同文明彼此交织、借鉴,如同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推动世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帮助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困境与难题。
(4) 电能交易市场化。充分竞争的电力市场有助于降低电网运行所需的调峰资源。在竞争性的电价市场化机制下,可以通过不同时段的电价差异达到全网电能供需基本平衡,使所需要的调峰资源大大降低,而辅助服务市场主要调配其他辅助服务资源。但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市场机制可能会增加辅助服务的需求。
如今的中国不仅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而且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此,我们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持续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坚持文化创新,创造出更多的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文艺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新实践。坚持文化创新既要讲好中国故事,又要积极对外输出优秀文化成果,掌握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要摆脱固有的思想障碍,积极接触、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另一方面,要始终保持包容开放的心态,摒弃偏见和误解,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让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顺畅。
在如今的化妆品市场上,一百多元的单品精华定价并不算高,还称不上是高端产品。但是你要知道,大宝最为消费者所熟知的明星单品“大宝SOD蜜”100 mL容量在天猫超市的售价仅为9.9元。与大宝一贯的低价相比,这款定价110元的精华,已经算是高端。
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鼓励更多的人才投入文化创新中,加快相关文化技术的研发,扩大文化传播的范围。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生力军。因此,培养青年人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就青年人而言,文化创新需要解放天性,多学习研究文化知识,学会运用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就国家而言,文化创新的第一步是打开思路,创新观念,积极构建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持续开拓创新创业的方式方法;第二步是统筹协调各界参与,持续激发各类社会主体的参与热情,助力文化创新,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作出贡献。
世界维度:放眼世界,重视文化的创新与引领
文化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随着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让科技成为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我国文化事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发展方式不仅可以拓宽文化的边界,还能使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在“文化+科技”等交叉领域学科进行大胆探索,有助于拓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只有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才会使中华文化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使文化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发挥出更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只有坚持创新,民族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勇于创新,国家才能保持兴旺发达。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放眼世界,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举措,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中国正处于全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我们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充满自信。就文化而言,我们不仅要保持文化自信,更要自觉地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让文化学习与借鉴成为一种常态。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和合理搭配,保证母猪膘情良好,尽早让仔猪吃上初乳,提高仔猪的自身抗病力;适时断奶,一般在30日龄为宜;断奶时实行“母去仔留”,原圈留养数天后转群;饲料更换应逐渐过渡,同时避免其它应急刺激。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定期消毒灭菌。
青年人更应立足国情,积极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阅读经典作品,感悟其中的文化寓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追根溯源,探讨文化与生活之间的深层次联系;重视文化实践功用,在进行文艺创作的过程中,始终遵循文艺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原则,不脱离群众基本生活,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哲学维度:探寻规律,为文化创新指明方向
文化改革创新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文化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有不断探寻文化发展规律,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地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作品。纵观我国各个阶段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着眼于解决时代课题,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带领人民群众提出了众多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文化的力量越发显现,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增强了青年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为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同时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中国取得奇迹般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五千多年历史土壤中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因此,人民群众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寻找文化创新的灵感与动力,促进物质经济长足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新时期的中国,无论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还是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一方面,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广受关注,作为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应该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踊跃地参与文化创新;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关注社会实践涌现出的问题和困难,让文化创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竭精神动力。
谢正明[34]通过对两河口水电站295.0 m坝的心墙料击实性试验研究发现,掺砾料在不同仪器尺寸、不同击实功能工况下,击实最大干密度随掺砾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掺砾量增大到一定数值后,最大干密度趋于稳定或者出现下降,70%掺砾量时出现峰值。随掺砾量的增加最优含水率减小。
【参考文献】
①王树祥:《文化创新:条件、特征和路径——基于文化哲学视角的分析》,《人民论坛》,2012年第32期。
②莫莉:《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三重维度》,《人民论坛》,2019年第2期。
③王岳川:《在文化创新中建立强国文化战略》,《探索与争鸣》,2012年第6期。
【中图分类号】 G0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师)
责编/刁娜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