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创新生态,让科研人员一心向学
“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把它作为重要的支撑和引领力量。”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召开记者会。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回答了中外记者的11个问题。在记者会结束后,他仍然留步,和冲上台前提问的记者聊了聊“海外人才引进”。
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凸显少数民族高考招生政策的特殊性,不仅允许内地民族班在内地参加高考,实行统一和单独相结合的办法,而且少数民族考生可根据情况降分投档。此外,在招生时还有预留名额等。[4]这些特殊的政策将对少数民族高考招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会上,王志刚交出了一张成绩单:2018年,我国的综合科技创新排名世界第17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5%,在研发投入、论文数和专利数等方面,我国也有不俗表现。“构建好环境生态,是我们政府必须做好且不能缺位的一项工作。”王志刚反复强调,政府部门要聆听科研人员的声音,满足科研人员所需,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
基础研究呼唤多元投入
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反映,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和原创能力不足。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占比长期徘徊在5%左右。
另外,菲律宾的海产也特别丰富,海鲜成为大部分食肆的必备菜式。鲜虾、龙虾、蟹、蠓、鱼以及鲜鱿等海产琳琅满目,以烧烤式(injhaw)烹调最受欢迎,令人垂涎三尺,食欲大增。
如何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其实,我国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国务院文件形式第一次就加强基础研究作出全面部署。
面对科技日报记者的提问,王志刚坦言,我国的基础研究是短板。“一切科学技术的源头还是基础研究,我们把基础研究作为重点、着重布局。这是整个科技界的呼声,也是我们整个国家战略在科技方面的重点。”
王志刚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加强基础研究,今后还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科技部也会继续思考如何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
“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在基础研究领域进行一些‘包干制’试点,这本身还是一种手段。”王志刚语气恳切,“我看到这个‘包干制’,第一个想到的是一种责任。信任越大,责任越大;授权越多,责任越重。”他强调,“不是有钱就撒开了用,要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被信任?”
1153 Medical economic burden in China: progress and prospects
在为科研人员减负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提法“包干制”,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王志刚回应了这一热点话题——“要以激励为导向,以信任为前提,改进科研经费管理”。
60多家单位进行“包干制”试点
焦坤向记者解释说,倍丰农资集团在当前阶段进驻农业肥领域,就行业整体发展趋势而言稍显晚了一些,但又不太晚。首先,两大集团公司强强联手,双品牌站台撑腰,其信誉保证与综合实力的优势自不必多说。
王志刚说,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预算要求具体之间的矛盾确实存在,这就需要改进相关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有信任,也要有监督;要有激励,也要有约束。
至于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王志刚承认,美国确实更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来说,美国是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力量都在投,而中国的投入基本上来自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企业投得很少。“但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好的势头,在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投入的同时,我们的一些企业也开始把基础研究作为重点。”
对政府部门来说,则要把“包干制”跟“放管服”结合起来。怎么管,怎么放,都要研究。“可能在一些基础研究定额补助项目等方面先试,(我们)已经选了60多家(单位)进行试点。”王志刚说,在试点过程中,他们要看试点单位过去是不是在科研管理方面很规范,在科研成效方面很显著,科研队伍特别是带头人是不是专注搞科研,是不是有科学精神、科研操守和口碑。“这是前提。”
随着两化融合的持续推进,工业企业不断建设形成互联网时代的可持续竞争能力[4],两化融合在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增强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整体提质降本增效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5]。经济效益方面,两化融合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创新投入[6]、降低产品边际成本[7]、支撑市场差异化需求响应[8];社会效益方面,两化融合能够激发更广泛的技术创新,推动实现能源管理和环保管理[9-11]。因此,本文拟探索两化融合对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绩效情况,以上市企业为对象,提出假设H1。
王志刚透露,在试点之后,科技部门将总结经验,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征求科技界的意见后,出台试点方案,并在试点中将“包干制”不断推进和完善,让它成为一种新的科研经费和项目的管理方式。
企业参与创新不问出身
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是不是民营企业的“禁地”?
王志刚明确表示,一些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的落地建立,不分国有、民营,只看这个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没有好的战略。
王志刚指出,从科技部来讲,参与创新、不问出身;国有、民营都一样,规则公平,机会公平。中国现在市场主体上亿户,企业数大概3000多万户,高新技术企业约为18万户,其中70%是民营企业。王志刚强调,如果这70%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作没做好,就很难说科技部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作做好了。
科技部也通过制定规则,为各类想搞创新的企业提供平等的机会。科技部和工商联联合发布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也在民企建立了一些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王志刚给民企吃下“定心丸”。他表态说,只要企业愿意投身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事业,把科技作为自己企业战略发展的核心安排,科技部在项目、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都会一视同仁,给予支持。
(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9-03∕12∕content_754822.shtml)
标签:创新型国家论文; 科研人员论文; 环境生态论文; 优化论文; 科技创新论文; 政府部门论文; 新闻中心论文; 全国人大论文;